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必葵专利>正文

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46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锁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料轨道,以及用于沿送料轨道的轨道方向输送锁体的送料机构,以及对于对送料轨道上的锁体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有两组,两组抛光机构之间设有翻料机构。该抛光机可对锁体的弧形锁面进行抛光,锁体由送料轨道的进料段进料后,进入送料段,在送料段的推送下,经过正面抛光段对锁体的一侧弧面进行抛光,而后经过翻转段实现180°翻转,经过反面抛光段对锁体的另一侧弧面进行抛光,最后由下料段进行下料,如此该抛光机代替传统的人工抛光作业,从而大大提升锁具加工效率。

Double sided polishing machine with curved lock surfa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lock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n arc lock surface double face polishing machine. A curved locking surface of the double-sided polish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frame, and is provided with a material feeding rail on the frame, as well as for transport along the rail feeding track feeding mechanism of the lock body, and the polishing mechanism for the polishing of the lock body feeding on the track; the polishing mechanism has two groups, turn feed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olishing mechanism. The polishing machine can lock the lock surface arc polishing, the lock body comprises a feeding section feeding track after feeding, feeding into the period, when the push feed section, after polishing on one side front arc lock body polishing, and then after the 180 degree flip flip section. After the anti surface polishing section for polishing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ambered surface of the lock body, finally by the material feeding, manual polishing operation so the polishing machine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lo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锁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
技术介绍
挂锁是目前锁具行业中最古老、也最具有保有量的种类,可以说其它锁具都是从挂锁这门类中繁衍、派生而来的。挂锁的锁体上装有可以扣接的环状或“一”字形状的金属梗,即“锁梁”,使挂锁通过锁梁直接与锁体扣接成为封闭形锁具。目前,挂锁的抛光主要为机械抛光,即在一定的机械装置上,以相应的接触方式,并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使高速运转着的抛光轮与锁具工件表面接触产生摩擦,将锁具加工表面的余量逐渐磨除或抛磨光滑的工艺。如申请号为“2015102085634”的中国专利中记载了一种自动抛光机,该抛光机采用流水线式对四棱柱状的锁体进行端面抛光,四棱柱状在各个轨道段之间实现翻转,从而可实现一条流水线对锁具的六端面研磨完全,自动化程度高。但是,现有部分挂锁锁体是弧面锁体,即锁体有两个相对端面呈弧面,对于此类挂锁,上述中国专利中记载自动抛光机无法进行抛光,因为该抛光机的抛光结构无法贴合弧面调整。因此,现有挂锁的弧面锁体抛光还停留在人工抛光的阶段,抛光效果不佳,加工效率低下,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效果好、加工效率高的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料轨道,以及用于沿送料轨道的轨道方向输送锁体的送料机构,以及对于对送料轨道上的锁体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有两组,两组抛光机构之间设有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轨道沿其送料方向依次分为进料段、送料段、正面抛光段、翻转段、反面抛光段和下料段;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送料段两侧的送料组件,以及同步驱动两组送料组件的送料电机,送料组件包括送