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2691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具备:发动机(5),其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前部;后处理装置(52),其对所述发动机(5)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及所述发动机(5)空冷用的冷却风扇(59)。而且,将所述冷却风扇(59)配置于所述发动机(5)的前表面侧,利用发动机盖(6)将所述冷却风扇(59)、所述发动机(5)以及所述后处理装置(52)覆盖。在所述发动机盖(6)中,具备将所述后处理装置(52)的下方即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覆盖的遮蔽板(205),形成为在所述遮蔽板(205)设置有多个孔的多孔板。

Operation vehicle

Working vehicl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5) the engine, mounted on the front vehicle body; postprocessing device (52), the engine of the (5) for purifying exhaust gas; and the engine cooling air cooling fan (5) with (59). Moreover, the cooling fan (59)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urface side of the engine (5), and the cooling fan (59), the engine (5) and the aftertreatment device (52) are covered by an engine cover (6). In the engine cover (6), a shield plate (205) covering one side of the latter (52), that is, the engine (5), is formed into a porous plat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pertures at the shield plate (2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车辆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涉及农作业用的拖拉机或者土木作业用的轮式装载机之类的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如今,伴随着与柴油发动机(以下简称为发动机)相关的高水平的废气限制的应用,要求将对废气中的大气污染物质进行净化处理的废气净化装置搭载于搭载有发动机的农作业车辆、建设土木机械。作为废气净化装置,已知有对废气中的微粒状物质等进行捕集的柴油机微粒过滤器(以下称为DPF)(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19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拖拉机的构造:在行驶机体的前部搭载有发动机,在发动机上方中的废气岐管的左右的一侧配置有前后较长的DPF,利用发动机盖将发动机与DPF一同覆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拖拉机中,发动机盖的截面形成为朝向下方的コ字状。因此,发动机盖的左右角部向外侧伸出。而且,使DPF位于该左右角部的内侧、即发动机盖的左右角落部。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根据DPF的设置空间的观点而使发动机盖的左右角部向外侧伸出,因此以牺牲了就座于行驶机体的操纵座席的操作人员的前方视野、特别是相比发动机盖的左右两个角部更靠前方的视野为代价。另外,在相对于发动机分离地对DPF进行组装的情况下,从发动机向DPF供给的废气的温度降低,DPF的油烟过滤器等的再生容易变得不充分,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等:需要使DPF内的废气温度变为高温而使油烟过滤器等再生的特殊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与发动机接近地对DPF进行组装的情况下,容易通过使从发动机向DPF供给的废气的温度降低幅度减小而将DPF内的废气的温度维持为高温,但由于无法容易地使DPF的支承构造简化,因此存在无法提高DPF的组装作业性或者耐震性等问题。另外,因DPF的搭载而使得发动机变得大型化,从而振动系列不同的发动机的振动所带来的影响较大,在需要与行驶机体和发动机双方连结起来的部件(例如排气管等)中有可能产生破损、故障。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发动机变得大型化而使得作业车辆的发动机搭载空间不足,不仅会迫使进行作业车辆侧的设计变更,而且还因发动机的搭载状态而使得维护保养性变差。并且,因发动机的大型化而使得发动机室中的冷却风的流动变差,不仅其冷却效果下降,由于发动机室内的热的滞留,不仅对于电子元件,还有可能发动机也因加热而导致故障。另外,由于高温的废气在废气净化装置的内侧流动,因此废气净化装置变为高温的热源。因此,当设置于废气净化装置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之类的电气元件设置于废气净化箱体附近时,会受到来自废气净化装置的辐射热的影响。因此,附属于废气净化装置的电气元件有可能因来自废气净化装置、发动机的热而产生故障。特别是在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产生故障的情况下,由于无法确认废气净化装置的状态,因此,无法将装置内的网眼堵塞消除,结果会产生如下不良情况:产生发动机熄火等。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上述现状进行研讨而对之改善后的作业车辆。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具备:发动机,其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前部;后处理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上部、且对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及所述发动机空冷用的冷却风扇,将所述冷却风扇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表面侧,利用发动机盖将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后处理装置覆盖,其中,在所述发动机盖中,具备将所述后处理装置的下方即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覆盖的遮蔽板,形成为在所述遮蔽板设置有多个孔的多孔板。在上述作业车辆中,可以形成为:所述后处理装置与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设置的废气岐管连结,所述遮蔽板将所述废气岐管覆盖,并且,在所述废气岐管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连结的隔热部件,将启动器配置于所述隔热板下方。在上述作业车辆中,所述遮蔽板可以是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孔而构成的多孔板,也可以是对长孔进行排列配置而构成的多孔板。并且,可以将所述遮蔽板设为所述后处理装置侧的开口面积比所述废气岐管下侧的开口面积大的多孔板。在上述作业车辆中,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在所述废气岐管下方设置有对来自所述废气岐管的废气的一部分进行冷却的EGR冷却器,利用配置于所述遮蔽板下方的金属板将所述EGR冷却器外侧覆盖。在上述作业车辆中,具备:发动机,其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前部;后处理装置,其对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所述发动机水冷用的散热器;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散热器空冷用的冷却风扇;以及风扇护罩,其将所述冷却风扇包围,在所述发动机的上部侧搭载所述后处理装置,其中,将对所述后处理装置内的内部环境进行测定的传感器固定于所述风扇护罩上方,从而沿着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将传感器配置于上游侧,因此,能够减弱从发动机以及后处理装置分别排出的热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防止因加热而引起的传感器的故障。