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154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23:12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包括摆渡车和与摆渡车同向平行行驶的公交车,公交车和摆渡车的车体的相向侧的相同位置分别设置有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摆渡车和公交车车身对齐且两车车速相同时,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分别被启动,使得两者结合,此时,上下车的乘客通过自动闭合装置在摆渡车和公交车之间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相互脱开,摆渡车减速并停在站台的下客点让所示乘客下车。因为不用靠站而能正常上下客,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具有快速上下客,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的特点。

A public transport passenger system that does not rely on stop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not rely on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car ferry and ferry car parallel to the same bus traveling in the same location, bus and ferry vehicle body of the opposite sid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closing mechanism, car ferry and bus body alignment and vehicle speed the same two when the automatic fasten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closing mechanism is start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t this time, the passengers to get off to move between the car ferry and bus through the automatic closing device, mobile end,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closing mechanism are disengaged from the car ferry slows and stops in the passenger station to point shown by the passengers. Because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stand and can normally move up and down passenger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passenger train without stand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up and down passengers, shortening travel time and improving travel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共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交通客运系统。
技术介绍
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便了我们出行。通常,在有公共交通客运方式中,公交车在每一个站点应该停靠,这样大多数不需要下车的乘客也要被迫靠站,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客运方式快速发展带来的速度优势,而且还浪费了乘客的时间,运输效率受到影响。尤其在站点的距离设置得比较短的地方,如果上下车的人又比较多,在站点停车上下客更是浪费时间,由于乘客的拥挤会造成乘客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另外,司机由于赶时间而加快行车速度,也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用于公交车在经过站台时实现乘客快速上下车而不用靠站。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摆渡车,具有摆渡车车体,该车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乘客上下车的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用于行驶在紧邻站台一侧的车道上;以及公交车,具有与摆渡车大小相同的公交车车体,用于与摆渡车同向平行行驶在摆渡车的远离站台一侧的车道上,面对摆渡车的一侧与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其中,公交车和摆渡车的车体的相向侧的相同位置分别设置有自动扣合装置,该自动扣合装置用于公交车和摆渡车的扣合连接,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以及相向侧的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分别设置有自动闭合机构,自动闭合机构用于分别连通摆渡车前门和公交车前门以及摆渡车后门和公交车后门,当公交车经过站台时,载有从站台的上客点的上车乘客的摆渡车启动并逐渐加速,当同侧的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对准对应的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且两车车速相同时,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分别被启动,使得两者结合,此时,上下车的乘客通过自动闭合装置在摆渡车和公交车之间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相互脱开,摆渡车减速并停在站台的下客点让所示乘客下车。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自动扣合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扣合部件和第二扣合部件,第一扣合部件设置在公交车车体上,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一扣合驱动件、第一扣合件以及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感应器设置在公交车车体上,第一扣合驱动件固定设置在公交车车体上,与第一控制模块相连被其控制,第一扣合件的一端与第一扣合驱动件相连,另一端为第一扣合端,第二扣合部件设置在摆渡车车体上,包括第二感应器、第二扣合驱动件、第二扣合件以及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感应器设置在摆渡车车体上,第二扣合驱动件固定设置在摆渡车车体上,第二扣合驱动件与第二控制模块相连被其控制,第二扣合件的一端与第二扣合驱动件相连,另一端为第二扣合端,当同侧的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对准对应的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且两车车速相同时,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分别接收来自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得到的信号后,分别控制第一扣合驱动件、第二扣合驱动件驱动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进行扣合连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自动闭合机构为伸缩封闭通道,两个自动闭合机构相对设置,自动闭合机构的一端与车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自动闭合装置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使得两个自动闭合装置吸附在一起而将两个相对设置的自动闭合装置连接起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示车体上位于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乘客站立的踏板,踏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与踏板转动连接的过桥装置,该过桥装置包括过桥驱动部件、支座、连接轴以及桥面板,过桥驱动部件固定设置在车体上,支座设置在踏板外侧的边缘,连接轴设置在支座中,连接轴与过桥驱动部件相连,桥面板的一端与连接轴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过桥驱动部件通过连接轴驱动桥面板旋转,当过桥驱动部件工作将桥面板从与地面垂直的状态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状态时,桥面板的自由端搭在公交车的踏板上。