滑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221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滑动顺畅并且能够抑制在预定位置上的滑块的晃动的滑动构造。滑动构造(S)具有滑轨(24)和滑盖(22)。滑轨具备在与导轨长边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对置配置的导向壁部(26、28),在导向壁面(26A)设有第一抵接部(34),并且在相对于第一抵接部在导轨长边方向上分离且在与导轨长边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设有第二抵接部(36)。滑盖能够在导向壁部间沿着导轨长边方向滑动,在滑动方向一侧设有与第一抵接部的顶部(34A)抵接的第一突部(42),在滑动方向另一侧设有在第一突部与第一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与第二抵接部的顶部(36A)抵接的第二突部(44)。

Gliding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lide structure capable of smoothly sliding a slide block relative to a guide rail with simple construction, and suppressing the sway of a slide block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The sliding structure (S) has a slide rail (24) and a slider (22). Slide in the first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guide rail with long side direction on the opposite configuration of the guide walls (26, 28), in the guide wall (26A)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tact portion (34), and the first contact por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n the guide rail isolation and separation in second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long side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direction on the guide rail an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36). Slide in the guide wall between the rails along the long side direction sliding in the sliding direction and the top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butting portion (34A) in contact with the first protrusions (42), on the oth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direction in the first projection and the first abutting por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portion of the second contact the state (36A) in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protrusions (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动构造。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在设于外壳的导轨部,在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突起部,在设于在导轨部上滑动的抽出部的滑块部,在滑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三个凸部。就这三个突起部和三个凸部而言,在抽出部的闭合状态及全开状态下,对应的两个突起部和凸部分别抵接,从而抽出部被支撑(两点支撑)于外壳,因此抑制了在预定位置上的抽出部的晃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71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滑动构造中,在考虑抽出部顺畅地抽出(滑动)和抑制在预定位置上的抽出部的晃动的情况下,对三个突起部和三个凸部的突出量分别要求严格的尺寸精度。因此,存在产品设计及产品工艺的负担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构造,其以简单的构造能够使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滑动顺畅,而且能够抑制预定位置上的滑块的晃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第一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具有导轨和滑块,上述导轨具备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导向壁部,在一方的上述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在上述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一抵接部,并且在上述导向壁面,在相对于上述第一抵接部在上述长边方向上分离且在与上述长边方向和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在上述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二抵接部,上述滑块配置于一对上述导向壁部间,并且能够沿着上述长边方向滑动,在滑动方向的一侧设有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第一突部,并且在上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在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二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第二突部。在第一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将第二抵接部设于相对于第一抵接部在导轨的长边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导轨长边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因此,滑块沿着导轨长边方向滑动,当在第一突部与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第二突部与第二抵接部的顶部抵接时,滑块被导轨以在导轨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点支撑,因此抑制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晃动(第一方向的晃动)。另外,在上述滑动构造中,将第二抵接部设于相对于第一抵接部在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因此,在滑块沿导轨滑动时,避免导轨的第一抵接部与滑块的第二突部的抵接,避免导轨的第二抵接部与滑块的第一突部的抵接。由此,例如相比将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沿着导轨长边方向交替地配置,即使不严格地设定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第一突部以及第二突部的各突出量,也能够使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滑动顺畅。根据以上,在上述滑动构造中,通过将第二抵接部配置于相对于第一抵接部在导轨长边方向上分离且在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的简单的构造,能够使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滑动顺畅,并且能够抑制在预定位置上的滑块地晃动。就第二方案的滑动构造而言,第一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一对上述导向壁部间的间隔在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区域和在上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与上述第一区域邻接的第二区域不同,上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上述第一区域,上述第二抵接部配置于上述第二区域。在第二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将一对导向壁部间划分成间隔不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将第一抵接部配置于第一区域,将第二抵接部配置于第二区域。因此,在滑块沿导轨滑动时,能够抑制滑块相对于导轨产生横移(第二方向上的偏移),同时使第一突部沿着第一区域移动而与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使第二突部沿着第二区域移动而与第二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由此,能够使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滑动更顺畅。