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舷底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777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舷底座结构,包括: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共2块;中间钢管部(2),高度一般为100cm~120cm;周边肋结构部(3),一般6~8块;底部和顶部圆环钢板部附属螺栓孔(4);所述护舷底座结构的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中间钢管部(2)和周边肋结构部(3)通过焊缝连接,所述护舷底座结构通过螺栓与码头结构和橡胶护舷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协同抵抗外部荷载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邮轮码头前沿线和船体之间的净空间不足,提高邮轮码头行李装卸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舷底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邮轮码头附属护舷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舷底座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大型邮轮港口码头建设中,鼓型或锥型橡胶护舷是一种必要的靠泊吸能的附属码头设置。大型邮轮码头往往不仅要给游客提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体验,更加要注重其基础服务功能,其中基础服务功能之一是及时托运乘客的行李。因此,确保乘客托运行李的装卸效率十分重要。乘坐大型邮轮通常是安排乘客经码头面由登船桥直接登船或下船,而行李舱设置在邮轮甲板以下1~2层。因此,邮轮码头设计中应考虑行李的装卸通道。在邮轮进行行李装卸时,直接安装鼓型、锥形护舷的邮轮码头的前沿线与船体之间的净距离一般约为100cm左右(净距离等于护舷高度扣除护舷变形)。而通用的旅行行李箱尺寸为三边之和158cm,另考虑工作人员作业空间要求,该净空间不足,装卸作业效率低,不利于提高邮轮码头的服务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安装现有传统鼓型、锥型护舷的邮轮码头前沿线和船体之间的净空间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拆卸式的护舷底座结构,用于克服安装常规鼓型、锥形护舷的邮轮码头行李装卸作业效率低的缺点,可应用于新建邮轮码头、既有码头改造为邮轮码头的护舷装置设计及其建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护舷底座结构,属于旋转轴对称壳体结构,其底部和顶部为圆环型钢板部(1),为2块;其中间为钢管部(2),高度一般为100cm~120cm;其周边为肋结构部(3),一般6~8块;底部和顶部的圆环钢板部(1)分别设有螺栓孔(4),一般6~8个;肋结构部(3)和螺栓孔(4)错开布置。所述护舷底座结构的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均通过连续单侧V型焊缝与中间钢管部(2)连接;肋结构部(3)与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中间钢管部(2)均通过连续双边角焊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协同抵抗外部荷载作用。其中,所述底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通过螺栓与码头结构连接,其中底部圆环型钢板部(1)预留6~8个螺栓孔应与码头结构预埋螺杆保持一致。所述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通过螺栓与橡胶护舷连接,其中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预留6~8个螺栓孔应与常规生产的橡胶护舷螺杆保持一致。所述肋结构部(3)主要用于防止中间钢管部(2)的局部屈曲稳定失效。更进一步,所述护舷底座结构的主要承力部是中间钢管部(2),用于抵抗船舶靠泊撞击时的护舷反力荷载作用及系泊时护舷挤靠荷载作用,包括垂直来向船舶撞击力以及切向自重力和船舶撞击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有益效果:本技术可实现鼓型、锥型橡胶护舷与码头结构的过度连接,使得码头前沿线和船体之间的净距离Bn达到200~220cm(图3),有效解决安装现有传统鼓型、锥型护舷的邮轮码头前沿线和船体之间的净空间不足,提高邮轮码头行李装卸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新型护舷底座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图3为本实新型的实际使用时的码头局部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此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为了能够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的护舷底座结构,首先需要对该护舷底座结构做说明,具体详见附图说明。如图1-3所示,所述护舷底座结构的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均通过连续单侧V型焊缝与中间钢管部(2)连接;肋结构部(3)与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中间钢管部(2)均通过连续双边角焊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协同抵抗外部荷载作用。其中,所述底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通过螺栓与码头结构连接,其中底部圆环型钢板部(1)预留6~8个螺栓孔应与码头结构预埋螺杆保持一致。所述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通过螺栓与橡胶护舷连接,其中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预留6~8个螺栓孔应与常规生产的橡胶护舷螺杆保持一致。所述肋结构部(3)主要用于防止中间钢管部(2)的局部屈曲稳定失效。所述护舷底座结构的主要承力部是中间钢管部(2),用于抵抗船舶靠泊撞击时的护舷反力荷载作用及系泊时护舷挤靠荷载作用,包括垂直来向船舶撞击力以及切向自重力和船舶撞击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设计护舷底座结构用于安装护舷的预埋螺杆系统,确定预埋螺栓孔的选型,包括该结构的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的预埋螺栓孔;(2)对既有码头改造为邮轮码头泊位的工程,码头结构预埋的螺杆要求进行必要的抗拔检测,达到设计要求;(3)采用浮吊、或汽车吊等设备,进行水上或直接码头面陆上吊运安装,安装护舷底座结构就位;(4)安装码头的橡胶护舷设施,包括护舷、锚链和防冲板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护舷底座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舷底座结构,属于旋转轴对称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底部和顶部为圆环型钢板部(1),共2块;其中间为钢管部(2),高度一般为100cm~120cm;其周边为肋结构部(3),一般6~8块;其底部和顶部的圆环钢板部(1)分别设有螺栓孔(4),一般6~8个;肋结构部(3)和螺栓孔(4)错开布置;所述护舷底座结构的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均通过连续单侧V型焊缝与中间钢管部(2)连接;肋结构部(3)与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中间钢管部(2)均通过连续双边角焊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协同抵抗外部荷载作用;其中,所述底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通过螺栓与码头结构连接,其中底部圆环型钢板部(1)预留6~8个螺栓孔应与码头结构预埋螺杆保持一致;所述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通过螺栓与橡胶护舷连接,其中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预留6~8个螺栓孔应与常规生产的橡胶护舷螺杆保持一致;所述周边肋结构部(3)用于防止中间钢管部(2)的局部屈曲稳定失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舷底座结构,属于旋转轴对称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底部和顶部为圆环型钢板部(1),共2块;其中间为钢管部(2),高度一般为100cm~120cm;其周边为肋结构部(3),一般6~8块;其底部和顶部的圆环钢板部(1)分别设有螺栓孔(4),一般6~8个;肋结构部(3)和螺栓孔(4)错开布置;所述护舷底座结构的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均通过连续单侧V型焊缝与中间钢管部(2)连接;肋结构部(3)与底部和顶部的圆环型钢板部(1)、中间钢管部(2)均通过连续双边角焊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协同抵抗外部荷载作用;其中,所述底部的圆环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义黄潇劲范晔靳付成张亮韩兴张嵩云吴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