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046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预测极限张力比的变化的电梯。通过偏移量计算装置(13)检测绳轮(6)与主吊索(4)之间的偏移量,通过张力比计算装置(14)计算作用在主吊索(4)两端的张力比,根据所算出的偏移量和张力比在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中运算主吊索(4)的极限张力比。在存储装置(16)中存储所算出的偏移量、张力比以及极限张力比。根据存储在存储装置(16)中的极限张力比之差以及在轿厢移动距离测定装置(10)中测定出的电梯轿厢(3)的总移动距离,在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中运算极限张力比的变化预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预测极限张力比的变化的电梯。通过偏移量计算装置(13)检测绳轮(6)与主吊索(4)之间的偏移量,通过张力比计算装置(14)计算作用在主吊索(4)两端的张力比,根据所算出的偏移量和张力比在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中运算主吊索(4)的极限张力比。在存储装置(16)中存储所算出的偏移量、张力比以及极限张力比。根据存储在存储装置(16)中的极限张力比之差以及在轿厢移动距离测定装置(10)中测定出的电梯轿厢(3)的总移动距离,在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中运算极限张力比的变化预测。【专利说明】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计算旋转轴与主吊索之间的偏移量的偏移量计算部的电梯。
技术介绍
作为通常的该种电梯的现有技术,已知有由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具有第一张力检测器和第二张力检测器,第一张力检测器检测主吊索的与驱动绳轮接触的一侧端的吊索张力,第二张力检测器检测另一侧端的吊索张力。然后,运算该两个吊索张力的比,并测定主吊索的打滑量。此外,在该打滑量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吊索张力比基准设定值时,使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进行加速减速。 也就是说,在该专利文献I中,具有测定主吊索的两端的张力而运算张力比的功能。并且,根据该张力比来检测主吊索的打滑条件的变化,在检测值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改变驱动装置的速度指令,使驱动装置进行加速减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05973号公报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在所述专利文献I中,测定主吊索两端的张力并运算张力比,根据该张力比来检测主吊索的打滑条件的变化,在该检测值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使驱动装置进行加速减速。因此,在该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在测定时间点确认电梯的安全性,但无法预测在将来能够使用到什么时候,也无法预测什么时候需要更换等。 另外,极限张力比除了因电梯的装载量、绳轮槽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以外,还因电梯轿厢的运行速度和频率以及运行时的装载量等的不同而不同,每台电梯的极限张力比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现有技术来进行应对时,需要在电梯的设计阶段使绳轮实际产生磨耗,以此对每一台电梯的规格设定基准。此外,至少在施工时需要对对象电梯的极限张力比进行确认,所以在极限张力比等的检查方面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预测极限张力比的变化的电梯。例如,提供一种能够预测极限张力比小于电梯的规格值的时期的电梯。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具备:偏移量计算部,其计算由卷扬机驱动旋转的旋转轴与卷绕在该旋转轴上的主吊索之间的偏移量;张力比计算部,其计算经由所述旋转轴而作用在所述主吊索的两端的张力比;极限张力比运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偏移量计算部算出的偏移量和由所述张力比计算部算出的张力比来运算作为所述张力比的允许极限的极限张力比;以及存储部,其存储由所述极限张力比预测部运算出的极限张力比,所述极限张力比运算部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极限张力比之差来运算所述极限张力比的变化预测。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预测极限张力比的变化的电梯。