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和包括其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28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和包括其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螺线管发生故障时通过将阀芯位置维持在故障位置而将阻尼力维持在中间水平的阻尼力可变阀组件。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安装在阻尼力可变减振器中以调节减振器的阻尼力,并且包括:螺线管,其被构造成在电流被施加至该螺线管时产生磁力;柱塞,其被构造成借助于螺线管的磁力而运动;阀芯,其被构造成与柱塞一起运动,并且通过改变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内部通道而在硬模式和软模式之间改变阻尼力;以及阀芯位置确定构件,其被构造成在螺线管发生故障时将阀芯定位在不对应于硬模式和软模式的故障位置,以便将减振器的阻尼力维持在硬模式和软模式之间的中间水平。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ssembly and variable force damper includ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ssembly and a damping force variable damper comprising the same,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solenoid failure by the spool position maintained at the fault position and the damping force of the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ssembly maintained at intermediate level.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ssembly is mounted on the damping force variable damper to adjust the damper damping force, and comprises a solenoid, which is configured to generate magnetic force in current is applied to the solenoid; the piston,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magnetic solenoid valve and movement; configured with the plunger movement together, through the internal channels to change the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ssembly and between hard and soft mode to change the mode of damping force; and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the valve core component is configured to fault location when the fault occurs in the solenoid valve in the location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hard and soft mode, so that the level of intermediate damping force of the shock absorber maintain in hard mode and soft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和包括其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阻尼力可变减振器中的阻尼力可变阀组件以及包括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更具体而言,涉及这样一种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和包括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在安装在阻尼力可变阀中的螺线管发生故障时通过将阀芯的位置维持在故障位置而将阻尼力维持在中间水平,由此提供满意的操纵性能和乘用舒适性。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减振器安装在诸如汽车等运输设备中,并且通过吸收和阻尼行驶过程中来自于道路表面的振动或震动来改善乘用舒适性,或者通过维持车身姿势从而抵抗诸如在行驶过程中施加至车辆的惯性力之类的力来改善乘用舒适性。这种减振器包括缸和活塞杆,该活塞杆被安装成可在该缸内压缩和伸出。缸和活塞杆连接至车身、车轮或轮轴。阻尼力设置得较低的减振器能够通过吸收在行驶过程中由道路表面的不均匀性引起的振动而改善乘用舒适性。相反,阻尼力设置得较高的减振器能够通过抑制车身姿势变化而改善操纵稳定性。因此,在传统的车辆中,选择阻尼力特征根据车辆的使用用途而不同地设置的减振器。同时,近来已经开发了阻尼力可变减振器,这种减振器在其一侧配备有阻尼力可变阀,从而根据道路表面、行驶条件等适当地调节阻尼力特性,以便改善乘用舒适性或操纵稳定性。图1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的示例的剖视图。参照图1,根据现有技术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10包括基础壳体12和内管14,该内管14安装在基础壳体12内,并且活塞杆24以可在长度方向上运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内管14中。杆引导件26和本体阀27分别安装在内管14和基础壳体12的上部和下部中。在内管14的内部中,活塞阀25连接至活塞杆24的一端,并且活塞阀25将内管14的内部空间分成回弹腔室20和压缩腔室22。端盖28和底盖29分别安装在基础壳体12的上部和下部中。储存腔室30形成在内管14和基础壳体12之间,以根据活塞杆24的往复运动而补偿内管14的容积的变化。储存腔室30和压缩腔室22之间的工作流体的流动由本体阀27控制。另外,分离管16安装在基础壳体12内。基础壳体12的内部被分离管16分成连接至回弹腔室20的高压腔室PH和用作储存腔室30的低压腔室PL。高压腔室PH通过内管14的内孔14a连接至回弹腔室20。低压腔室PL通过形成在本体阀27的本体与基础壳体12(或底盖29)之间的下通道32和形成在本体阀27中的通道连接至压缩腔室22。同时,根据现有技术的减振器10包括安装在基础壳体12的一侧以便改变阻尼力的阻尼力可变阀组件40。阻尼力可变阀组件40设置有分别连接至基础壳体12和分离管16并且与高压腔室PH和低压腔室PL连通的通道。另外,阻尼力可变阀组件40包括被安装成通过柱塞42的驱动而移动的阀芯44。与高压腔室PH和低压腔室PL连通的内部通道通过阀芯44的运动而改变,并且相应地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力。柱塞42被构造成由于电流流过螺线管时产生的磁力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当在图1中观察时)。在根据现有技术的阻尼力可变阀组件中,例如,当柱塞42向左移动时,阀芯44将通道关闭而产生高阻尼力(硬模式)。相反,当柱塞42向右移动时,阀芯44将该通道打开而产生低阻尼力(软模式)。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中,如果由于电源线断开等事故而使螺线管的电流供应停止(也就是说,发生故障),则阀芯和柱塞被定位成使得阻尼力可变阀组件仅仅实现软模式和硬模式中的一种模式。