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车辆及其转动上铰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7023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轨车辆及其转动上铰接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包括:第一铰接座,适于与第一车厢的厢体连接;第二铰接座,适于与第二车厢的厢体连接;中间杆,其第一端与第一铰接座铰接,第二端与第二铰接座铰接;第一固定板,其第一端与第一铰接座连接;第二固定板,其第一端与第二铰接座连接;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端彼此相对地布置;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口,第一凹口内纵向安装有第一轴;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凹口,第二凹口内纵向安装有第二轴;连接环,其第一端位于第一凹口内,第二端位于第二凹口内;第一轴和第二轴位于连接环的内部。

Rail vehicle and rotation hinge system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ail vehicle and a rotary articulated system thereof. Turn the hinge system, rail vehicles a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first articulated seat, compartment for connection with the first compartment; second hinged seat, suitable for car body and second compartment connection; the middle rod, the first end and the first articulated seat, second seat and second end hinged hinged fixed first; in the first end and the first articulated seat connection; second fixed plate,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articulated seat; the second ends of the second fixed plate fixed plate of the first second ends are arranged opposite to the first fixed plate; the second end has a first concave opening, the first recess is arranged the first second fixed axis; in the end of second with second notches, second longitudinal notch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haft connecting ring; the first end in the first recess, second end at second notches; the first axis and the second The shaft is locat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onnecting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轨车辆及其转动上铰接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轨车辆及其转动上铰接系统。
技术介绍
有轨车辆尤其是现代有轨电车自应用以来,由于其节能、环保等特点,成为城市新兴的一种先进的公交方式。有轨车辆(包括有轨电车)可以具有一节车厢或者两节以上车厢。对于具有两节以上车厢的有轨车辆来说,弯道行驶时,由于相邻两节车厢会产生相对转动,且由于各节车厢具有一定的高度,容易发生各节车厢的转动运动不一致的情况。目前,为使多节有轨车辆的各节车厢在弯道行驶时的转动运动一致,在车厢的上部和下部同时设置有转动铰接系统,通过转动铰接系统来限制车厢下部和上部的转动,以提高各节车厢的转动运动的一致性。用于车厢下部的转动铰接系统通常称为下铰接系统,下铰接系统具体地设置在相邻两节车厢的厢体下方的车架之间。用于车厢上部的转动铰接系统通常称为转动上铰接系统,图1和图2示出了已知技术中转动上铰接系统的典型结构,其安装于两节相邻的车厢的厢体之间(两节相邻的车厢例如为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并靠近厢体的上部设置。该转动上铰接系统包括大体水平布置的第一铰接座11’、两个第二铰接座12’和两个长度固定的连接杆13’,其中,第一铰接座11’用于和第一车厢的厢体可拆卸连接,第二铰接座12’用于和第二车厢的厢体可拆卸连接,各连接杆13’的第一端与第一铰接座11’通过同一个球铰16’连接并形成一个铰接点,各连接杆13’的第二端分别与不同位置的第二铰接座12’通过球铰连接并形成另两个铰接点,三个铰接点的连线大体呈等腰三角形。由于列车在弯道运行时有可能处于不同的侧滚程度,使得相邻两节车厢的厢体在厢体上部沿Y向(与轨道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朝相反方向运动或者相向方向运动的趋势。有轨车辆在发生上述侧滚现象时,由于负责提供转动连接的转动上铰接系统的各连接杆13’的长度是固定的,为适应相邻两节车厢的厢体上部在发生侧滚现象时在Y向距离上的变化,相邻的两节车厢会在各连接杆13’的牵制作用下发生非预期的侧滚受力现象,使各车厢存在脱离轨道的趋势,进而影响列车运营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该转动上铰接系统应用于有轨车辆相邻两节车厢的厢体上部并具有侧滚功能,以有效改善有轨车辆在发生侧滚现象时,相邻车厢之间发生的非预期侧滚受力现象。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轨车辆。本技术提供的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有轨车辆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该转动上铰接系统包括:第一铰接座,适于与第一车厢的厢体连接;第二铰接座,适于与第二车厢的厢体连接;中间杆,其第一端与第一铰接座铰接,第二端与第二铰接座铰接;第一固定板,其第一端与第一铰接座连接;第二固定板,其第一端与第二铰接座连接;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端彼此相对地布置;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口,第一凹口内纵向安装有第一轴;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凹口,第二凹口内纵向安装有第二轴;连接环,其第一端位于第一凹口内,第二端位于第二凹口内;第一轴和第二轴位于连接环的内部。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铰接座连接,第二板件的第一端具有朝向第一板件伸出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一板件的中部连接,第一板件的第二端和第二板件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凹口;第二固定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第三板件的第一端与第二铰接座连接,第四板件的第一端具有朝向第三板件伸出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三板件的中部连接,第三板件的第二端和第四板件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二凹口。进一步地,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分别呈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板件的第二端叠置有第一减摩板,第一减摩板位于第一凹口内并具有用于容纳第一轴的通孔;第三板件的第二端叠置有第二减摩板,第二减摩板位于第二凹口内并具有用于容纳第二轴的通孔。进一步地,连接环包括链环和环形座,环形座的第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链环的凹槽,环形座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布置于第一减摩板、第二减摩板上。进一步地,第一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孔,第一轴通过穿设在第一孔内的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二轴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孔,第二轴通过穿设在第二孔内的第二紧固件与第二固定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采用螺栓。