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包括摆渡车和与摆渡车同向平行行驶的公交车,公交车和摆渡车的车体的相向侧的相同位置分别设置有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摆渡车和公交车车身对齐且两车车速相同时,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分别被启动,使得两者结合,此时,上下车的乘客通过自动闭合机构在摆渡车和公交车之间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自动扣合装置和自动闭合机构相互脱开,摆渡车减速并停在站台的下客点让所示乘客下车。因为不用靠站而能正常上下客,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具有快速上下客,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车辆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行驶时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向视图;图4是图2中B向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过桥装置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过桥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自动扣合装置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扣合件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件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扣合件示意图;以及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过桥装置外开门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作具体阐述。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车辆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100包括公交车10、摆渡车20、两套自动扣合装置30、第一自动闭合通道40以及第二自动闭合通道5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行驶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摆渡车20行驶在紧邻站台一侧的车道上,公交车10与摆渡车同向平行行驶,行驶在图2中摆渡车20右侧的车道上。图3是图2中A向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过桥装置非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公交车10包括公交车车体11、公交车前门12、公交车后门13、公交车前门踏板14以及公交车后门踏板。公交车车体11为公共交通车辆。公交车前门12设置在公交车车体11的前端,位于如图1中公交车10的右侧。公交车后门13设置在如图3中公交车前门12的左侧,位于如图1中公交车10的右侧。公交车前门踏板14以及公交车后门踏板分别设置在公交车车体11上,位于公交车前门12以及公交车后门13的下方的位置,用于乘客站立和上下车。图4是图2中B向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过桥装置非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摆渡车20包括摆渡车车体21、摆渡车左前门22、摆渡车左后门23、前门过桥装置24以及后门过桥装置、摆渡车右前门、摆渡车右后门、摆渡车左前门踏板25以及摆渡车左后门踏板。摆渡车车体21,与公交车车体11大小相同,在摆渡车车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乘客上下车的摆渡车左前门22、摆渡车左后门23、摆渡车右前门以及摆渡车右后门。摆渡车左前门22、摆渡车右前门分别设置在摆渡车车体21的前端,位于如图1中摆渡车20的两侧,摆渡车左前门22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用于公交车在经过站台时实现乘客快速上下车而不用靠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摆渡车,具有摆渡车车体,该车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乘客上下车的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用于行驶在紧邻所述站台一侧的车道上;以及公交车,具有与所述摆渡车大小相同的公交车车体,用于与所述摆渡车同向平行行驶在所述摆渡车的远离所述站台一侧的车道上,面对所述摆渡车的一侧与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摆渡车后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其中,所述公交车和所述摆渡车的车体的相向侧的相同位置设置有自动扣合装置,该自动扣合装置用于所述公交车和所述摆渡车的扣合连接,所述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以及相向侧的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摆渡车后门设置有自动闭合机构,所述自动闭合机构用于分别连通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公交车前门以及所述摆渡车后门和所述公交车后门,当所述公交车快到所述站台时,载有从所述站台的上车点的上车乘客的所述摆渡车启动并逐渐加速,当同侧的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摆渡车后门对准对应的所述公交车前门和所述公交车后门且两车车速相同时,所述自动扣合装置和所述自动闭合机构分别被启动,使得两者结合,此时,上下车的乘客通过所述自动闭合装置在所述摆渡车和所述公交车之间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所述自动扣合装置和所述自动闭合装置相互脱开,所述摆渡车减速并停在所述站台的下车点让所述乘客下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用于公交车在经过站台时实现乘客快速上下车而不用靠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摆渡车,具有摆渡车车体,该车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乘客上下车的摆渡车前门和摆渡车后门,用于行驶在紧邻所述站台一侧的车道上;以及公交车,具有与所述摆渡车大小相同的公交车车体,用于与所述摆渡车同向平行行驶在所述摆渡车的远离所述站台一侧的车道上,面对所述摆渡车的一侧与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摆渡车后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其中,所述公交车和所述摆渡车的车体的相向侧的相同位置设置有自动扣合装置,该自动扣合装置用于所述公交车和所述摆渡车的扣合连接,所述公交车前门和公交车后门以及相向侧的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摆渡车后门设置有自动闭合机构,所述自动闭合机构用于分别连通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公交车前门以及所述摆渡车后门和所述公交车后门,当所述公交车快到所述站台时,载有从所述站台的上车点的上车乘客的所述摆渡车启动并逐渐加速,当同侧的所述摆渡车前门和所述摆渡车后门对准对应的所述公交车前门和所述公交车后门且两车车速相同时,所述自动扣合装置和所述自动闭合机构分别被启动,使得两者结合,此时,上下车的乘客通过所述自动闭合装置在所述摆渡车和所述公交车之间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所述自动扣合装置和所述自动闭合装置相互脱开,所述摆渡车减速并停在所述站台的下车点让所述乘客下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用靠站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自动扣合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扣合部件和第二扣合部件,所述第一扣合部件设置在所述公交车车体上,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一扣合驱动件、第一扣合件以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公交车车体上,所述第一扣合驱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公交车车体上,与第一控制模块相连被其控制,所述第一扣合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彬孙冰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