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酯化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819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酯化釜。它包括釜体,减速电机与搅拌轴相连,搅拌轴伸入釜体内,搅拌轴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一搅拌桨,搅拌轴的前后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二搅拌桨,两第一搅拌桨与两第二搅拌桨具有夹角α,夹角α大于0、小于等于90°,两第一搅拌桨位于两第二搅拌桨的下方,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为框形结构,两第一搅拌桨的下方设有相对应的两竖杆,每根竖杆的下方设有第一杆,第一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杆,第一杆为倾斜设置,第一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大于0、小于等于60°,第二杆为竖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物料充分混合,促进反应的进行,且提高了釜体底部物料的搅拌效果。

Esterifica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sterification kettle. It includes a kettle body, gear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irring shaft, a stirring shaft extends into the kettle body, the stirring shaft is provided at the both si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two stirring paddle stirr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corresponding two second impellers, two first and two second impeller impeller with angle, angle is greater than 0, less than or equal to 90 degrees below two in the first second in the two impeller impeller, impeller and the first second impellers are box shaped structure, the lower part of the two first impeller is provided with two vertical bars correspond, below each vertical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od, one end of the first ro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ole, the first pole is inclined, the first pole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 angle beta is greater than 0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60 degrees, second bar is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material mix fully, promote the reaction, and improve the stirring effect of the material at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酯化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酯化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为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综合反应容器,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搅拌轴带动与搅拌轴相连的搅拌桨转动,通过搅拌装置使反应物料充分混合,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现有搅拌装置的搅拌桨为类似叶片似的结构,其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较大,工作时阻力较大,搅拌速度较慢,减速电机的负荷较大,物料反应的速度较慢,生产效率较低。另外,现有的搅拌桨对釜体内底部的物料搅拌效果有限,促进反应进行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酯化釜,它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使物料充分混合,促进反应的进行,且提高了釜体底部物料的搅拌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釜体,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加压口、泄压口和减速电机,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减速电机与搅拌轴相连,搅拌轴伸入釜体内,搅拌轴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一搅拌桨,搅拌轴的前后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二搅拌桨,两第一搅拌桨与两第二搅拌桨具有夹角α,夹角α大于0、小于等于90°,两第一搅拌桨位于两第二搅拌桨的下方,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为框形结构,两第一搅拌桨的下方设有相对应的两竖杆,每根竖杆的下方设有第一杆,第一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杆,第一杆为倾斜设置,第一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大于0、小于等于60°,第二杆为竖直设置。所述釜体内壁上设有若干扰流片,扰流片为波浪形,扰流片向搅拌轴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扰流片的倾斜角度γ大于15°、小于90°。所述釜体内上部设有与加压口相连通的布压盘,布压盘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孔,布压盘的底部设有第二孔。所述釜体外侧壁上设有蒸汽夹套,蒸汽夹套与釜体外侧壁之间构成蒸汽加热腔,蒸汽夹套上部设有与蒸汽加热腔相连通的进汽口,蒸汽夹套下方设有与蒸汽加热腔相连通的出汽口。所述釜体上设有取样装置,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容器,第一管路的一端从釜体顶部伸入釜体内,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取样容器的底部相连通,取样容器与釜体顶部之间的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第二管路的一端与取样容器的顶部相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空压机相连,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第三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截止阀上方的第一管路相连通,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为出液口,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第四管路的一端与第二截止阀下方的第二管路相连通,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第四管路上设有第四截止阀。所述取样容器一侧设有液位计,液位计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管路上靠近取样容器底部的位置相连,液位计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管路上靠近取样容器顶部的位置相连。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为框形结构,减少了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搅拌轴的转速,减少了减速电机的负荷,提高了搅拌效果,促进了物料的快速反应,提高了单位时间产量。