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川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0233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的底盘,第一纵梁组件,其具有水平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侧板,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第二纵梁组件与第一纵梁组件相对式间隔分布,第二纵梁组件具有水平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侧板,第二支撑板所处水平位置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相同;设置在底盘上的框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的上表面的横向的第一底支撑组件;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纵梁组件连接的两个间隔式的横向的第二底支撑组件。该装置强度高,稳定性好。

Device for automobile side wal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for the car side, comprising a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chassis, the first longitudinal component, a first support plate having a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level of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second longitudinal components and the first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val type distribution, second rail assembly has a level second support plate and second side plates, second supporting boards of the first level and the first position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at the same horizontal position; frame arranged on the base pan; set in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on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first the bottom supporting component; second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second longitudinal components of two spaced transverse second bottom support assembly. The device has high strength and goo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组装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现代人的一种代步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汽车侧围作为汽车的一个外部构件,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而汽车各大零部件大多是由不同的厂家进行生产,然后再进行组装。汽车侧围在安置或转移过程中占地较大,极易因碰撞而导致汽车侧围出现损伤,进而大大增加废品率。目前,常常采用汽车侧围叠放转运器具对汽车侧围进行放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侧围叠放转运器具具有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提供一种更稳定的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该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强度高,稳定性好。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的底盘,第一纵梁组件具有水平的第一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纵梁组件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相对式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纵梁组件具有水平的第二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处水平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相同,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的上表面的横向的第一底支撑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连接的两个间隔式的横向的第二底支撑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比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高2到6厘米。在一个实施例中,底盘具有搭接式延伸穿过第一纵梁组件的第二段和第二纵梁组件的两个相对式间隔设置的横梁组件,并且,各横梁组件具有第三支撑板和设置在第三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三侧板。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并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相同,并且第三支撑板的第一段与第二纵梁组件搭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底盘还包括底板框组件,底板框组件具有平行的两纵条板和设置在纵条板的两端的平行的两横条板,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设置在纵条板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底板框组件的两横条板之间还设置有与纵条板搭接的横条板。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横向上,纵条板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并在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的外侧的纵条板上设置定位套。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套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底支撑组件,第三底支撑组件具有设置在底板框组件上的两个相对的第二定位套、插接在第二定位套内的支撑柱、用于连接支撑柱的横向设置的支撑条和设置在支撑条上的隔板。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底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而另一端与内侧的第二侧板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自身强度高,有助于提高整个装置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由于第一纵梁组件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支撑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则在满足第一段与叉车配合方便的同时,第二段的在支撑汽车侧围的情况下相对降低了汽车侧围所处位置的高度,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度,有助于多个装置堆垛。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100。如图1所示,装置100包括底盘90和设置在底盘90上的框架80。底盘90具有第一纵梁组件1和第二纵梁组件2。其中,第一纵梁组件1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第一支撑板11和第一侧板12。第一支撑板11水平延伸,两个第一侧板12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并相对式分布于第一支撑板11的下端两侧,以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板11。在纵向上,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是第一段(图1中靠近右边的一段)所处的水平位置要高于第二段(图1中靠近左边的一段)所处的水平位置。第二纵梁组件2沿着纵向延伸,并与第一纵梁组件1相对式间隔分布。第二纵梁组件2具有水平的第二支撑板21和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1的下端两侧与第二支撑板21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二侧板22。第二支撑板21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段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在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段的上表面设置横向的第一底支撑组件3,以用于支撑汽车侧围。在第一纵梁组件1和第二纵梁组件2之间设置横向延伸的第二底支撑组件4,且一端与第一纵梁组件1的第二段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纵梁组件2连接。在纵向方向上,设置两个平行分布的第二底支撑组件4,以用于支撑汽车侧围。由于,第一纵梁组件1和第二纵梁组件2的自身结构均包括呈大体“U”设置的板件,且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段高于第二段,则在第一纵梁组件1和第二纵梁组件2的第一端面(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段所处端相同)形成了第一叉车孔20。这种结构使得第一纵梁组件1和第二纵梁组件2和横向尺寸比较大,增加了底盘90的自身强度,并提高了装置100的站立稳定性,从而提高装置100的堆垛能力。另外,第一支撑板11的第二段比适配叉车的第一段水平位置低,且由于第一底支撑组件3和第二底支撑组件4均设置在第二段,则能降低汽车侧围所处位置,从而降低装置100的高度,更方便多个装置100进行堆垛。优选地,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比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高2到6厘米,例如,高3厘米。通过这种优化设置,能保证装置100的第一叉车孔20很容易与叉车配合,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包装的汽车侧围的位置。优选地,第一底支撑组件3可以由PP发泡材料制成,并在其上表面设置用于隔离不同汽车侧围的槽,以保证汽车侧围不会移动,安全性高。第二底支撑组件4包括第二支撑条41,设置在第二支撑条41上的第二隔板42和设置在第二支撑条41上的第二限位板43。第二隔板42由EVA发泡材料制成,保护汽车侧围免得被刮伤,同时,在其上表面上设置用于隔离不同汽车侧围的槽。第二限位板43构造为板状并由PP发泡材料制成。结构上,第二限位板43与第二隔板42横向并列设置,且其上表面与第二隔板42的槽的槽底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用于辅助限定汽车侧围的位置。优选地,第二支撑条4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上表面而另一端与内侧的第二侧板22抵接。这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保证了汽车侧围的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底盘90具有两横梁组件5。在纵向上,两横梁组件5间隔式设置。横梁组件5搭接式延伸穿过第一纵梁组件1和第二纵梁组件2。并且,各横梁组件5具有第三支撑板51和两个第三侧板52以使得横梁组件5形成开口向下的大体“U”结构。这种结构的横梁组件5进一步提高了底盘90的强度。优选地,第三支撑板51也未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而是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并与第一支撑板11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相同,且第三支撑板51的第一段与第二纵梁组件2搭接。由此,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的底盘,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具有水平的第一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纵梁组件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相对式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纵梁组件具有水平的第二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处水平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相同,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的上表面的横向的第一底支撑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连接的两个间隔式的横向的第二底支撑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的底盘,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具有水平的第一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纵梁组件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相对式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纵梁组件具有水平的第二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处水平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相同,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的上表面的横向的第一底支撑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段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连接的两个间隔式的横向的第二底支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段所处水平位置比第二段所处水平位置高2到6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搭接式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纵梁组件的第二段和所述第二纵梁组件的两个相对式间隔设置的横梁组件,并且,各所述横梁组件具有第三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端两侧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相对式分布的两个用于支撑的第三侧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川
申请(专利权)人:何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