因此,能够正常地掌握后处理装置的内部环境而将发动机控制为最佳。而且,为了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在所述后处理装置内沿着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流动,将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废气入口以及废气出口分配地配置于前后侧,并且,将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冷却风扇侧,将对设置于所述后处理装置内的净化过滤器的前后侧的压力差进行测定的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风扇护罩上方,从而能够在沿着发动机输出轴的方向上设置后处理装置,并能够将对设置于其废气出口侧的净化过滤器的前后侧的压力进行测定的压力传感器配置于处于废气出口附近的风扇护罩上方。因此,能够缩短设置于传感器与后处理装置之间的压力测定用配管,从而能够降低压力传感器的测定误差。在上述作业车辆中,具备:发动机,其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前部;以及后处理装置,其对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借助支承托架将所述后处理装置搭载于所述发动机的上部侧,利用发动机盖将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后处理装置覆盖,其中,借助配管固定托架而将下述的外部供给用配管固定于所述发动机,该外部供给用配管用于将在所述发动机循环的冷却水向所述发动机外部的装置供给,使该配管固定托架以将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外侧面覆盖的方式立起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上部,从而将向设置于行驶车辆的空调机等外部装置供给冷却水的外部供给用配管设置于后处理装置侧,由此能够防止向外部装置供给的冷却水温度降低。通过将配管固定托架立起设置于后处理装置的外侧面,能够获得对于从后处理装置排出的热的隔热效果。而且,将对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内部环境进行测定的传感器固定于所述配管固定托架,并且,使所述外部供给用配管位于所述配管固定托架与所述后处理装置之间,另一方面,使所述配管固定托架位于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后处理装置之间,由此能够隔着配管固定托架而将传感器配置于后处理装置的相反侧,从而能够减弱从发动机以及后处理装置分别排出的热所带来的影响,并能够防止由加热引起的传感器的故障。另外,在上述作业车辆中,具备:发动机,其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前部;后处理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上部、且对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及排气管,其将来自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废气向外部排出,其中,所述排气管构成为包括:第一排气管,其与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废气出口连结、且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以及第二排气管,其设置于上述第一排气管的下游侧、且固定于所述行驶机体,使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内径比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外径大,将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废气出口侧插入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废气入口而进行连通,由此将第一排气管以及第二排气管分别连结固定于构成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作业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发动机,其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前部;后处理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上部、且对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及所述发动机空冷用的冷却风扇,将所述冷却风扇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表面侧,利用发动机盖将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后处理装置覆盖,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盖中,具备将所述后处理装置的下方即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覆盖的遮蔽板,形成为在所述遮蔽板设置有多个孔的多孔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15 JP 2014-211132;2015.04.09 JP 2015-079701.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发动机,其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前部;后处理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上部、且对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及所述发动机空冷用的冷却风扇,将所述冷却风扇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表面侧,利用发动机盖将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后处理装置覆盖,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盖中,具备将所述后处理装置的下方即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覆盖的遮蔽板,形成为在所述遮蔽板设置有多个孔的多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装置与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设置的废气岐管连结,所述遮蔽板将所述废气岐管覆盖,并且,在所述废气岐管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连结的隔热部件,将启动器配置于所述隔热板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是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孔而构成的多孔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是对长孔进行排列配置而构成的多孔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是使得所述后处理装置侧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废气岐管下侧的开口面积的多孔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废气岐管下方设置有对来自所述废气岐管的废气的一部分进行冷却的EGR冷却器,利用配置于所述遮蔽板下方的金属板,将所述EGR冷却器外侧覆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热交换器,这些热交换器供由所述冷却风扇引导的冷却空气通过而与冷却用介质进行热交换,利用底板,来对所述行驶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义秋长谷川聪嗣安达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