2、第一搅拌桨的水平部分起到水平方向搅拌的作用,第一搅拌桨的竖直部分起到竖直方向搅拌的作用;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具有夹角α,使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位于不同的平面上,增加了搅拌效果。3、第一杆为倾斜设置,第一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大于0、小于等于60°,使第一杆与釜体内底部的倾斜角度相适应,提高釜体内底部物料在倾斜方向的搅拌效果;第二杆为竖直设置,提高釜体内底部物料在竖直方向的搅拌作用。4、在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的作用下,扰流片能使物料形成湍流,使物料的混合更加充分;扰流片为波浪形,提高了物料形成湍流的效果;扰流片向搅拌轴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扰流片的倾斜角度γ大于15°、小于90°,提高了物料的流动作用,促使物料的充分混合。5、釜体内上部设有与加压口相连通的布压盘,这样能够使加压时使压力在釜体内均匀分布,有利于物料的充分混合。6、通过把蒸汽通入蒸汽加热腔提高反应釜内的物料的温度,促使反应的快速进行,提高单位时间产量。7、通过取样装置可以随时提取物料,提取的多余物料通过空压机的作用还能重新进入反应釜参加反应,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吹入釜体内的压缩空气还能有效避免物料发生聚合,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下次提取物料的影响。8、通过液位计有利于查看提取的取样容器内物料的容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扰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进料口,3、加压口,4、泄压口,5、减速电机,6、出料口,7、搅拌轴,8、第一搅拌桨,9、第二搅拌桨,10、竖杆,11、第一杆,12、第二杆,13、扰流片,14、布压盘,15、第一孔,16、第二孔,17、蒸汽夹套,18、蒸汽加热腔,19、进汽口,20、出汽口,21、取样容器,22、第一管路,23、第一截止阀,24、第二管路,25、空压机,26、第二截止阀,27、第三管路,28、第三截止阀,29、第四管路,30、真空泵,31、第四截止阀,32、液位计,33、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釜体1,釜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2、加压口3、泄压口4和减速电机5,釜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6,减速电机5与搅拌轴7相连,搅拌轴7伸入釜体1内。搅拌轴7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一搅拌桨8,搅拌轴7的前后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二搅拌桨9,两第一搅拌桨8与两第二搅拌桨9具有夹角α,夹角α大于0、小于等于90°,本实施例夹角α为90°,两第一搅拌桨8位于两第二搅拌桨9的下方,第一搅拌桨8与第二搅拌桨9均为框形结构。两第一搅拌桨8的下方设有相对应的两竖杆10,每根竖杆10的下方设有第一杆11,第一杆11的一端设有第二杆12,第一杆11为倾斜设置,第一杆11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大于0、小于等于60°,第二杆12为竖直设置,本实施例夹角β为90°。釜体1内壁上设有若干扰流片13,扰流片13为波浪形,扰流片13向搅拌轴7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扰流片13的倾斜角度γ大于15°、小于90°。釜体1内上部设有与加压口3相连通的布压盘14,布压盘14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孔15,布压盘14的底部设有第二孔16。釜体1外侧壁上设有蒸汽夹套17,蒸汽夹套17与釜体1外侧壁之间构成蒸汽加热腔18,蒸汽夹套17上部设有与蒸汽加热腔18相连通的进汽口19,蒸汽夹套17下方设有与蒸汽加热腔18相连通的出汽口20。釜体1上设有取样装置,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容器21,第一管路22的一端从釜体1顶部伸入釜体1内,第一管路22的另一端与取样容器21的底部相连通,取样容器21与釜体1顶部之间的第一管路22上设有第一截止阀23,第二管路24的一端与取样容器21的顶部相连通,第二管路24的另一端与空压机25相连,第二管路24上设有第二截止阀26,第三管路27的一端与第一截止阀23上方的第一管路22相连通,第三管路27的另一端为出液口33,第三管路27上设有第三截止阀28,第四管路29的一端与第二截止阀26下方的第二管路24相连通,第四管路29的另一端与真空泵30相连,第四管路29上设有第四截止阀31。取样容器21一侧设有液位计32,液位计32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管路22上靠近取样容器21底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酯化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酯化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加压口、泄压口和减速电机,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减速电机与搅拌轴相连,搅拌轴伸入釜体内,搅拌轴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一搅拌桨,搅拌轴的前后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二搅拌桨,两第一搅拌桨与两第二搅拌桨具有夹角α,夹角α大于0、小于等于90°,两第一搅拌桨位于两第二搅拌桨的下方,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为框形结构,两第一搅拌桨的下方设有相对应的两竖杆,每根竖杆的下方设有第一杆,第一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杆,第一杆为倾斜设置,第一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大于0、小于等于60°,第二杆为竖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酯化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加压口、泄压口和减速电机,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减速电机与搅拌轴相连,搅拌轴伸入釜体内,搅拌轴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一搅拌桨,搅拌轴的前后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第二搅拌桨,两第一搅拌桨与两第二搅拌桨具有夹角α,夹角α大于0、小于等于90°,两第一搅拌桨位于两第二搅拌桨的下方,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为框形结构,两第一搅拌桨的下方设有相对应的两竖杆,每根竖杆的下方设有第一杆,第一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杆,第一杆为倾斜设置,第一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大于0、小于等于60°,第二杆为竖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酯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壁上设有若干扰流片,扰流片为波浪形,扰流片向搅拌轴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扰流片的倾斜角度γ大于15°、小于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酯化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上部设有与加压口相连通的布压盘,布压盘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孔,布压盘的底部设有第二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酯化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明焦治文吴强邢光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朗晖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