料皮带,以及定位所述送料皮带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送料组件中的送料皮带设置在送料轨道两侧作为轨道侧板,送料皮带与其上下游的轨道侧板相承接;送料轨道两侧送料皮带的工作端面的输送方向相同;两组抛光机构分别设置在正面抛光段和反面抛光段上,抛光机构包括抛光电机,以及通过主动砂带轮和从动砂带轮定位的抛光砂带,以及用于作用所述抛光砂带的压轮装置;所述抛光砂带处于正面抛光段上方,压轮装置包括压轮架,以及设置在压轮架上的两个压轮;两个压轮分别处于送料轨道两侧,并且压轮处于抛光砂带的下带体上方,压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抛光砂带的循环方向相同,所述压轮向下压迫抛光砂带的下带体,压轮的下端面高度不高于送料轨道的高度;所述翻料机构设置在翻转段的送料轨道内上,翻料机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承接在送料轨道的正面抛光段下游;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分别设置在两块轨道侧板的内侧壁面上,第一杆体的起始端水平高度低于正面抛光段的轨道水平高度,第一杆体沿送料方向倾斜向上,第一杆体的杆体长度大于第二杆体的杆体长度;所述第二杆体的起始端水平高度高于正面抛光段内的锁体水平高度,第二杆体沿送料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第三杆体的起始端承接在第二杆体的末端上,第三杆体的起始端与第二杆体的末端相齐平;第三杆体的杆体方向倾斜朝向第一杆体,且第三杆体穿过所述第一杆体下方。作为优选,所述抛光砂带上游的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的滚动方向与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相一致,导向轮的下端面不高于送料轨道上的抛光砂带的下带面高度。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向轮可将轨道上的锁体压住,防止锁体端面抵压抛光砂带,造成锁体无法推入抛光工位内。作为优选,所述送料轨道的进料段为起始端,起始端处于高处,并随着送料方向弧形向下,最终在送料段前方趋于水平。作为优选,所述两块轨道侧板与轨道底板之间构成了轨道槽,轨道侧板上设置多条线性的调节槽,调节槽方向与轨道的送料方向相垂直,轨道侧板固定在调节槽,用以调节两块轨道侧板之间的间距。作为优选,两条送料皮带之间间距不大于两块轨道侧板之间间距。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基座移动副,基座移动副的移动方向与送料轨道的送料方向相垂直,其中一侧的送料组件固定在该基座移动副上。作为优选,所述抛光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砂带轮相连接,抛光砂带涨紧套设在主动砂带轮和从动砂带轮上,抛光电机驱动所述抛光砂带循环转动。机架上设置有砂带轮支架,砂带轮支架包括两根滑杆,从动砂带轮通过外接的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杆上还套设有弹簧,抛光砂带对于从动砂带轮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之间达到平衡。作为优选,机架上设有纵向移动副,纵向移动副上设有横向移动副,压轮架固定在横向移动副上。作为优选,所述送料皮带内侧面上设置带齿,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均为齿轮。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该抛光机可对锁体的弧形锁面进行抛光,锁体由送料轨道的进料段进料后,进入送料段,在送料段的推送下,经过正面抛光段对锁体的一侧弧面进行抛光,而后经过翻转段实现180°翻转,经过反面抛光段对锁体的另一侧弧面进行抛光,最后由下料段进行下料,如此该抛光机代替传统的人工抛光作业,从而大大提升锁具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抛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的一种弧形锁面抛光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送料轨道2,以及用于沿送料轨道2的轨道方向输送锁体的送料机构3,以及对于对送料轨道2上的锁体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4。所述抛光机构4有两组,两组抛光机构4之间设有翻料机构5。所述送料机构3、两组抛光机构4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送料轨道2两侧的机架1上,翻料机构5设置在两组抛光机构4之间的送料轨道2内。所述送料轨道2沿其送料方向依次分为进料段21、送料段22、正面抛光段23、翻转段24、反面抛光段25和下料段26。所述送料轨道2的起始端为进料段21,起始端处于高处,并随着送料方向弧形向下,最终在送料段22前方趋于水平。所述送料轨道2包括轨道底板27,以及设置在轨道底板27上的两块轨道侧板28。两块轨道侧板28与轨道底板27之间构成了轨道槽,轨道侧板28上设置多条线性的调节槽,调节槽方向与轨道的送料方向相垂直,轨道侧板28固定在调节槽,用以调节两块轨道侧板28之间的间距,即调整轨道槽宽度,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锁体输送。所述送料机构3设置在送料段22两侧,送料机构3包括设置在送料轨道2两侧的送料组件,以及同步驱动两组送料组件的送料电机。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料皮带32,以及定位所述送料皮带32的主动皮带轮33和从动皮带轮34。