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形打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壳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63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仿形打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壳体。该装置包括:仿形机构,所述仿形机构包括:仿形块,所述仿形块具有仿形面;以及仿形块固定件,所述仿形块与所述仿形块固定件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砂带和转动机构,所述砂带包覆所述仿形面并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带动下,打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由此,可以简便、快捷地实现针对不同型号的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的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的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形打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壳体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仿形打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壳体。
技术介绍
随着精密加工方法的发展,目前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的采用2.5D或是3D曲面的壳体,以提高手握质感,提升用户体验。目前的曲面壳体,通常为采用诸如数控机床切割(CNC)等方式,按照预定设计将金属切割成具有曲面壳体形状的粗品,然后再利用诸如机械手打磨、抛光等工艺,去除CNC后的刀纹以及接刀痕,经布轮抛光获得曲面壳体。然而,目前的曲面壳体加工装置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目前采用机械手对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进行打磨,普遍存在打磨时间长、加工设备(机械手)成本高、不同批次加工一致性差等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机械手自身的打磨效率有限,且受制于自动化加工设备发展的限制,机械手的设备成本难以降低。并且,对于移动终端壳体而言,移动终端型号多种多样,壳体形状设计也十分多样,因此不能够利用统一的打磨设定,实现多批次样品的加工。因此,造成目前的移动终端壳体进行打磨加工效率较低,设备成本较高,且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的壳体,进行繁琐的加工参数调节。有鉴于此,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具体地,该装置包括:仿形机构,所述仿形机构包括:仿形块,所述仿形块具有仿形面;以及仿形块固定件,所述仿形块与所述仿形块固定件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砂带和转动机构,所述砂带包覆所述仿形面并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带动下,打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由此,可以简便、快捷地实现针对不同型号的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的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的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轮以及至少两个从动轮,所述仿形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砂带环绕所述转动轮、所述至少两个从动轮以及所述仿形块设置。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砂带以及仿形面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打磨效果。具体地,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仿形面的距离可调。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砂带以及仿形面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具体地,所述从动轮为两个,两个所述从动轮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仿形面的两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砂带以及仿形面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具体地,所述仿形块设置在所述两个从动轮连线的一侧,所述转动轮设置在所述两个从动轮连线的另一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砂带以及仿形面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具体地,该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进一步包括:辅助紧固轮,所述辅助紧固轮设置在所述砂带的外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砂带以及仿形面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具体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组和第二弹簧组,所述第一弹簧组和所述仿形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弹簧组和所述仿形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砂带以及仿形面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控制待加工的移动终端壳体在被打磨时能够均匀地受力。具体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弹性体以及可伸缩连接件的至少之一。具体地,所述仿形块上设置有仿形槽,所述仿形槽的内侧壁构成所述仿形面。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壳体。所述移动终端壳体是利用前面所述的仿形打磨装置打磨形成的。由此,有利于降低该移动终端壳体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侧视图)以及图2(俯视图),该装置包括:仿形机构100、转动机构200和砂带300。仿形机构100包括:仿形块固定件110,仿形块固定件110以及弹性组件120。仿形块130与仿形块固定件110之间通过弹性组件120连接,仿形块130具有仿形面30。砂带300包覆仿形面30并在转动机构200的带动下,打磨移动终端壳体。例如,转动机构200可以包括转动轮,砂带300包覆转动轮,并在转动轮的带动下转动。此时,仿形块130由于位于该装置的最外侧,砂带300包覆仿形块130的仿形面30,将该位置处的砂带300形成与仿形面30相应的形状。由此,可以简便、快捷地实现针对不同型号的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的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的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对该装置的各个结构以及部件进行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仿形块130上设置有仿形槽,仿形槽的内侧壁构成仿形面30。砂带300与仿形面30之间贴紧,进而在仿形面30处的砂带300也具有仿形面30的形状。在对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进行加工时,砂带300在转动机构200的带动下转动,可以去除CNC后的刀纹以及接刀痕,并得到与仿形面30形状相符的移动终端壳体。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3,转动机构200包括转动轮210以及至少两个从动轮220,仿形机构100设置在两个从动轮220之间,砂带300环绕转动轮220、至少两个从动轮220以及仿形块130设置。由此,可以利用从动轮220,在砂带300环绕的内部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便设置仿形机构100。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打磨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从动轮220与仿形面30的距离可调。由于从动轮220具有限定砂带300位置的作用,因此,在对不同型号的移动终端壳体的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进行打磨时,可以通过调节从动轮220的位置,调节仿形面30处砂带300的位置。由此,可以简便地利用该装置,对不同型号的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进行加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从动轮220的数量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起到为仿形机构100支撑出足够的空间即可。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从动轮220可以为两个,两个从动轮220对称地设置在仿形面30的两侧。由此,有利于使得仿形面30处的砂带能够在转动轮210的带动下,更加均匀地实现对待打磨移动终端壳体的打磨。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从动轮220以及仿形面30之间的对称关系不受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使得仿形面30处的砂带300可以更加均匀地实现打磨加工即可。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两个从动转轮220与仿形面30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仿形块130可以设置在两个从动轮220连线的一侧,转动轮210设置在两个从动轮220连线的另一侧。由此,有利于砂带300在转动轮210的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仿形打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壳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仿形机构,所述仿形机构包括:仿形块,所述仿形块具有仿形面;以及仿形块固定件,所述仿形块与所述仿形块固定件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砂带和转动机构,所述砂带包覆所述仿形面并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带动下,打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移动终端壳体的仿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仿形机构,所述仿形机构包括:仿形块,所述仿形块具有仿形面;以及仿形块固定件,所述仿形块与所述仿形块固定件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砂带和转动机构,所述砂带包覆所述仿形面并在所述转动机构的带动下,打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轮以及至少两个从动轮,所述仿形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砂带环绕所述转动轮、所述至少两个从动轮以及所述仿形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仿形面的距离可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为两个,两个所述从动轮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仿形面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孙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