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绝缘框架、定子组件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67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绝缘框架、定子组件和电机,定子绝缘框架包括:第一绝缘框架;第二绝缘框架,第二绝缘框架与第一绝缘框架插接以共同限定出轴向长度可调的铁芯安装腔,第二绝缘框架包括第二框架本体、多个隔离凸台和至少一个支撑柱,多个隔离凸台设在第二框架本体上,多个隔离凸台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插针孔,支撑柱设在隔离凸台上且沿第二框架本体的轴向超出隔离凸台。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绝缘框架,能够实现对PCB电路板和端子插针的固定,集成度高,能够简化电机的结构、提高电机的空间利用率和工作可靠性,且第一绝缘框架和第二绝缘框架采用插接方式,能够匹配不同轴向长度的定子铁芯,适用性广、绝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绝缘框架、定子组件和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子绝缘框架、具有所述定子绝缘框架的定子组件和具有所述定子组件的电机。
技术介绍
高速电机因其可直接连接高速负载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和机床等领域。相关技术中高速电机的定子绝缘框架仅用于铁芯绝缘,功能单一,如需固定PCB电路板等其它结构,需额外增加固定结构,导致电机的结构复杂、空间利用率低、工作可靠性差。此外,同一型号的定子绝缘框架只能对应一种铁芯,适用性较差,当与不匹配的铁芯装配后,无法保证绝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定子绝缘框架,该定子绝缘框架的集成度高,能够简化电机的结构、提高电机的空间利用率和工作可靠性,且适用性广、绝缘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定子绝缘框架的定子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定子组件的电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定子绝缘框架,所述定子绝缘框架包括:第一绝缘框架;第二绝缘框架,所述第二绝缘框架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插接且相对位置可调以共同限定出轴向长度可调的铁芯安装腔,所述第二绝缘框架包括第二框架本体、多个隔离凸台和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所述隔离凸台设在所述第二框架本体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位于相邻所述隔离凸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延伸并间隔开的多个轭部绕线部,多个所述隔离凸台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插针孔,所述支撑柱设在所述隔离凸台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轴向超出所述隔离凸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绝缘框架,能够实现对PCB电路板和端子插针的固定,集成度高,能够简化电机的结构、提高电机的空间利用率和工作可靠性,且第一绝缘框架和第二绝缘框架采用插接方式,能够匹配不同轴向长度的定子铁芯,适用性广、绝缘效果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框架包括:环形的第一框架轭部;多个第一框架齿部,多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设在所述第一框架轭部上且沿所述第一框架轭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本体包括:环形的第二框架轭部,多个所述隔离凸台设在所述第二框架轭部上,所述第二框架轭部的位于相邻所述隔离凸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轭部绕线部;多个第二框架齿部,多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设在所述第二框架轭部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轭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在所述第二框架轭部的周向上与多个所述隔离凸台一一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框架轭部与所述第二框架轭部插接且相对位置可调,多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插接且相对位置可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轭部包括:第一轭部端板;多个第一外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一外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外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外周侧板具有第一外周插接部;多个第一内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一内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内周侧板上设有第一内周插接部,每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外周侧板之间以及相邻所述第一内周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轭部端板、多个所述第一外周侧板和多个所述第一内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一轭部槽口,所述第二框架轭部包括:第二轭部端板,多个所述隔离凸台设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上;多个第二外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二外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外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外周侧板具有第二外周插接部;多个第二内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二内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内周侧板上设有第二内周插接部,每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二外周侧板之间以及相邻所述第二内周侧板之间,所述第二轭部端板、多个所述第二外周侧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内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二轭部槽口,其中,所述第一外周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周插接部插接且所述第一内周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内周插接部插接。可选地,沿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一外周插接部和第一内周插接部位于沿所述第二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二外周插接部和第二内周插接部之间;或沿所述第二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二外周插接部和第二内周插接部位于沿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一外周插接部和第一内周插接部之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包括:第一内齿部端板,所述第一内齿部端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第一内齿部侧板,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成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内齿部端板的沿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周向相对的两侧沿上,所述第一内齿部端板和成对设置的第一内齿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一内齿部槽口,每个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具有第一内齿部插接部,每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包括:第二内齿部端板,所述第二内齿部端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第二内齿部侧板,所述第二内齿部侧板成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内齿部端板的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相对的两侧沿上,所述第二内齿部端板和成对设置的第二内齿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二内齿部槽口,每个所述第二内齿部侧板具有第二内齿部插接部,其中,每对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上的第一内齿部插接部分别与每对所述第二内齿部侧板上的第二内齿部插接部插接。