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822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铁垫板上的铁座,所述铁座上部设置有轨撑主体,所述轨撑主体上部设置有轨撑扣板。该结构通过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和钢轨轨腰形成的楔形安装关系,对钢轨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轨撑结构较现有轨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更加紧密,加强了其横向定位能力。轨撑扣板与铁座1mm间隙配合并与轨撑齿形咬合结合弹条扣压,对轨撑形成限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调级差小。铁座与轨撑主体后端的斜面接触降低了铁座受到的弯矩,轨撑受到铁座对其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弹条后肢具有较好的补压效果。轨撑主体横向、竖向定位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保证了结构强度,提高了基本轨横向承载能力。

Included angle switch rail support and iron seat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gle switch rail brace and iron base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ncludes iron seat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iron plate, the iron block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in rail brace, the rail brac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in rail brace gusset plate. The structure is adjusted by the wedge installat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included angle switch rail support and the iron seat and the rail rail waist. The rail bracing structure is more compact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an the existing rail bracing structure, and the lateral positioning capability of the rail bracing structure is strengthened. Rail brace plate and iron base 1mm clearance fit with and rail brace tooth elastic bar with occlusal buckle on rail brace form a limit,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adjustable grade difference. The iron seat contacts with the inclined plane at the back end of the rail support body, thereby reducing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iron seat, and the rail support is subjected to an upward reaction force of the iron seat, so that the rear leg of the bullet bar has better pressure compensation effect.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positioning ability of the rail support body is improved,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is effectively guaranteed, and the 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asic rail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铁路装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包括高速铁路道岔、重载铁路道岔、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在内的所有道岔结构中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列车由于自身蛇形运动以及在侧向通过道岔产生的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会对道岔尖轨产生水平荷载并传递到基本轨上。对于基本轨内侧采用刚性扣压方式的道岔,需要在基本轨外侧设置轨撑来增强基本轨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保持结构稳定性。目前现有的道岔轨撑结构均为把轨撑直接用螺栓固定在铁轨垫板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为轨撑竖向结构强度低,且螺栓容易松动失效;其二轨撑横向调距、定位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铁垫板上的铁座,所述铁座上部设置有轨撑主体,所述轨撑主体上部设置有轨撑扣板;所述铁座包括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块高度,所述轨撑主体中部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轨撑主体通过所述矩形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凹槽内;所述轨撑扣板通过其中部的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凸块开设有弹条安装口,所述弹条安装口内安装有弹条,所述弹条的前、后肢分别扣压在所述轨撑扣板上;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的第一贴合面以及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第二贴合面存在夹角。优选的:所述轨撑扣板与所述轨撑主体接触面分别设置有横向齿形,并通过该横向齿形形成齿形咬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弹条为W型弹条。优选的:所述弹条为E型弹条。优选的:所述轨撑扣板中部的通孔与所述第二凸块为1-2毫米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铁座焊接于所述铁垫板上。优选的:所述铁座与所述铁垫板为采用铸造工艺一体加工而成。优选的:所述铁垫板上开设有用于与轨枕相连的栓接孔。