由于这种情况,根据现有技术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遭受车辆的操纵性能和行为稳定性的下降,从而导致安全问题,或者遭受由于过大阻尼力引起的不愉快的乘用舒适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韩国专利注册No.10-0842031(2008年6月23日)日本专利No.4478848(2010年3月26日)韩国专利注册No.10-1187039(2012年9月24日)韩国专利申请公报No.10-2014-0115727(2014年10月1日)韩国专利注册No.10-1457660(2014年10月28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努力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和包括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在安装在阻尼力可变阀中的螺线管发生故障时,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通过将由螺线管操作的柱塞的位置维持在故障位置而不向硬模式或软模式倾斜而将阻尼力维持在中间水平,由此提供令人满意的操纵性能和乘用舒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力可变阀组件,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安装在阻尼力可变减振器中以调节所述减振器的阻尼力,所述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包括:螺线管,该螺线管被构造成在电流被施加至该螺线管时产生磁力;柱塞,该柱塞被构造成借助于所述螺线管的磁力而运动;阀芯,该阀芯被构造成与所述柱塞一起运动,并且通过改变所述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内部通道而在硬模式和软模式之间改变阻尼力;以及阀芯位置确定构件,该阀芯位置确定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螺线管发生故障时将所述阀芯定位在不对应于所述硬模式和所述软模式的故障位置,以便将所述减振器的阻尼力维持在所述硬模式和所述软模式之间的中间水平。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连通构件,该连通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故障位置时将所述内部通道的主通道与引导通道连通。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通孔的阀芯引导件,所述阀芯布置在该通孔处,其中所述阀芯引导件具有构成软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一孔、构成所述主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二孔和构成所述引导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三孔;在所述阀芯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根据所述阀芯的运动而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孔的第二突起;并且所述连通构件是凹槽,该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突起中,以便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故障位置时经由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二孔与所述引导通道连通。在所述阀芯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第一突起,并且当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故障位置时,所述第一突起将所述第一孔的一部分关闭。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通孔的阀芯引导件,所述阀芯布置在该通孔处;插塞,该插塞固定至所述阀芯引导件的与布置所述螺线管的位置相反的一端;以及阀芯按压弹簧,该阀芯按压弹簧布置在所述插塞和所述阀芯的所述一端之间以朝向所述螺线管按压所述阀芯,其中所述阀芯位置确定构件是布置在所述插塞和所述阀芯的所述一端之间的阀芯位置确定弹簧,该阀芯位置确定弹簧的弹簧常数比所述阀芯按压弹簧的弹簧常数小,并且该阀芯位置确定弹簧的长度比所述阀芯按压弹簧的长度长。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通孔的阀芯引导件,所述阀芯布置在该通孔处;插塞,该插塞固定至所述阀芯引导件的与布置所述螺线管的位置相反的一端;以及按压弹簧,该按压弹簧布置在所述插塞和所述阀芯的所述一端之间以朝向所述螺线管按压所述阀芯,其中所述阀芯位置确定构件由所述按压弹簧构成,并且所述按压弹簧被分成具有不同弹簧常数的两个节段。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力可变减振器,该阻尼力可变减振器包括以上描述的任一个阻尼力可变阀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的示例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在具有故障保护功能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上的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故障保护功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力可变阀组件,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安装在阻尼力可变减振器中以调节所述减振器的阻尼力,所述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包括:螺线管,该螺线管被构造成在电流被施加到该螺线管时产生磁力;柱塞,该柱塞被构造成借助于所述螺线管的磁力而运动;阀芯,该阀芯被构造成与所述柱塞一起运动并且通过改变所述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内部通道而在硬模式和软模式之间改变阻尼力;以及阀芯位置确定构件,该阀芯位置确定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螺线管发生故障时将所述阀芯定位在不对应于所述硬模式和所述软模式的故障位置,以便将所述减振器的阻尼力维持在所述硬模式和所述软模式之间的中间水平。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7 KR 10-2016-00100961.一种阻尼力可变阀组件,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安装在阻尼力可变减振器中以调节所述减振器的阻尼力,所述阻尼力可变阀组件包括:螺线管,该螺线管被构造成在电流被施加到该螺线管时产生磁力;柱塞,该柱塞被构造成借助于所述螺线管的磁力而运动;阀芯,该阀芯被构造成与所述柱塞一起运动并且通过改变所述阻尼力可变阀组件的内部通道而在硬模式和软模式之间改变阻尼力;以及阀芯位置确定构件,该阀芯位置确定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螺线管发生故障时将所述阀芯定位在不对应于所述硬模式和所述软模式的故障位置,以便将所述减振器的阻尼力维持在所述硬模式和所述软模式之间的中间水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变阀组件,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进一步包括连通构件,该连通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故障位置时将所述内部通道的主通道与所述内部通道的引导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变阀组件,该阻尼力可变阀组件进一步包括具有通孔的阀芯引导件,所述阀芯布置在该通孔处,其中所述阀芯引导件具有构成软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一孔、构成所述主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二孔和构成所述引导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三孔;在所述阀芯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根据所述阀芯的运动而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孔的第二突起;并且所述连通构件是凹槽,该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企敦黄明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