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327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包括:工件定位组件,包括对被测工件的底部进行定位的工件定位座和对被测工件的顶部进行定位的上压头;低压腔密封组件,包括对被测工件的注油孔和回油孔进行密封的注油孔密封组件和回油孔密封组件;测量气路组件,用以向被测工件的低压腔内注入气体并检测这部分气体在该低压腔内的流量情况以及气体压力情况;智能控制系统,与工件定位组件、低压腔密封组件、测量气路组件分别连接,用以控制前述各个组件的工作状态和进行数据传输。这种自动检测系统对被测工件的定位准确精密,运行可靠,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出与被测工件低压腔密封性相关的工作参数,有利于提升测量效率和保证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各国实行的汽车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有力推动了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柴油机的各项性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在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技术优势,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柴油机电控技术。喷油器是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重要部件,它是一种加工精度非常高的精密器件,喷油器通过接受ECU送来的喷油脉冲信号,精确的控制燃油喷射量。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喷油器,如图4所示,喷油器1整体近似呈柱状,在喷油器主体11内设有高压腔和低压腔,在喷油器主体11上设有置于其两侧的注油孔12和回油孔13(如图3所示),并且两者通常在喷油器主体11的轴向上呈上下设置,在喷油器主体的底端设有喷油孔14,其中,注油孔12和回油孔13分别与喷油器低压腔连通,喷油孔14与高压腔连通;在喷油器主体11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第一切面部15,在喷油器主体11上于注油孔12所在一侧的上方形成有第二切面部16,于回油孔13所在一侧的上方形成有柱形弧面部17,具体如图2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进行检测的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包括:工件定位组件,用以对被测工件进行定位,包括对被测工件的底部进行定位及密封的工件定位座和对被测工件的顶部进行定位的上压头;低压腔密封组件,包括对被测工件的注油孔和回油孔进行密封的注油孔密封组件和回油孔密封组件;测量气路组件,用以向被测工件的低压腔内注入气体并检测这部分气体在该低压腔内的流量情况以及气体压力情况;智能控制系统,与所述工件定位组件、低压腔密封组件、测量气路组件分别连接,用以控制前述各个组件的工作状态和进行数据传输。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对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进行检测,对被测工件的定位准确精密,运行可靠,无损工件,可快速准确地分别测量出与被测工件低压腔密封性相关的工作参数,有利于提升测量效率和保证测量结果。优选的,在所述工件定位座的上端面形成朝上突出的台阶部,被测工件以使其位于上方的注油孔/回油孔与该台阶部置于同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工件定位座上。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所述台阶部可以提醒操作者采用使被测工件的位于上方的注油孔与台阶部置于同侧的方式将被测工件放置在工件定位座上,进而保证被测工件以正确方式放置在工件定位座上,从而防止被测工件被放反。优选的,在所述工件定位座的上端面对称形成沿其轴向延伸、与被测工件的主体相配合的一对辅助定位部。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这一对辅助定位部能够对被测工件进行周向定位,防止被测工件在检测过程中发生转动优选的,所述工件定位座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上工件定位座和下工件定位座,在上下工件定位座上开设有与被测工件的下部相适配的型腔,在所述上下工件定位座两者相连接处的至少其一上于用以形成所述型腔的壁部开设有朝向其径向外侧凹进的第一槽,在该第一槽内配置有第一密封件。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所述工件定位座主要由分体式设置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上工件定位座和下工件定位座组成,方便对第一密封件进行更换。优选的,在所述上下工件定位座两者相连接处的至少其一上形成第二槽,在该第二槽内配置有第二密封件。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来对上下工件定位座相连接处进行密封。优选的,所述注油孔密封组件和回油孔密封组件分居于所述工件定位座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注油孔密封组件/回油孔密封组件包括安装在自动检测系统主体上的第二气缸、固定在该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的连接块、设置在该连接块上用以对所述注油孔/回油孔进行密封的第三密封件。优选的,所述第三密封件是由密封材料制成的柔性部件,在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抱紧块,在该抱紧块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三密封件镶嵌在该燕尾槽内。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燕尾槽和镶嵌在该燕尾槽内的第三密封件,有利于提高对注油孔/回油孔的密封效果。优选的,还包括用以判断被测工件是否被正确放置在所述工件定位座上的自动防错系统。