就第三方案的滑动构造而言,在第一或第二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上述第一抵接部及上述第二抵接部各自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倾斜。在第三方案的记载的滑动构造中,使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各自的导轨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倾斜。因此,在滑块沿导轨滑动时,第一突部能够顺畅地向第一抵接部的顶部移动,并且第二突部能够顺畅地向第二抵接部的顶部移动。由此,在上述滑动构造中,能够使滑块顺畅地向能够抑制滑块的晃动的预定位置滑动。就第四方案的滑动构造而言,在第一至第三方案的任一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上述第一抵接部及上述第二抵接部的各突出量比上述第一突部及上述第二突部的各突出量小。在第四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使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的各突出量比第一突部及第二突部的各突出量小。因此,例如相比使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的各突出量比第一突部及第二突部地各突出量大的结构,在制造导轨时,容易确保导轨的尺寸精度。就第五方案的滑动构造而言,在第一至第四方案的任一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一方的上述导向壁部的上述导向壁面与上述第一突部之间的间隙和一方的上述导向壁部的上述导向壁面与上述第二突部之间的间隙不同。在第五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使一方的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与第一突部之间的间隙和一方的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与第二突部之间的间隙不同。在此,例如在使一方的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与第二突部之间的间隙比一方的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与第一突部之间的间隙小的情况下,滑块沿导轨滑动时的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晃动通过一方的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与第二突部的抵接而有效地被抑制。就第六方案的滑动构造而言,在第一至第五方案的任一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在上述滑块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第一突部的相反侧设有第三突部,并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第二突部的相反侧设有第四突部。在第六方案的记载的滑动构造中,在滑块上,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突部的相反侧设有第三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突部的相反侧设有第四突部,因此,滑块沿导轨滑动时的滑块与导轨的滑动面积(接触面积)变小,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滑动进一步变得顺畅。第七方案的滑动构造具有导轨和滑块,上述导轨具备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三个以上的导向壁部,在互相对置配置的第一上述导向壁部及第二上述导向壁部的一方的导向壁面,在上述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一抵接部,并且在互相对置配置的第二上述导向壁部及第三上述导向壁部的一方的导向壁面,在相对于上述第一抵接部在上述长边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在上述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二抵接部,上述滑块能够沿着上述导轨的上述长边方向滑动,在滑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突部,并且在上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突部,上述第一突部配置于第一上述导向壁部及第二上述导向壁部之间,且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上述第二突部配置于第二上述导向壁部及第三上述导向壁部之间,且在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二抵接部的顶部抵接。在第七方案记载的滑动构造中,将第二抵接部设于相对于第一抵接部在导轨的长边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导轨长边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因此,滑块沿着导轨长边方向滑动,当在第一突部与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第二突部与第二抵接部的顶部抵接时,滑块被导轨以在导轨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点支撑,因此抑制滑块相对于导轨的晃动(第一方向的晃动)。另外,在上述滑动构造中,在第一导向壁部与第二导向壁部之间配置有第一抵接部,在第二导向壁部与第三导向壁部之间配置有第二抵接部。即,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设于第一方向上的不同的区域,因此,在滑块沿导轨滑动时,避免导轨的第一抵接部与滑块的第二突部的抵接,避免导轨的第二抵接部与滑块的第一突部的抵接。由此,例如相比将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滑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导轨和滑块,上述导轨具备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导向壁部,在一方的上述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在上述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一抵接部,并且在上述导向壁面的、相对于上述第一抵接部在上述长边方向上分离且在与上述长边方向和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在上述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二抵接部,上述滑块配置于一对上述导向壁部间,并且能够沿着上述长边方向滑动,在滑动方向的一侧设有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第一突部,并且在上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在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二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第二突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2 JP 2016-0310211.一种滑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导轨和滑块,上述导轨具备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导向壁部,在一方的上述导向壁部的导向壁面,在上述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一抵接部,并且在上述导向壁面的、相对于上述第一抵接部在上述长边方向上分离且在与上述长边方向和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在上述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凸状的第二抵接部,上述滑块配置于一对上述导向壁部间,并且能够沿着上述长边方向滑动,在滑动方向的一侧设有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第一突部,并且在上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在上述第一突部与上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二抵接部的顶部抵接的第二突部。2.根据权利要去1所述的滑动构造,其特征在于,一对上述导向壁部间的间隔在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区域和在上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与上述第一区域邻接的第二区域不同,上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上述第一区域,上述第二抵接部配置于上述第二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抵接部及上述第二抵接部各自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抵接部及上述第二抵接部的各突出量比上述第一突部及上述第二突部的各突出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构造,其特征在于,一方的上述导向壁部的上述导向壁面与上述第一突部之间的间隙和一方的上述导向壁部的上述导向壁面与上述第二突部之间的间隙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块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第一突部的相反侧设有第三突部,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英臣岛尻尚广
申请(专利权)人:井上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