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铁垫板上的铁座,所述铁座上部设置有轨撑主体,所述轨撑主体上部设置有轨撑扣板;所述铁座包括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块高度,所述轨撑主体中部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轨撑主体通过所述矩形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凹槽内;所述轨撑扣板通过其中部的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凸块开设有弹条安装口,所述弹条安装口内安装有弹条,所述弹条的前、后肢分别扣压在所述轨撑扣板上;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的第一贴合面以及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第二贴合面存在夹角。本申请提供的结构,通过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和钢轨轨腰形成的楔形安装关系,对钢轨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轨撑结构较现有轨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更加紧密,加强了其横向定位能力。轨撑扣板与铁座1mm间隙配合并与轨撑齿形咬合结合弹条扣压,对轨撑形成限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调级差小。铁座与轨撑主体后端的斜面接触降低了铁座受到的弯矩,轨撑受到铁座对其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弹条后肢具有较好的补压效果。轨撑主体横向、竖向定位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保证了结构强度,提高了基本轨横向承载能力。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铁垫板1、铁座2、第一凸块201、第二凸块202、轨撑主体3、轨撑扣板4、凹槽5、弹条6、第一贴合面7、第二贴合面8、横向齿形9、栓接孔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铁垫板1上的铁座2,所述铁座2上部设置有轨撑主体3,所述轨撑主体3上部设置有轨撑扣板4;所述铁座2包括第一凸块201以及第二凸块202,所述第一凸块201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块202高度,所述轨撑主体3中部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轨撑主体3通过所述矩形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202外部,所述轨撑主体3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块201与所述第二凸块202之间的凹槽5内;所述轨撑扣板4通过其中部的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202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凸块开设有弹条安装口,所述弹条安装口内安装有弹条6,所述弹条6的前、后肢分别扣压在所述轨撑扣板上;所述轨撑主体3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的第一贴合面7以及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第二贴合面8存在夹角。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轨撑扣板与所述轨撑主体接触面分别设置有横向齿形9,并通过该横向齿形形成齿形咬合连接。所述弹条可以为W型弹条。进一步的,所述弹条还可以为E型弹条。所述轨撑扣板中部的通孔与所述第二凸块为1-2毫米间隙配合。所述铁座焊接于所述铁垫板上。所述铁座与所述铁垫板为采用铸造工艺一体加工而成。所述铁垫板上开设有用于与轨枕相连的栓接孔10。本申请提供的结构中轨撑主体与钢轨轨腰的贴合面和轨撑主体与铁座的贴合面存在夹角,中部设置垂直的矩形孔,套装在铁座上;轨撑扣板套装在铁座上,并与轨撑上表面形成齿形咬合接触,铁座焊接或铸造在铁垫板上,铁座中间有弹条安装接口,e型或w型弹条与铁座接触安装后,弹条的前、后肢分别扣压在铁座两侧的轨撑扣板上。该结构中轨撑主体与钢轨轨腰的贴合面和轨撑主体与铁座的贴合面存在夹角,轨腰与铁座形成楔形,通过贴合面与铁座的滑动,使所述的轨撑主体的贴合面分别与轨腰和铁座贴合,形成楔形卡固,轨撑主体和轨撑扣板分别在上下面设计有横向齿形,轨撑扣板与铁座之间为1-2mm间隙配合,轨撑扣板套装在铁座上,并与轨撑主体上表面形成齿形咬合接触,从而对轨撑主体形成限位。通过轨撑主体后端与铁座的滑动,实现钢轨横向调距功能。该结构中所述的铁座设置有高低两凸块,两凸块之间留有凹槽,铁座后端位于凹槽内,并与低凸块接触,低凸块接触面设置较低,且设置为斜面接触,在轨撑受横向力时,铁座受到的弯矩较小,轨撑主体受到铁座对其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弹条后肢具有较好的补压效果。总之,本申请提供的结构,通过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和钢轨轨腰形成的楔形安装关系,对钢轨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轨撑结构较现有轨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更加紧密,加强了其横向定位能力。轨撑扣板与铁座1mm间隙配合并与轨撑齿形咬合结合弹条扣压,对轨撑形成限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调级差小。铁座与轨撑主体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铁垫板上的铁座,所述铁座上部设置有轨撑主体,所述轨撑主体上部设置有轨撑扣板;所述铁座包括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块高度,所述轨撑主体中部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轨撑主体通过所述矩形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凹槽内;所述轨撑扣板通过其中部的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凸块开设有弹条安装口,所述弹条安装口内安装有弹条,所述弹条的前、后肢分别扣压在所述轨撑扣板上;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的第一贴合面以及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第二贴合面存在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角道岔轨撑与铁座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铁垫板上的铁座,所述铁座上部设置有轨撑主体,所述轨撑主体上部设置有轨撑扣板;所述铁座包括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块高度,所述轨撑主体中部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轨撑主体通过所述矩形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凹槽内;所述轨撑扣板通过其中部的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二凸块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凸块开设有弹条安装口,所述弹条安装口内安装有弹条,所述弹条的前、后肢分别扣压在所述轨撑扣板上;所述轨撑主体一端与钢轨轨腰贴合的第一贴合面以及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亚楠鹿广清孙野马艳玲冯微李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