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64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容易设置平衡配重及使平衡配重移动的配重可动机构,并可容易进行配重可动机构的维护的电梯。电梯(1)包括轿厢(120)、平衡配重(13)、配重可动机构(13)及控制部(11)。平衡配重(13)设置成能在轿厢(120)的侧部移动。配重可动机构(12)设置在轿厢(120)的上部且将平衡配重(13)以能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控制部(11)根据轿厢(120)在升降通路内的位置控制配重可动机构(12)。

Eleva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unterweight movable mechanism which is easy to set a balance weight and moves a balance weight, and can easily carry out the maintenance of a counterweight movable mechanism. The elevator (1) comprises a car (120), a counterweight (13), a counterweight, a movable mechanism (13) and a control unit (11). The balance weight (13) is configured to move at the side of the car (120). The counterweight movable mechanism (12)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ar (120) and supports the counterweight (13) in a movable manner. The control unit (11) controls the counterweight movable mechanism (12)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car (120) in the lift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升降通路内升降并运送人、货物的电梯。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拉绳式电梯为了修正轿厢的倾斜,将平衡配重设置于轿厢。然而,在轿厢的下部连接有将轿厢和控制部连接的尾绳、用于调整主绳索的张力的补偿绳索等悬挂构件。然后,尾绳、补偿绳索等悬挂构件从轿厢朝升降方向的下方垂下。若轿厢进行升降移动,则从轿厢垂下的悬挂构件的长度发生变化,因此,从悬挂构件施加于轿厢320的负荷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无法消除随轿厢的升降移动而产生的悬挂构件的负荷的变化,存在轿厢会倾斜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轿厢倾斜问题,例如有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轿厢的下部以可动的方式安装有平衡配重,且包括有使平衡配重移动所需距离的平衡配重驱动系统的电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752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平衡配重驱动系统设置在轿厢的下部。此外,在轿厢的下部设置有尾绳、补偿绳索等各种设备,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难以设置平衡配重驱动系统。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为了进行平衡配重驱动系统的维护,作业者需要下潜到轿厢的下部,进行平衡配重驱动系统的维护的作业变得十分烦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容易设置平衡配重及使平衡配重移动的配重可动机构,并可容易进行配重可动机构的维护的电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包括在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升降通路内进行升降移动的轿厢。此外,电梯还包括平衡配重、配重可动机构及控制部。平衡配重设置成能在轿厢的侧部移动。配重可动机构设置在轿厢的上部且将平衡配重以能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控制部根据轿厢在升降通路内的位置,控制配重可动机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提供一种可容易设置平衡配重及使平衡配重移动的配重可动机构,并可容易进行配重可动机构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结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中的平衡块的位置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平衡块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移动到最下层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状态下的平衡块的位置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移动到最上层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状态下的平衡块的位置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平衡块的动作的其它示例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2所涉及的电梯的简要结构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2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3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进行说明。另外,图中,对于公共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1.