可选地,每对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上的第一内齿部插接部在所述定子绝缘框架的周向上位于每对所述第二内齿部侧板上的第二内齿部插接部之间;或每对所述第二内齿部侧板上的第二内齿部插接部在所述定子绝缘框架的周向上位于每对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上的第一内齿部插接部之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还包括:第一外齿部侧板,所述第一外齿部侧板成对设置,每对所述第一外齿部侧板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外周侧板上且在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外侧,每对所述第一外齿部侧板在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周向上与一对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对应设置,成对设置的第一外齿部侧板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一外齿部槽口,每个所述第一外齿部侧板具有第一外齿部插接部,每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还包括:第二外齿部端板,所述第二外齿部端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外周沿上且在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二内齿部端板对应设置;第二外齿部侧板,所述第二外齿部侧板成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外齿部端板的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相对的两侧沿上,所述第二外齿部端板和成对设置的第二外齿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二外齿部槽口,每个所述第二外齿部侧板具有第二外齿部插接部,其中,每对所述第一外齿部侧板上的第一外齿部插接部分别与每对所述第二外齿部侧板上的第二外齿部插接部插接。可选地,每对所述第一外齿部侧板上的第一外齿部插接部在所述定子绝缘框架的周向上位于每对所述第二外齿部侧板上的第二外齿部插接部之间;或每对所述第二外齿部侧板上的第二外齿部插接部在所述定子绝缘框架的周向上位于每对所述第一外齿部侧板上的第一外齿部插接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柱的未超出所述隔离凸台的一端构成所述第二外齿部端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第二框架齿部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轴向延伸的安全柱,所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定子绝缘框架、定子组件和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子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框架;第二绝缘框架,所述第二绝缘框架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插接且相对位置可调以共同限定出轴向长度可调的铁芯安装腔,所述第二绝缘框架包括第二框架本体、多个隔离凸台和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所述隔离凸台设在所述第二框架本体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位于相邻所述隔离凸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延伸并间隔开的多个轭部绕线部,多个所述隔离凸台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插针孔,所述支撑柱设在所述隔离凸台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轴向超出所述隔离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框架;第二绝缘框架,所述第二绝缘框架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插接且相对位置可调以共同限定出轴向长度可调的铁芯安装腔,所述第二绝缘框架包括第二框架本体、多个隔离凸台和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所述隔离凸台设在所述第二框架本体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位于相邻所述隔离凸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周向延伸并间隔开的多个轭部绕线部,多个所述隔离凸台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插针孔,所述支撑柱设在所述隔离凸台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轴向超出所述隔离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包括:环形的第一框架轭部;多个第一框架齿部,多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设在所述第一框架轭部上且沿所述第一框架轭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框架本体包括:环形的第二框架轭部,多个所述隔离凸台设在所述第二框架轭部上,所述第二框架轭部的位于相邻所述隔离凸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轭部绕线部;多个第二框架齿部,多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设在所述第二框架轭部上且沿所述第二框架轭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在所述第二框架轭部的周向上与多个所述隔离凸台一一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框架轭部与所述第二框架轭部插接且相对位置可调,多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插接且相对位置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轭部包括:第一轭部端板;多个第一外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一外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外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外周侧板具有第一外周插接部;多个第一内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一内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内周侧板上设有第一内周插接部,每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外周侧板之间以及相邻所述第一内周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轭部端板、多个所述第一外周侧板和多个所述第一内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一轭部槽口,所述第二框架轭部包括:第二轭部端板,多个所述隔离凸台设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上;多个第二外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二外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外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外周侧板具有第二外周插接部;多个第二内周侧板,多个所述第二内周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且沿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内周侧板上设有第二内周插接部,每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二外周侧板之间以及相邻所述第二内周侧板之间,所述第二轭部端板、多个所述第二外周侧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内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二轭部槽口,其中,所述第一外周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周插接部插接且所述第一内周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内周插接部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一外周插接部和第一内周插接部位于沿所述第二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二外周插接部和第二内周插接部之间;或沿所述第二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二外周插接部和第二内周插接部位于沿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径向相对的第一外周插接部和第一内周插接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框架齿部包括:第一内齿部端板,所述第一内齿部端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第一内齿部侧板,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成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内齿部端板的沿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周向相对的两侧沿上,所述第一内齿部端板和成对设置的第一内齿部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构成所述铁芯安装腔的第一内齿部槽口,每个所述第一内齿部侧板具有第一内齿部插接部,每个所述第二框架齿部包括:第二内齿部端板,所述第二内齿部端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轭部端板的内周沿上;第二内齿部侧板,所述第二内齿部侧板成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婷婷冯国平李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