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自动防错系统自动判断被测工件是否被正确地放置在工件定位座上,避免在被测工件放反的情况下自动检测系统继续执行后续操作,能够及时提醒操作者被测工件被放反。优选的,所述自动防错系统包括由所述被测工件触发其发生移动的被测金属件、用以检测该被测金属件的位移量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检测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检测系统的部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自动检测系统的剖视图;图4为被测工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3对本专利技术所述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具有一主支架21,在该主支架21上近似居中设有一安装平台22,在主支架21上于安装平台22的下方设有一箱体,在主支架21上于安装平台22的上方设有多个框格,由其中一框格构成操作窗口,在剩余框格内通常封装有钢化玻璃,由此,在主支架21的上部形成一检测室。如图1所示,在安装平台22上靠近其左前方紧贴其上表面固定一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的安装底座23,在该安装底座23上居中设有一安装在该安装底座23上的定位座安装板39、用以对被测工件的底部进行定位的工件定位座3,如图2~3所示,工件定位座3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上工件定位座31和下工件定位座32,在定位座安装板39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条孔,下工件定位座32通过螺钉与前述长条孔相配合而紧固在定位座安装板39上,通过调整螺钉与长条孔的位置关系,可调整下工件定位座3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定位座安装板39的位置;上工件定位座31和下工件定位座32这两者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在上下工件定位座上开设有对准设置的安装孔,前述两者通过定位销与相对准设置的安装孔相配合来实现可拆卸连接;在上下工件定位座上开设有与被测工件的下部相适配的型腔33。在上下工件定位座的两者连接处于用以形成前述型腔33的壁部开设有朝向工件定位座3的径向外侧凹进的第一槽34,在该第一槽34内配置有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第一密封件341。在上下工件定位座的两者连接处还设有第二槽35,该第二槽35位于前述第一槽34的径向外侧,在第二槽35内配置有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第二密封件351,并且,该第二密封件351是截面呈O型的环形密封件。被测工件1配置在前述型腔33内,被测工件的底端伸入型腔33底部,通过第一密封件341对被测工件3与下工件定位座3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通过第二密封件351来对上下工件定位座相连接处进行密封。在上工件定位座31的上端面对称形成一对辅助定位部311,这一对辅助定位部311分别呈沿上工件定位座31的部分周向设置并沿其轴向延伸的柱形弧面状,它们与被测工件1上的一对第一切面部15相适配,通过位于同侧的辅助定位部311与第一切面部15相配合来对被测工件1进行周向定位。在上工件定位座31的上端面于前述一对辅助定位部311之间一体形成沿上工件定位座31的周向设置并朝上突出的台阶部312,在本实施例中,该台阶部312形成在上工件定位座31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定位组件,用以对被测工件(1)进行定位,包括对被测工件(1)的底部进行定位及密封的工件定位座(3)和对被测工件(1)的顶部进行定位的上压头(38);低压腔密封组件,包括对被测工件(1)的注油孔(12)和回油孔(13)进行密封的注油孔密封组件(4)和回油孔密封组件(5);测量气路组件,用以向被测工件(1)的低压腔内注入气体并检测这部分气体在该低压腔内的流量情况以及气体压力情况;智能控制系统,与所述工件定位组件、低压腔密封组件、测量气路组件分别连接,用以控制前述各个组件的工作状态和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油器低压腔密封性的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定位组件,用以对被测工件(1)进行定位,包括对被测工件(1)的底部进行定位及密封的工件定位座(3)和对被测工件(1)的顶部进行定位的上压头(38);低压腔密封组件,包括对被测工件(1)的注油孔(12)和回油孔(13)进行密封的注油孔密封组件(4)和回油孔密封组件(5);测量气路组件,用以向被测工件(1)的低压腔内注入气体并检测这部分气体在该低压腔内的流量情况以及气体压力情况;智能控制系统,与所述工件定位组件、低压腔密封组件、测量气路组件分别连接,用以控制前述各个组件的工作状态和进行数据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件定位座(3)的上端面形成朝上突出的台阶部(312),被测工件(1)以使其位于上方的注油孔(12)/回油孔(13)与该台阶部(312)置于同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工件定位座(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件定位座(3)的上端面对称形成沿其轴向延伸、与被测工件(1)的主体相配合的一对辅助定位部(3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座(3)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上工件定位座(31)和下工件定位座(32),在上下工件定位座上开设有与被测工件(1)的下部相适配的型腔(33),在所述上下工件定位座两者相连接处的至少其一上于用以形成所述型腔(33)的壁部开设有朝向其径向外侧凹进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孙玉洁李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