实施方式例11-1.电梯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1(以下称为“本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在形成于建筑结构物的升降通路110内进行升降动作。电梯1包括乘载人和货物的轿厢120、主绳索130、平衡锤140、曳引机100及调速器180。此外,电梯1包括电梯控制部170、补偿绳131、尾绳(tailcord)171、中间接线箱172、偏导轮150及导轨111。另外,升降通路110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在其顶部设置有机械室160。在机械室160配置有曳引机100和偏导轮150。在曳引机100上卷绕有主绳索130。主绳索130的一端与轿厢120的上部连接,主绳索130的另一端与平衡锤140的上部连接。通过驱动曳引机100,使轿厢120及平衡锤140在升降通路110内升降。此外,在曳引机100附近设置有安装主绳索130的偏导轮150。如图2所示,在曳引机100设有表示轿厢位置检测部的一例的曳引机用编码器191。曳引机用编码器191设置在曳引机100的转轴上。曳引机用编码器191检测曳引机100的转速。然后,曳引机用编码器191将检测出的信号(转速)输出到电梯控制部170。此外,电梯1在轿厢120及平衡锤140的升降方向的移动距离较长时,主绳索130的从曳引机100到轿厢120的长度根据轿厢120的位置而变化。其结果是,由于主绳索130自身的重量,对于主绳索130的曳引机100,轿厢120侧的张力与平衡锤140侧的张力之差变大。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减少主绳索130的轿厢120侧的张力与平衡锤140侧的张力之差,设置有补偿绳索131。补偿绳索131的一端与轿厢120的下部连接,补偿绳索131的另一端与平衡锤140的下部连接。然后,补偿绳索131从轿厢120的下部及平衡锤140的下部朝升降通路110的升降方向的下方垂下。另外,在升降通路110的升降方向的下部设有补偿滑轮132。补偿绳索131卷绕于补偿滑轮132。此外,在机械室160设置有调速器180。在调速器180上卷绕有调速器绳索181。调速器绳索181形成为其轴向的两端连接的、所谓无端状。调速器绳索181的一部分经由连接构件182连接到轿厢120。另外,在升降通路110的升降方向的下部设有调速器滑轮183。调速器绳索181卷绕于调速器滑轮183。调速器滑轮181与轿厢120的升降动作相匹配地在调速器180与调速器滑轮183之间进行循环移动。因此,调速器绳索181的循环速度和轿厢120的循环速度彼此联动。而且,调速器180根据调速器绳索181的循环速度,检测轿厢120的升降速度。此外,调速器180在调速器绳索181的循环速度、即轿厢120的升降速度达到规定速度以上时,保持调速器绳索181,使调速器绳索181的循环移动停止。如图2所示,在调速器180设有表示轿厢位置检测部的一例的调速器用编码器192。调速器用编码器192检测调速器180的转速。然后,调速器用编码器192将检测出的信号(旋转量)输出到电梯控制部170。而且,如图1所示,电梯控制部170经由连接布线173,与中间接线箱172连接。中间接线箱172设置在升降通路110的壁面中的轿厢120进行升降动作的间隔(以下称为“升降行程”)ST的中间位置。此外,连接布线173固定于升降通路110的壁面。此外,中间接线箱172和轿厢120经由尾绳171连接。尾绳171的一端与中间接线箱172连接,尾绳171的另一端与补偿绳索131同样,与轿厢120的下部连接。然后,尾绳171从中间接线箱172及轿厢120朝升降通路110的升降方向的下部垂下。此外,尾绳171将来自电梯控制部170的控制信号传送到轿厢120,将来自轿厢120的信号传送到电梯控制部170。另外,在升降通路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该电梯包括在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升降通路内进行升降移动的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成能在所述轿厢的侧部移动的平衡配重;设置在所述轿厢的上部且将所述平衡配重以能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配重可动机构;及根据所述轿厢在所述升降通路内的位置来控制所述配重可动机构的控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2 JP 2016-0104931.一种电梯,该电梯包括在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升降通路内进行升降移动的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成能在所述轿厢的侧部移动的平衡配重;设置在所述轿厢的上部且将所述平衡配重以能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配重可动机构;及根据所述轿厢在所述升降通路内的位置来控制所述配重可动机构的控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配重由以下平衡配重构成:第1平衡配重,该第1平衡配重能在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正交、且还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该前后方向为所述轿厢的出入口与设置于所述建筑结构物的电梯厅相对的方向;第2平衡配重,该第2平衡配重能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具有轿厢室,所述配重可动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轿厢室的上部、且配置在所述轿厢室的水平截面中所述轿厢室的上表面的内侧的驱动部;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轴连接、且在所述轿厢室的水平截面上从所述轿厢室的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侧部突出配置的驱动旋转体;设置在所述轿厢室的上部、且在所述轿厢室的水平截面上从所述轿厢室的上表面向所述侧部突出配置的从动旋转体;卷绕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和所述从动旋转体、且在所述驱动旋转体与所述从动旋转体之间移动的无端状的移动体;及将所述移动体和所述平衡配重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桂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