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062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固定工装本体上设有若干个针杠,针杠与固定工装本体之间采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连接,针杠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内上下移动并固定,若干个针杠的端部形成与车身或内外饰件匹配的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若干个可伸缩的针杠来配合不同车型的车身或内外饰件产品型面,通过支撑定位机构固定型面,通过高度调节固定装置调节针杠高度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不同车型同一类型的产品可重复使用同一仿形固定工装,减少工装设计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车身和内外饰件的研发周期和成本、提高了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多种车身及内外饰件产品研发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加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机动车辆的驾驶性能、安全及美感要求,目前的车身和内外饰都具有特殊的表面形状。汽车车身和内外饰覆盖件除了装饰作用,如强调车内舒适和方便性、精致细腻的质感要求、进而营造一种高品质的感受,还要满足法规、功能、耐久等传统需求,同时还对安全、节能、环保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车身和内外饰的开发面临极大的挑战。在汽车车身和内外饰件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设计不同工装对不同表面形状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固定后,再进行后续测试工作。车身和内外饰表面多变的风格导致需要设计多个类似的却又不同的工装,以配合不同表面形状。基于车身及内外饰表面形状多变的产品特点,我们需要设计仪表板的工装,来仿照仪表板型面并固定仪表板后进行如门盖打开力测试;也需要设计仿照车身型面的工装,来固定车身并模拟侧碰中形成的位移从而对帘式气囊进行测试;还需要仿照前保险杠来设计工装,固定前保险杠后,对前保险杠进行相关测试,等等。这样导致需要设计多个工装来满足一种车型的需求,工装尺寸大、利用率低,大量的工装制作也导致低效率和高成本问题。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身和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针对汽车零部件1,如车身或内外饰件,传统的固定工装4需具有可与车身或内外饰件型面相匹配的支撑型面2,以支撑车身或内外饰件。车身或内外饰件与支撑型面2之间可采用螺母螺柱等紧固装置3进行固定。支撑型面2根据车身或内外饰件的型面不同而所有不同,不同车型需要制定不同的支撑型面2,制作成本高。因此,需要设有一种能够在不同车型的同类型车身或内外饰件上重复使用的仿形固定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同车型的同类型车身或内外饰件上重复使用的仿形固定工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包括针杠和固定工装本体,其特征在于:固定工装本体上设有若干个针杠,针杠与固定工装本体之间采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连接,针杠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内上下移动并固定,若干个针杠的端部形成与车身或内外饰件匹配的型面。所述的针杠表面设有螺纹结构,高度调节固定装置包括螺母和工装支撑装置,两个对装螺母固定在工装支撑装置上,针杠的螺纹结构与螺母的内螺纹匹配。所述的针杠的端部设有支撑定位机构。所述的支撑定位机构为防脱机构,针杠分布在车身或内外饰件的型面外圈,防脱机构与车身或内外饰件的外圈配合孔过盈配合。所述的防脱机构包括球形导向部分、半球形支撑部分和连接结构,半球形支撑部分与针杠的端部连接,半球形支撑部分与和球形导向部分之间采用连接结构连接,车身或内外饰件的配合孔与球形导向部分过盈装配后,车身或内外饰件卡止于半球形支撑部分,配合孔与连接结构重叠。所述的球形导向部分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的半球形支撑部分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的防脱机构包括倒锥形导向部分、锥形支撑部分、连接结构,锥形支撑部分与针杠的端部连接,锥形支撑部分与倒锥形导向部分之间采用连接结构连接,车身或内外饰件的配合孔与倒锥形导向部分过盈装配后,车身或内外饰件卡止于锥形支撑部分,配合孔与连接结构重叠。所述的倒锥形导向部分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的锥形支撑部分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的支撑定位机构为球形机构,针杠分布在整个车身或内外饰件的型面,球形机构与整个车身或内外饰件的型面配合并支撑。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若干个可伸缩的针杠来配合不同车型的车身或内外饰件产品型面,通过支撑定位机构固定型面,通过高度调节固定装置调节针杠高度并固定,本技术保证了不同车型同一类型的产品可重复使用同一仿形固定工装,减少工装设计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车身和内外饰件的研发周期和成本、提高了效率。本技术可应用于多种车身及内外饰件产品研发中。