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455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包括前保横梁、吸能盒、散热器上安装板、上纵梁、前纵梁、前悬架安装板、散热器安装支柱、大灯横梁、下弯纵梁、下A柱竖板、前围板、前围板下横梁、前风窗外板、前舱横梁,这些组件形成了多层级多方向的吸能框架结构,多个框架结构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多路径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从而提升前舱对于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降低乘员舱所受的碰撞载荷,全面提升车辆的小偏置碰撞性能;车身主体采用全铝结构,其他总成安装支架材料采用高强度钢并有管梁类型的加强稳定杆,在提高车辆碰撞性能的同时减轻了车身重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A small cabin body bia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mall offset body front cabin, including front bumper beam, energy absorbing box, radiator mounting plate, beam, beam before, front suspension mounting plate, radiator installation pillar, beam, curved beam, headlight A column cowl cowl panel, riser, beam, plate, the wind out of the window the front beam, these components form a multi-level and multi direction energy absorbing frame structure, a plurality of frame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absorb the impact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impact force, multi-path dispersion and transmission in the process of collis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absorb impact energy for the front of the cabin, the crew compartment by reducing the impact loa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offset collision of the vehicle; the main body of the aluminum structure, other assembly scaffolds made of high strength steel and reinforced beam pipe type stabilizer bar, in improving the vehicle Meanwhile, the weight of the car body is lighten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enterpris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技术介绍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InstituteforHighwaySafety),是一个由汽车保险公司资助的具有非盈利性质的第三方组织机构,作为全球最知名的汽车安全评价机构之一,IIHS以测试项目严格而著称,是世界安全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IIHS针对车辆的安全评价测试初期只有40%正面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测试以及模拟车辆被追尾的鞭打测试。依据多年的测试结果,在40%偏置碰撞这一项中,绝大多数车辆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美国每年因发生车辆前部碰撞事故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并没有大幅下降。根据调查,这些造成死亡的事故中,更小重叠面积的碰撞是致命的主要原因,为此IIHS自2013年开始创造性地加入了更为严苛的25%重叠偏置碰撞测试。25%正面重叠碰撞指测试车辆以40英里/小时(64千米/小时)的速度去撞击重叠面积只相当于车身宽度25%的固体物质。由于碰撞面积大大减小,避开了传统车身结构中最重要的吸能传力结构前纵梁,因此对车辆结构的安全性能要求更为严苛。随着国家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国内主机厂和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希望实现汽车产业超车的梦想。近些年来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性能的要求不断上升,使用全铝车身结构的车型越来越多,车辆被动安全领域的研究也愈加深入,相应的眼界越来越宽,目标市场也越来越广,国外顶尖的安全评价体系也纳入了本土车企在研发新车型时的考虑目标。小重叠面碰撞往往会严重破坏乘员舱的结构,从而对乘员,特别是前排乘客带来巨大伤害,同时由于在碰撞中,车辆会发生旋转以及横向偏移的运动趋势,如何对车内乘员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专利号为201020586955.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身前舱装置,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所述车身前舱装置还包括第一斜撑梁、第二斜撑梁、中间梁,其中:第一斜撑梁的一端与第一纵梁的前端连接,第一斜撑梁的另一端与第一纵梁的后端连接;第二斜撑梁的一端与第二纵梁的前端连接,第二斜撑梁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梁的后端连接;中间梁连接在第一斜撑梁、第二斜撑梁之间。该专利加强了纵梁与车辆的地板结构之间的过渡,使得碰撞能量能够更有效地向后传递,但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车辆的减速度峰值,面对更苛刻的25%重叠偏置碰撞测试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车辆的减速度峰值,保证车内空间有足的强度,尽可能减少碰撞中受到的冲击伤害,有效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满足国际顶尖的安全评价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包括连接并形成多层级多方向吸能框架结构的前保横梁、吸能盒、散热器上安装板、上纵梁、前纵梁、前悬架安装板、前舱横梁、散热器安装支柱、大灯横梁、下弯纵梁、下A柱竖板、前围板下横梁和前风窗外板,所述的吸能框架结构包括:由前保横梁、吸能盒、前纵梁、下弯纵梁和前围板下横梁形成的框架一;由前保横梁、上纵梁、大灯横梁和散热器上安装板形成的框架二;由散热器上安装板、大灯横梁、上纵梁、前悬架安装板和前舱横梁形成的框架三;由前舱横梁、前悬架安装板、上纵梁和前风窗外板形成的框架四;由散热器上安装板、大灯横梁、上纵梁和前风窗外板形成的框架五;由前风窗外板、下A柱竖板、下弯纵梁和前围板下横梁形成的框架六。