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高分子化的“茂后”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321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分子化的“茂后”烯烃聚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由A和B两组分组成,A组分表达式为[P(S-co-Cat)],P表示共聚物,S为聚苯乙烯,co表示共聚,Cat表示“茂后”催化剂,具体结构如下:    对称型:    ***    不对称型:    ***    其中M=Fe、Co;X=Cl、Br;R为H、Me、i-Pr、t-Bu其中的任意一种,Cat是由三齿氮中性配体与金属M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B组份为甲基铝氧烷或五氟苯硼,其中m=100-1000,n=1-10。(*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化“茂后”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烯烃是现代高分子材料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球每年生产千万吨聚烯烃产品,这些产品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聚合物,变化催化剂的结构可以得到特定结构、特定性能的聚烯烃产物,所以催化剂是聚烯烃产业的核心。最近几年,人们在茂金属催化剂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系列新型单活性中心烯烃聚合催化剂,这系列催化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a.非茂体系化合物以及含有环戊二烯基的非IV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b.后过渡金属镍、鈀、铁、钴等多亚胺类化合物。因为这系列催化剂是在茂金属催化剂之后发现的,所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茂后”烯烃聚合催化剂。一九九八年,Brookhart等人以及Du Pont公司(J.Am.Chem.Soc.120.4049(1998),WO98/30612,WO98/27124.)和Gibson等人以及BP公司(Chem.commun.849.1998,WO99/12981)分别报道了铁、钴的多亚胺类化合物在助催化剂MMAO存在下具有催化烯烃聚合的能力,而且活性极高。这一发现为“茂后”烯烃聚合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新刘长坤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