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281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它包括反应釜和中转罐,第一加热装置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与锅炉的出汽口相连,第一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进口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一进水口相连,第二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锅炉的进水口与第六管路相连,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六管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它能够利用水蒸汽的余热预热待生产物料,且锅炉能够利用预热待生产物料后的高温冷凝水及冷却水冷却物料后而产生的高温水作为供给水,降低了蒸汽的用量,节约了锅炉的能源,并使水得到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产能。

Heat energy utilizing device for reac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device of a reaction kettle. It comprises a reaction kettle and transfer tank, imported the first heating device through a steam pipe and boiler outlet connected to the first, the first heating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through the import of second pipe and second heating device, a cooling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through the first water inlet pipe fourth and a water storage tank, a heating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second through fifth the second water inlet pipeline and storage tank, boiler water inlet and outlet pipe sixth connected to the water storage tank seven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peline pipeline by sixth.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it can utilize waste heat to preheat water vapor to production materials, and high temperature water boiler can produce high temperature condensed water and cooling water cooling material by preheating to production materials after supply as water, reduce the amount of steam boiler, saving energy, and the water cycle use, saving water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quipment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为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综合反应容器,有些化工产品需要在生产时对其进行加热、在生产结束时对其进行冷却处理,加热和冷却介质的余热不能进行循环使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减排。具体地讲,在生产时通常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来促进反应的进行,而对物料进行加热后的蒸汽在使用完成后一般进行排空处理,由于这部分蒸汽还具有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并没有进行有效利用,极大的浪费了能源;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反应完成后需要利用冷却水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直接排放处理了,而由于冷却后产生的高温水同样具有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也没有进行有效利用,极大的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它能够利用水蒸汽的余热预热待生产物料,且锅炉能够利用预热待生产物料后的高温冷凝水及冷却水冷却物料后而产生的高温水作为供给水,降低了蒸汽的用量,节约了锅炉的能源,并使水得到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反应釜和中转罐,反应釜设有第一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中转罐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与锅炉的出汽口相连,第一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进口相连,冷却装置的进口与第三管路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一进水口相连,第二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锅炉的进水口与第六管路相连,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六管路相连,第八管路的一端与反应釜的进料口相连,第八管路的另一端伸入中转罐的底部,第二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和第五循环泵,第六管路与第七管路连接处之前的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第七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第一内盘管。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第二内盘管。所述冷却装置为第三内盘管。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四截止阀。本技术能够利用水蒸汽的余热预热待生产物料,且锅炉能够利用预热待生产物料后的高温冷凝水及冷却水冷却物料后而产生的高温水作为供给水,降低了蒸汽的用量,节约了锅炉的能源,并使水得到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2、中转罐,3、第一内盘管,4、第三内盘管,5、第二内盘管,6、第一管路,7、第二管路,8、第三管路,9、第四管路,10、储水罐,11、第五管路,12、第六管路,13、第七管路,14、第八管路,15、第一循环泵,16、第二循环泵,17、第三循环泵,18、第四循环泵,19、第五循环泵,20、锅炉,21、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3、第三截止阀,24、第四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中所示,本技术包括反应釜1和中转罐2,反应釜1设有第一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中转罐2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6与锅炉20的出汽口相连,第一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7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进口相连,冷却装置的进口与第三管路8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9与储水罐10的第一进水口相连。第二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11与储水罐10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锅炉20的进水口与第六管路12相连,储水罐10的出水口通过第七管路13与第六管路12相连。第八管路14的一端与反应釜1的进料口相连,第八管路14的另一端伸入中转罐2的底部。第二管路7、第四管路9、第五管路11、第七管路13和第八管路14上分别设有第一循环泵15,第二循环泵16、第三循环泵17、第四循环泵18和第五循环泵19。第六管路12与第七管路13连接处之前的第六管路12上设有第一截止阀21,第七管路13上设有第二截止阀22。第一管路6上设有第三截止阀23,第三管路8上设有第四截止阀24。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装置为第一内盘管3,冷却装置为第三内盘管4,第一内盘3管和第三内盘管4为螺旋形,且相互间隔盘旋设置。第二加热装置为第二内盘管5。第一加热装置为第一内盘管3,第二加热装置为第二内盘管5,内盘管与物料的接触更加充分,对物料的加热效果更好。冷却装置为第三内盘管4,内盘管与物料的接触更加充分,对物料的冷却效果更好。生产时,锅炉20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第一管路6进入反应釜1内的第一内盘管3,对反应釜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在第一循环泵15的作用下,加热物料后的蒸汽余热通过第二管路7进入中转罐2内的第二内盘管5,对中转罐2内的待生产物料进行预热,在第三循环泵17的作用下,从第二内盘管5出来的高温蒸汽冷凝水通过第五管路11进入储水罐10收集。在第四循环泵18的作用下,储水罐10收集的高温蒸汽冷凝水通过第七管路13进入锅炉,作为锅炉20的供给水使用,提高了锅炉20供给水的温度,节约了锅炉的能源。当反应釜1内的物料反应完成后需要对反应釜1内的物料进行冷却时,冷却水通过第三管路8进入反应釜1内的第三内盘管4,从而对反应釜1内的物料进行冷却,在第二循环泵16的作用下,从第三内盘管4出来的高温水通过第四管路9进入储水罐10收集。在第四循环泵18的作用下,储水罐10收集的高温水通过第七管路13进入锅炉20,同样作为锅炉20的供给水使用,提高了锅炉20供给水的温度,节约了锅炉的能源。当储水罐10内的供给水不足时,锅炉20的供给水通过第六管路12、第七管路13进入锅炉20。当反应釜1内的物料反应完成、经过冷却并排出后,在第五循环泵19的作用下,中转罐2内经过预热的物料通过第八管路14进入反应釜1,开始进行再次生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和中转罐,反应釜设有第一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中转罐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与锅炉的出汽口相连,第一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进口相连,冷却装置的进口与第三管路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一进水口相连,第二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锅炉的进水口与第六管路相连,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六管路相连,第八管路的一端与反应釜的进料口相连,第八管路的另一端伸入中转罐的底部,第二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和第五循环泵,第六管路与第七管路连接处之前的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第七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和中转罐,反应釜设有第一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中转罐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与锅炉的出汽口相连,第一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进口相连,冷却装置的进口与第三管路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一进水口相连,第二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储水罐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锅炉的进水口与第六管路相连,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六管路相连,第八管路的一端与反应釜的进料口相连,第八管路的另一端伸入中转罐的底部,第二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循环泵,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治文刘建军李逢春邢光全宋方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朗晖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