进一步地,该车身前舱左右对称,所述的前保横梁设于车身前舱的前端,所述的吸能盒设于前保横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前纵梁与吸能盒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下弯纵梁与前纵梁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前围板下横梁设于下弯纵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纵梁为弧形段,上纵梁下部与前保横梁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大灯横梁与上纵梁上部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散热器上安装板设于大灯横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悬架安装板与上纵梁内侧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前舱横梁设于前悬架安装板之间,所述的上纵梁连接前风窗外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前风窗外板左右两侧连接下A柱竖板,所述的下A柱竖板设于下弯纵梁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的前保横梁左右两侧设有副吸能盒。进一步地,该车身前舱内设有前舱稳定杆,所述的前舱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前风窗外板,另一端连接于前悬架安装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前风窗外板与前围板下横梁之间设置前围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前保横梁、吸能盒、副吸能盒、上纵梁、前纵梁、前悬架安装板、前舱横梁、下弯纵梁、下A柱竖板、前围板、前围板下横梁和前风窗外板为铝合金材料,所述的散热器上安装板和散热器安装支柱为高强度钢材料制得,所述的前舱稳定杆为管梁型材。进一步地,所述的吸能盒与前纵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前纵梁与前悬架安装板通过烧焊连接,所述的前纵梁与下弯纵梁通过铆钉和结构胶连接,所述的下弯纵梁与前围板下横梁通过烧焊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多层级多方向的吸能框架结构,多个框架结构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多路径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从而提升前舱对于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降低乘员舱所受的碰撞载荷,全面提升车辆的小偏置碰撞性能;2、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前保横梁横向延长,增加碰撞的接触面积,使其在碰撞过程中能够有效参与撞击力的传递过程,并进行分散;3、前保横梁左右两侧设有副吸能盒,进一步吸收碰撞能量;4、纵向框架四内设有左右对称的前舱稳定杆,增强了车身前舱的强度,提高了稳定性;5、车身主体采用全铝结构,其他总成安装支架材料采用高强度钢并有管梁类型的加强稳定杆,在提高车辆碰撞性能的同时减轻了车身重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前舱结构的等轴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舱结构的顶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前舱结构的底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前舱结构的前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前舱结构的左视图;图6是框架一的等轴视图;图7是框架二的等轴视图;图8是框架三的顶视图;图9是框架四的顶视图;图10是框架五的顶视图;图11是框架六的等轴视图;图中:1-前保横梁;2-吸能盒;3-副吸能盒;4-散热器上安装板;5-上纵梁;6-前纵梁;7-前悬架安装板;8-前舱横梁;9-前舱稳定杆;10-散热器安装支柱;11-大灯横梁;12-下弯纵梁;13-下A柱竖板;14-前围板;15-前围板下横梁,16-前风窗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参照图1-5,该车身前舱左右对称,包括前端的前保横梁1、设于前保横梁1左右两侧的吸能盒2、与吸能盒2连接的前纵梁6、与前纵梁6连接的下弯纵梁12、设于下弯纵梁12之间的前围板下横梁15、连接于吸能盒2上部的散热器安装支柱10、设于散热器安装支柱10之间的散热器上安装板4、设于散热器上安装板4两侧的大灯横梁11、与大灯横梁11连接的上纵梁5、与上纵梁5连接的前悬架安装板7、设置于前悬架安装板7之间的前舱横梁8、竖直设于下弯纵梁12上部的下A柱竖板13、设于下A柱竖板13之间的前风窗外板16,前保横梁1左右两侧设有副吸能盒3,该车身前舱内设有前舱稳定杆9,前舱稳定杆9的一端连接于前风窗外板16,另一端连接于前悬架安装板7,前风窗外板16与前围板下横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并形成多层级多方向吸能框架结构的前保横梁(1)、吸能盒(2)、散热器上安装板(4)、上纵梁(5)、前纵梁(6)、前悬架安装板(7)、前舱横梁(8)、散热器安装支柱(10)、大灯横梁(11)、下弯纵梁(12)、下A柱竖板(13)、前围板下横梁(15)和前风窗外板(16),所述的吸能框架结构包括:由前保横梁(1)、吸能盒(2)、前纵梁(6)、下弯纵梁(12)和前围板下横梁(15)形成的框架一;由前保横梁(1)、上纵梁(5)、大灯横梁(11)和散热器上安装板(4)形成的框架二;由散热器上安装板(4)、大灯横梁(11)、上纵梁(5)、前悬架安装板(7)和前舱横梁(8)形成的框架三;由前舱横梁(8)、前悬架安装板(7)、上纵梁(5)和前风窗外板(16)形成的框架四;由散热器上安装板(4)、大灯横梁(11)、上纵梁(5)和前风窗外板(16)形成的框架五;由前风窗外板(16)、下A柱竖板(13)、下弯纵梁(12)和前围板下横梁(15)形成的框架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并形成多层级多方向吸能框架结构的前保横梁(1)、吸能盒(2)、散热器上安装板(4)、上纵梁(5)、前纵梁(6)、前悬架安装板(7)、前舱横梁(8)、散热器安装支柱(10)、大灯横梁(11)、下弯纵梁(12)、下A柱竖板(13)、前围板下横梁(15)和前风窗外板(16),所述的吸能框架结构包括:由前保横梁(1)、吸能盒(2)、前纵梁(6)、下弯纵梁(12)和前围板下横梁(15)形成的框架一;由前保横梁(1)、上纵梁(5)、大灯横梁(11)和散热器上安装板(4)形成的框架二;由散热器上安装板(4)、大灯横梁(11)、上纵梁(5)、前悬架安装板(7)和前舱横梁(8)形成的框架三;由前舱横梁(8)、前悬架安装板(7)、上纵梁(5)和前风窗外板(16)形成的框架四;由散热器上安装板(4)、大灯横梁(11)、上纵梁(5)和前风窗外板(16)形成的框架五;由前风窗外板(16)、下A柱竖板(13)、下弯纵梁(12)和前围板下横梁(15)形成的框架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其特征在于,该车身前舱左右对称,所述的前保横梁(1)设于车身前舱的前端,所述的吸能盒(2)设于前保横梁(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前纵梁(6)与吸能盒(2)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下弯纵梁(12)与前纵梁(6)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前围板下横梁(15)设于下弯纵梁(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纵梁(5)为弧形段,上纵梁(5)下部与前保横梁(1)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大灯横梁(11)与上纵梁(5)上部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散热器上安装板(4)设于大灯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峥黎志伟陈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