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仿形固定工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仿形固定工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防脱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饰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高度调节固定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防脱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仿形固定工装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针杠端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2,本例以一种面积较小的汽车内外饰件为例,所专利技术的仿形固定工装,包括针杠和固定工装本体,固定工装本体8上设有若干个针杠5,通过各个针杠5的伸缩来调节各个针杠5的端部高度,若干个针杠5的端部形成与面积较小的内外饰件匹配的型面,以支撑内外饰件。针杠5与固定工装本体8之间采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连接,针杠5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内上下移动并固定。针杠5表面设有螺纹结构,参见图5,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包括螺母13和工装支撑装置14,两个对装螺母13固定在工装支撑装置14上,针杠5的螺纹结构与螺母13的内螺纹匹配。针杠5的端部设有支撑定位机构,参见图3和图4,本例中,支撑定位机构为防脱机构6,针杠5分布在内外饰件的型面外圈,防脱机构6与内外饰件上的配合孔12对应,防脱机构6与外圈配合孔12过盈配合,以固定型面。防脱机构6包括球形导向部分9、半球形支撑部分11和连接结构10,半球形支撑部分11与针杠5的端部连接,半球形支撑部分11与和球形导向部分9之间采用连接结构10连接,车身或内外饰件的配合孔12与球形导向部分9过盈装配后,车身或内外饰件卡止于半球形支撑部分11,配合孔12与连接结构10重叠。球形导向部分9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12的直径,半球形支撑部分11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12的直径。在需要配合不同车型另一内外饰件产品时,根据另一内外饰件产品的型面,调节针杠5的上下位置,即可形成与另一内外饰件产品匹配的新型面结构。在面积较小的汽车内外饰件被仿形工装固定后,对汽车内外饰件进行测量时,防脱机构6中的球形导向部分9可避免内外饰件脱出,同时防脱机构6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承受测量时产生的拉力或压力。实施例2本例仅说明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不再重复说明。参见图6,本例以一种面积较小的汽车内外饰件为例,所专利技术的仿形固定工装,其中,针杠5顶端的支撑定位机构为防脱机构6,防脱机构6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防脱机构6包括倒锥形导向部分15、锥形支撑部分17、连接结构10,锥形支撑部分17与针杠5的端部连接,锥形支撑部分17与倒锥形导向部分15之间采用连接结构10连接,车身或内外饰件的配合孔12与倒锥形导向部分15过盈装配后,车身或内外饰件卡止于锥形支撑部分17,配合孔12与连接结构10重叠。倒锥形导向部分15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12的直径,所述的锥形支撑部分17的最大直径大于配合孔12的直径。在面积较小的汽车内外饰件被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包括针杠和固定工装本体,其特征在于:固定工装本体(8)上设有若干个针杠(5),针杠(5)与固定工装本体(8)之间采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连接,针杠(5)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内上下移动并固定,若干个针杠(5)的端部形成与车身或内外饰件匹配的型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包括针杠和固定工装本体,其特征在于:固定工装本体(8)上设有若干个针杠(5),针杠(5)与固定工装本体(8)之间采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连接,针杠(5)在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内上下移动并固定,若干个针杠(5)的端部形成与车身或内外饰件匹配的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杠(5)表面设有螺纹结构,高度调节固定装置(7)包括螺母(13)和工装支撑装置(14),两个对装螺母(13)固定在工装支撑装置(14)上,针杠(5)的螺纹结构与螺母(13)的内螺纹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杠(5)的端部设有支撑定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定位机构为防脱机构(6),针杠(5)分布在车身或内外饰件的型面外圈,防脱机构(6)与车身或内外饰件的外圈配合孔(12)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或内外饰件的仿形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脱机构(6)包括球形导向部分(9)、半球形支撑部分(11)和连接结构(10),半球形支撑部分(11)与针杠(5)的端部连接,半球形支撑部分(11)与和球形导向部分(9)之间采用连接结构(10)连接,车身或内外饰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