在该送料段22上,送料轨道2仅保留轨道底板27,而撤销轨道侧板28,两组送料组件中的送料皮带32设置在轨道底板27两侧用于替代轨道侧板28,送料皮带32与其上下游的轨道侧板28相承接,且两条送料皮带32之间间距不大于(一般选为略小于)两块轨道侧板28之间间距。正如上述所说,由于需要加工的锁体尺寸有差异,因此条送料皮带32之间间距需要可调控,因而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基座移动副35,基座移动副35的移动方向与送料轨道2的送料方向相垂直,基座移动副35可采用丝杆结构或其他常用结构实现移动,其中一侧的送料组件固定在该基座移动副35上。所述送料电机通过链条驱动主动皮带轮33驱使送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料轨道,以及用于沿送料轨道的轨道方向输送锁体的送料机构,以及对于对送料轨道上的锁体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有两组,两组抛光机构之间设有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轨道沿其送料方向依次分为进料段、送料段、正面抛光段、翻转段、反面抛光段和下料段;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送料段两侧的送料组件,以及同步驱动两组送料组件的送料电机,送料组件包括送料皮带,以及定位所述送料皮带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送料组件中的送料皮带设置在送料轨道两侧作为轨道侧板,送料皮带与其上下游的轨道侧板相承接;送料轨道两侧送料皮带的工作端面的输送方向相同;两组抛光机构分别设置在正面抛光段和反面抛光段上,抛光机构包括抛光电机,以及通过主动砂带轮和从动砂带轮定位的抛光砂带,以及用于作用所述抛光砂带的压轮装置;所述抛光砂带处于正面抛光段上方,压轮装置包括压轮架,以及设置在压轮架上的两个压轮;两个压轮分别处于送料轨道两侧,并且压轮处于抛光砂带的下带体上方,压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抛光砂带的循环方向相同,所述压轮向下压迫抛光砂带的下带体,压轮的下端面高度不高于送料轨道的高度;所述翻料机构设置在翻转段的送料轨道内上,翻料机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承接在送料轨道的正面抛光段下游;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分别设置在两块轨道侧板的内侧壁面上,第一杆体的起始端水平高度低于正面抛光段的轨道水平高度,第一杆体沿送料方向倾斜向上,第一杆体的杆体长度大于第二杆体的杆体长度;所述第二杆体的起始端水平高度高于正面抛光段内的锁体水平高度,第二杆体沿送料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第三杆体的起始端承接在第二杆体的末端上,第三杆体的起始端与第二杆体的末端相齐平;第三杆体的杆体方向倾斜朝向第一杆体,且第三杆体穿过所述第一杆体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锁面双面抛光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料轨道,以及用于沿送料轨道的轨道方向输送锁体的送料机构,以及对于对送料轨道上的锁体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有两组,两组抛光机构之间设有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轨道沿其送料方向依次分为进料段、送料段、正面抛光段、翻转段、反面抛光段和下料段;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送料段两侧的送料组件,以及同步驱动两组送料组件的送料电机,送料组件包括送料皮带,以及定位所述送料皮带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送料组件中的送料皮带设置在送料轨道两侧作为轨道侧板,送料皮带与其上下游的轨道侧板相承接;送料轨道两侧送料皮带的工作端面的输送方向相同;两组抛光机构分别设置在正面抛光段和反面抛光段上,抛光机构包括抛光电机,以及通过主动砂带轮和从动砂带轮定位的抛光砂带,以及用于作用所述抛光砂带的压轮装置;所述抛光砂带处于正面抛光段上方,压轮装置包括压轮架,以及设置在压轮架上的两个压轮;两个压轮分别处于送料轨道两侧,并且压轮处于抛光砂带的下带体上方,压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抛光砂带的循环方向相同,所述压轮向下压迫抛光砂带的下带体,压轮的下端面高度不高于送料轨道的高度;所述翻料机构设置在翻转段的送料轨道内上,翻料机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承接在送料轨道的正面抛光段下游;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分别设置在两块轨道侧板的内侧壁面上,第一杆体的起始端水平高度低于正面抛光段的轨道水平高度,第一杆体沿送料方向倾斜向上,第一杆体的杆体长度大于第二杆体的杆体长度;所述第二杆体的起始端水平高度高于正面抛光段内的锁体水平高度,第二杆体沿送料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第三杆体的起始端承接在第二杆体的末端上,第三杆体的起始端与第二杆体的末端相齐平;第三杆体的杆体方向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必葵
申请(专利权)人:张必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