进一步地,第一轴外部套设有第一耐磨套,第二轴外部套设有第二耐磨套。进一步地,中间杆具有长度调节结构;并且/或者,中间杆通过球铰与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转动上铰接系统,通过使第一铰接座与第一车厢的厢体连接,第二铰接座与第二车厢的厢体连接,中间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铰接并形成两个铰接点,使得相邻两节车厢的厢体之间能够发生Y向移动,能够适应相邻两节车厢的厢体上部在发生侧滚现象时在Y向距离上的变化;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轴、第二轴和连接环的结构,配合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的两个铰接点,可以使有轨列车在运动时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的上部之间具有转动自由度和侧滚自由度,从而可以减少由于列车侧滚运动(尤其是弯道行驶时)引起的各节车厢的非预期侧滚受力现象以及产生的脱离轨道的趋势,有利于增加列车运营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轨车辆,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第一车厢的厢体和第二车厢的厢体之间设置有上述的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附图说明下文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有轨车辆相邻两节车厢上部的转动上铰接系统的主视结构;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转动上铰接系统的俯视结构;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转动上铰接系统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3所示的转动上铰接系统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转动上铰接系统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的结构,该转动上铰接系统用于车厢的上部。该有轨车辆优选地为现代有轨电车,也可以为有轨列车,其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两节车厢——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该转动上铰接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铰接座11、第二铰接座12、中间杆13、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第一轴4、第二轴5和连接环9。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12可以分别是铸造件,也可以如图所示由钣金件组合而成。第一铰接座11例如以螺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与第一车厢的厢体上部连接,第二铰接座12例如以螺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与第二车厢的厢体上部连接。当然,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座11、第二铰接座12还可以分别与第一车厢、第二车厢的厢体上部以焊接的方式或其他合适方式连接。中间杆13的第一端与第一铰接座11例如通过球铰14连接,并形成一个铰接点。中间杆13的第二端与第二铰接座12例如通过另一球铰15连接,并形成另一个铰接点。见图3和图5,当车辆在水平直线轨道上正常行驶时,第一铰接座11大体水平布置,第二铰接座12大体水平布置,中间杆13大体与水平面平行,此时,中间杆13的轴线优选地与有轨车辆的轨道方向平行。另外,中间杆13还可以具有长度调节结构,以适应因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12的安装误差或者制造误差所造成的二者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有轨车辆及其转动上铰接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所述有轨车辆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上铰接系统包括:第一铰接座(11),适于与所述第一车厢的厢体连接;第二铰接座(12),适于与所述第二车厢的厢体连接;中间杆(13),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铰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2)铰接;第一固定板(2),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连接;第二固定板(3),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第二端彼此相对地布置;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口(20),所述第一凹口(20)内纵向安装有第一轴(4);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凹口(30),所述第二凹口(30)内纵向安装有第二轴(5);连接环(9),其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口(20)内,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口(30)内;所述第一轴(4)和所述第二轴(5)位于所述连接环(9)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车辆的转动上铰接系统,所述有轨车辆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上铰接系统包括:第一铰接座(11),适于与所述第一车厢的厢体连接;第二铰接座(12),适于与所述第二车厢的厢体连接;中间杆(13),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铰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2)铰接;第一固定板(2),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连接;第二固定板(3),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第二端彼此相对地布置;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口(20),所述第一凹口(20)内纵向安装有第一轴(4);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凹口(30),所述第二凹口(30)内纵向安装有第二轴(5);连接环(9),其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口(20)内,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凹口(30)内;所述第一轴(4)和所述第二轴(5)位于所述连接环(9)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上铰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件(21)和第二板件(22),所述第一板件(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连接,所述第二板件(22)的第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板件(21)伸出的第一支撑部(23),所述第一支撑部(23)与所述第一板件(21)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板件(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板件(2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口(20);所述第二固定板(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板件(31)和第四板件(32),所述第三板件(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2)连接,所述第四板件(32)的第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三板件(31)伸出的第二支撑部(33),所述第二支撑部(33)与所述第三板件(31)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三板件(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板件(3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凹口(30)。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