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床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880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机床底座,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下端的四角处一体成型有支撑凸起,且支撑凸起下方的U型槽内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凸起,所述机体的下端设置有底部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机床底座能够通过排放槽将铁屑和冷却液一并排出,并利用排放槽和滤液室之间的过滤装置实现过滤,从而回收冷却液,并将铁屑有效的排出,机体内部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有效的增强刚度,并能够通过减重孔有效的降低机体的重量,从而在较低自重下获得更好的承载性能,获得有效的抗震性能,降低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该装置底部的支撑凸起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A new type of machine tool b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machine tool base, including the body,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body i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a support protrusion, U groove and the support lugs are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anchor bolt installation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ulge, the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base of the machine tool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pass the discharge groove chip and coolant be discharged, and the filter device between the discharge groove and the filtrate chamber to achieve filtering, and recovery of the cooling liquid, and the iron discharged effectively within the body through the first reinforcing plate and second reinforcing plate stiffness is enhanced effectively, and can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body through the holes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bearing performance at low weight, ge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machining accuracy, supporting convex bottom of the device can provide The sufficient supporting area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机床底座
本技术涉及机床底座设计
,具体为一种新型机床底座。
技术介绍
现代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了应用非常普遍的机床类型,传统机床一般比较笨重,加工精度较低,对于机床底座的要求也小一些,排屑、排液等部位也暴露在外面,清理方便。但伴随着大型加工中心的出现,不仅加工流程更加智能化,而且加工精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机床底座的支撑性能也拥有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传统机床底座难以满足其性能要求。开发新型机床底座就能够解决此类问题,提高机床设备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机床底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机床底座,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下端的四角处一体成型有支撑凸起,且支撑凸起下方的U型槽内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凸起,所述机体的下端设置有底部连接板,且机体在位于地脚螺栓安装凸起的上端处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槽,所述机体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下端通过隔板与机体的内部隔离,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排放槽,且机体在位于排放槽的右端设置有进线口,所述机体的左端设置有与排放槽相连的排屑口,且排放槽的下端设置有滤液室,所述滤液室与排放槽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且机体的左端设置有连通滤液室的排液孔,所述机体的前侧和后侧采用第一加强板连接,且机体的左侧和右侧采用第二加强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外壁和第一加强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且进线口的上端为锥型。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通孔。优选的,所述支撑凸起伸出机座下端五至二十厘米,并在支撑凸起之间形成方便叉车搬运的导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的机床底座能够通过排放槽将铁屑和冷却液一并排出,并利用排放槽和滤液室之间的过滤装置实现过滤,从而回收冷却液,并将铁屑有效的排出,机体内部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有效的增强刚度,并能够通过减重孔有效的降低机体的重量,从而在较低自重下获得更好的承载性能,获得有效的抗震性能,降低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该装置底部的支撑凸起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地脚螺栓安装凸起、3底部连接板、4排液孔、5排屑口、6地脚螺栓安装槽、7隔板、8安装座、9排放槽、10进线口、11支撑凸起、12过滤装置、13滤液室、14第一加强板、15第二加强板、16通孔、17减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机床底座,包括机体1,机体1下端的四角处一体成型有支撑凸起11,且支撑凸起11下方的U型槽内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凸起2,机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部连接板3,且机体1在位于地脚螺栓安装凸起2的上端处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槽6,机体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座8,且安装座8的下端通过隔板7与机体1的内部隔离,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排放槽9,且机体1在位于排放槽9的右端设置有进线口10。机体1的左端设置有与排放槽9相连的排屑口5,且排放槽9的下端设置有滤液室13,滤液室13与排放槽9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12,且机体1的左端设置有连通滤液室13的排液孔4,机体1的前侧和后侧采用第一加强板14连接,且机体1的左侧和右侧采用第二加强板15连接,机体1的外壁和第一加强板14上均设置有减重孔17,且进线口10的上端为锥型,安装座8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通孔16,支撑凸起11伸出机座1下端五至二十厘米,并在支撑凸起11之间形成方便叉车搬运的导槽。该装置能够通过排放槽9将铁屑和冷却液一并排出,并利用排放槽9和滤液室13之间的过滤装置实现过滤,从而回收冷却液,并将铁屑有效的排出,机体1内部通过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有效的增强刚度,并能够通过减重孔17有效的降低机体1的重量,从而在较低自重下获得更好的承载性能,获得有效的抗震性能,降低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该装置底部的支撑凸起11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由于地脚螺栓安装部位完全处于机体1的内部,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意外碰撞事故,而且地脚螺栓安装凸起2的特殊结构能够有效的方便安装地脚螺栓时的调校,机体1的底部也能够方便搬运,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机床底座,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下端的四角处一体成型有支撑凸起(11),且支撑凸起(11)下方的U型槽内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凸起(2),所述机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部连接板(3),且机体(1)在位于地脚螺栓安装凸起(2)的上端处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槽(6),所述机体(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座(8),且安装座(8)的下端通过隔板(7)与机体(1)的内部隔离,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排放槽(9),且机体(1)在位于排放槽(9)的右端设置有进线口(10),所述机体(1)的左端设置有与排放槽(9)相连的排屑口(5),且排放槽(9)的下端设置有滤液室(13),所述滤液室(13)与排放槽(9)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12),且机体(1)的左端设置有连通滤液室(13)的排液孔(4),所述机体(1)的前侧和后侧采用第一加强板(14)连接,且机体(1)的左侧和右侧采用第二加强板(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机床底座,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下端的四角处一体成型有支撑凸起(11),且支撑凸起(11)下方的U型槽内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凸起(2),所述机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部连接板(3),且机体(1)在位于地脚螺栓安装凸起(2)的上端处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槽(6),所述机体(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座(8),且安装座(8)的下端通过隔板(7)与机体(1)的内部隔离,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排放槽(9),且机体(1)在位于排放槽(9)的右端设置有进线口(10),所述机体(1)的左端设置有与排放槽(9)相连的排屑口(5),且排放槽(9)的下端设置有滤液室(13),所述滤液室(1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有曾凡祺廖建明李芳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友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