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9564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1:09
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分总成,电机分总成包括前端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的转子轴;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速齿轮,变速齿轮装在差速器分总成壳体上,定轴星轮支架后端装在变矩器壳体后端盖部分上,变速双联星轮轴一端插在后端盖部分上,变速双联星轮轴另一端插装在定轴星轮支架前端上,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插在定轴星轮支架前端上,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装在变矩器端盖上,变速双联星轮装在变速双联星轮轴上,转子轴输出端齿通过变速双联星轮与变速齿轮传动连接;电机后端盖为内凹结构,转子轴上对应内凹结构的位置套装有旋变器,电机后端盖外侧面上密封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变速齿轮上设有变速齿轮甩油孔。适用于车辆。

Variable torque differential drive device with coaxial input and output

The torque of a coaxial input and output differential drive device comprises a motor assembly, motor rotor shaft assembly comprises a front end milling rotor output shaft gear; torque converter assembly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gear, the transmission gear is arranged on the differential assembly shell, fixed axis wheel bracket after the end. In the torque converter housing rear cover part, transmission shaft binary end inserted in the rear cover part, the other end of the axle gear binary is inserted in the fixed axle wheel bracket front-end, the differential output end of the A assembly is inserted in the fixed axis wheel bracket front-end, differential output B assembly end device. In the converter end cover, gear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binary binary transmission shaft, the rotor shaft output gear transmission through double wheel and gear transmission connection; the motor rear cover is a concave structure, the rotor shaft corresponding to the inner concave structure position set The outer side of the back cover of the motor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end cover of a rotary gear, and a speed change gear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throwing hole on the speed change gear. Applicable to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动车辆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使用空间要求越来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专利CN201310432849.1公开了一种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包括电机分总成、变矩器分总成和差速器分总成,电机分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分别安装在电机壳体两端的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以及活动安装在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上的转子轴,转子轴为中空结构;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变速机构和安装在变矩器壳体前端的变矩器端盖,变矩器壳体后端安装在电机前端盖上,转子轴前端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在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安装在变矩器端盖上,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和输出B端与转子轴同轴布置。虽然该专利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结构紧凑且底盘占用空间小,但该专利不能密封安装旋变器。具体地,如直接在电机后端盖的内侧面上加装旋变器,这样虽能实现旋变器的内置安装,但该旋变器的工作环境并非密封环境,这样,电机转子运行所产生的微尘会落到旋变器上,对旋变器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容易导致旋变器的检测精度降低。因此,为实现旋变器的密封安装,该专利只能采用外置旋变器,具体地,先将转子轴后端延长伸出电机后端盖,然后再在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加装旋变器,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加装用于密封旋变器的旋变器密封端盖。这样,虽能实现旋变器的密封安装,但会增加电机的尺寸,不便于电机后期的安装使用;同时,由于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还需安装传动套支承座,所以会增加传动套支承座安装螺钉的长度,从而会降低传动套支承座的安装强度;而且,将旋变器外置安装后,旋变器的信号线只能从外部走线,这样会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同时,上述中国专利CN201310432849.1中的变矩器分总成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变矩器分总成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废屑,而变矩器分总成中的齿轮系为封闭结构,所以产生的废屑就会滞留在齿轮系内,从而对轴承系和齿轮系造成磨损,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分总成、变矩器分总成和差速器分总成,所述电机分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两端的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上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所述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变速机构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前端的变矩器端盖,所述变矩器壳体的后端盖部分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所述转子轴的前端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同轴布置,所述电机后端盖为内凹结构,所述转子轴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套装有旋变器,所述旋变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上,所述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所述转子轴的前端直接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变速双联星轮、变速双联星轮轴、定轴星轮支架和变速齿轮,所述变速齿轮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变速齿轮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定轴星轮支架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的后端盖部分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一端插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的后端盖部分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另一端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的前端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也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的前端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安装在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上,所述转子轴输出端齿通过所述变速双联星轮与所述变速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变速齿轮上设有变速齿轮甩油孔。通过将电机后端盖设计为内凹结构,这样不仅避免了电机转子对旋变器的干扰,而且可在不增加电机尺寸的前提下,在该内凹结构内布置旋变器,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旋变器密封端盖即可实现旋变器的内置密封安装,这样,可使得本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旋变器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同时,通过转子轴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经变矩器分总成变速变矩后传输到差速器分总成上,传输到差速器分总成上的动力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输出,另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输出,并可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内安装与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相连接的传动轴将动力从电机分总成的后端输出,由于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转子轴同轴布置,所以从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输出的动力和从电机分总成的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而且,由于变速机构和差速器分总成都集成在变矩器壳体内,并安装在电机前端盖上,所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再且,通过在转子轴的前端直接铣出转子轴输出端齿,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需装配的零配件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转子轴输出端齿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另外,加设的定轴星轮支架使得变速双联星轮轴的两端均得到了支撑,这样,传动更平稳可靠;再另外,加设的定轴星轮支架还能够起到定位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转子轴的同轴度;最后,加设的变速齿轮甩油孔一方面可使油液的流动更顺畅,另一方面变速齿轮的内部空间内的因运转而产生的废屑可通过变速齿轮甩油孔排出,避免了废屑对变速齿轮内部的轴承系和齿轮系造成磨损,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变速双联星轮为双联齿结构,所述变速双联星轮的后端齿与所述转子轴输出端齿常啮合,所述变速双联星轮的前端齿与所述变速齿轮常啮合。通过采用双联齿结构的变速双联星轮提高了减速比,从而提高变矩变速效果。当然,变速双联星轮也可为单齿结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变速双联星轮上设有变速双联星轮油孔,所述变速双联星轮通过变速双联星轮滚针轴承安装在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上。加设的变速双联星轮油孔可使得变速双联星轮上的轴承得到润滑和冷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至少为一个。变速双联星轮的数量可根据传输的力矩大小、速度高低和力传递的平稳性等因素设计。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轴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所述同轴传动轴的前端固定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内,所述同轴传动轴的后端贯穿所述转子轴并向外延伸。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实现了将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电机分总成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为减小电机分总成的电磁场对同轴传动轴高速自转的影响,可采用磁透性材料制造同轴传动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同轴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套装有传动套,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所述传动套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传动套限位轴承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内。这样,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所述电机分总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转子轴(1b),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与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为内凹结构,所述转子轴(1b)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套装有旋变器(4),所述旋变器(4)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5);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1e);所述变速机构(2b)包括变速双联星轮(2b1)、变速双联星轮轴(2b2)、定轴星轮支架(2b3)和变速齿轮(2b4),所述变速齿轮(2b4)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变速齿轮(2b4)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一端插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另一端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前端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也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前端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安装在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上,所述转子轴输出端齿(1e)通过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与所述变速齿轮(2b4)传动连接;所述变速齿轮(2b4)上设有变速齿轮甩油孔(2b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所述电机分总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转子轴(1b),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与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为内凹结构,所述转子轴(1b)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套装有旋变器(4),所述旋变器(4)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5);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1e);所述变速机构(2b)包括变速双联星轮(2b1)、变速双联星轮轴(2b2)、定轴星轮支架(2b3)和变速齿轮(2b4),所述变速齿轮(2b4)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变速齿轮(2b4)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一端插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另一端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前端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也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前端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安装在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上,所述转子轴输出端齿(1e)通过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与所述变速齿轮(2b4)传动连接;所述变速齿轮(2b4)上设有变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哲王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格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