此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加以阐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上述电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上述电梯的诊断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对能够预测极限张力比的变化的电梯的示例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电梯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梯I是所谓的曳引式电梯,具有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升降通道2。在该升降通道2内收纳有能够在上下方向升降的电梯轿厢3。而且,该电梯轿厢3在升降通道2内通过作为主曳引绳的主吊索4而与平衡重5连接。另外,电梯轿厢3构造成通过卷绕有主吊索4的作为旋转轴的绳轮6和用于驱动该绳轮6的卷扬机7而在升降通道2内沿着上下方向行驶。在此,上述绳轮6和卷扬机7安装在升降通道2内的上表面部。而且,该卷扬机7上安装有检测该卷扬机7的旋转量和旋转方向的作为卷扬机检测部的卷扬机编码器8。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该卷扬机编码器8以外,在升降通道2内还收纳有使电梯轿厢3行驶所需的各种设备(未图示),所述各种设备构造成由作为控制盘的控制装置9控制。 此外,电梯轿厢3具有测定该电梯轿厢3的移动距离的作为移动距离测定部的轿厢移动距离测定装置10和测定该电梯轿厢3内的质量的作为轿厢内质量测定部的轿厢内质量测定装置11。轿厢移动距离测定装置10与卷扬机编码器8不同,安装在分别安装于升降通道2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滑轮1a中的位于下侧的滑轮1a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滑轮1a上卷绕有线缆10b,该线缆1b的一部分固定在电梯轿厢3上。 此外,在电梯轿厢3上还设置有对卷扬机3的绳轮6与主吊索4之间的牵引情况进行诊断的牵引诊断装置12。该牵引诊断装置12具备测定主吊索4与绳轮6之间的偏移量的作为偏移量测定部的偏移量计算装置13。该偏移量计算装置13构造成根据来自卷扬机编码器8的与卷扬机7 (也就是绳轮6)的转速以及旋转方向有关的输出以及来自轿厢移动距离测定装置10的输出来测定偏移量。另外,偏移量计算装置13是用于测量绳轮6旋转量的旋转测量部。 此外,牵引诊断装置12具有计算测定时的电梯I的主吊索4的张力比的张力比计算装置14。具体来说是,该张力比计算装置14根据电梯轿厢3的质量、平衡重5的质量以及由轿厢内质量测定装置11测定出的电梯轿厢3内的质量来计算主吊索4的张力比。 另外,牵引诊断装置12还具有作为极限张力比运算部的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该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使用由偏移量计算装置13测定出的主吊索4与绳轮6之间的偏移量以及由张力比计算装置14算出的张力比来计算测定时的电梯I的张力比预测线20和极限张力比等。 此外,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根据由张力比计算装置14算出的张力比和由偏移量计算装置13测定出的偏移量来计算测定时的张力比的预测线即张力比预测线20。另外,该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根据主吊索4与绳轮6之间的槽系数来计算极限张力比。在此,该极限张力比根据测定时的槽系数(f)和主吊索4在绳轮6上的卷绕角(Θ),采用下式:T1A2 = e"(式中,T1 > T2)算出。此外,主吊索4与绳轮6之间的槽系数是根据主吊索4与绳轮6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槽形状而确定的系数。具体来说是,主吊索4与绳轮6之间的槽系数根据主吊索4与绳轮6之间的偏移量、作用在主吊索4的左右的张力、相对于主吊索4负载的延伸系数、绳轮6的直径以及电梯轿厢3的移动量等,采用规定式算出。 另外,牵引诊断装置12具有作为存储部的存储装置16。该存储装置16中存储有由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算出的极限张力比以及在计算该极限张力比时使用的偏移量以及张力比。另外,该存储装置16中还存储有由轿厢移动距离测定装置10测定出的电梯轿厢3的移动距离。 此外,极限张力比预测装置15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具备:偏移量计算部,其计算由卷扬机驱动而旋转的旋转轴与卷绕在该旋转轴上的主吊索之间的偏移量;张力比计算部,其计算经由所述旋转轴而作用在所述主吊索的两端的张力比;极限张力比运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偏移量计算部算出的偏移量和由所述张力比计算部算出的张力比来运算作为所述张力比的允许极限的极限张力比;以及存储部,其存储由该极限张力比预测部运算出的极限张力比,所述极限张力比运算部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极限张力比之差来运算所述极限张力比的变化预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清志荒川淳浅井大辅野口直昭安部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