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亚专利>正文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8910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由墩柱(1)、横梁(2)、纵梁(11)、电车、车站站台(20)组成。电车继承了传统电车没有污染的优点;电车不占车道,能大大舒缓街道的拥堵;电车沿空中纵梁带运行,通过路口时不受红灯限制,下面街道上即使堵车,其不受影响,能彻底解决大城市的出行难;电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与其他车辆、各式柱子、路肩、行人发生磨蹭或碰撞,非常安全;电车在大街小巷都能通行,车站可密集设置,远比地铁方便;造价远低于地铁,具有大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尤其是电车不占汽车车道、不受红灯限制、不会被堵在途中的运输效率高的安全可靠的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电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专利技术以来已使用了百多年。其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因而倍受青睐。但传统电车的运行方式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必定制约它的普及。传统电车的运行方式存在以下严重问题。其一,传统电车的体积和公交车一样庞大。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街道上众多电车和公交车混杂在一起争先恐后,为繁忙城市交通添堵,严重阻塞交通。其二,大城市交通不畅司空见惯。遇到堵车,传统电车只耗电不前行。有的乘客担心迟到,无可奈何;有的乘客担心误时登机或约会,坐立不安;有的乘客急病待救,心急如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重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转。其三,传统电车开到路口,遇上红灯,只得耐心等待,既降低运输效率,又浪费能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最先的解决办法是修建地铁。虽然上述三个问题回避了,但地铁造价高,建造时间长,线路受限,站点之间距离大乘车不方便,万一隧道进水或发生火灾伤亡非常严重。近来我国专利技术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叫“巴铁”,其横跨两个车道,上层载客,下层镂空,小汽车从其底部穿行,占用的路面资源较小。但其仍不理想:“巴铁”行驶的线路半封闭,小汽车只能在车站的入口和出口进入和离开其行驶线路,占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巴铁”转弯时,后面的汽车须停下来让其转过后才能继续开行,给尾后两车道上众多汽车带来不便,怨声载道;路口遇到红灯时仍然要停下来等绿灯;遇到堵车,其仍然受堵,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若有汽车被撞坏在前方轨道上,其庞大身躯碾压过来,汽车连车带人粉身碎骨,造成更严重二次车祸;其体积大,载客量大,如果被撞坏,伤亡非常严重,附带伤亡也很严重;汽车从其“肚里”穿行,司机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这些创新,有的解决问题不彻底,有的牵出了新的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城市交通的拥堵才能缓解,群众出行才会方便快捷。彻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大城市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车不占汽车车道、不受红灯限制、不会被堵在途中的运输效率高的安全可靠的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包含电车、供电装置、车站的站台、墩柱、横梁、由多块纵梁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墩柱为竖立承重柱;在有隔离带的街道,多个墩柱沿该隔离带纵向分布,这多个墩柱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该隔离带的地面固紧连接;向周围辐射的街道三条以上的路口叫做宽大路口,在宽大路口,墩柱的下端与没有车道的地面固紧连接;在始发站或终点站,多个墩柱沿弧线分布,这多个墩柱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紧连接,这多个墩柱之一的水平上表面的径向中部有切向浅槽;在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多对墩柱沿该街道分布,每对墩柱的两个墩柱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街道两侧之一的地面固紧连接。横梁为长方体形板块,其横向宽度大于纵向长度大于竖直厚度,该横梁的上表面上沿纵向有两条浅槽,这两条浅槽分别接近该横梁的两端之一;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的街道,墩柱的水平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横梁中部的水平下表面固紧连接,该横梁的横向两端的端面分别从该墩柱两侧之一向外伸出,且分别位于邻近该墩柱的汽车反向运行的两个车道之一的上方,该车道上可安全开行汽车;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墩柱上没有安装横梁;在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横梁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一对墩柱的两个墩柱之一的上表面固紧连接,该车道上可安全开行汽车。纵梁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其中部的横断面为矩形且竖直高度大于横向宽度,其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第一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大的纵梁,其一端的中部顺该纵梁向外伸出,其另一端的中部向内凹进,所述伸出部分或所述凹进部分呈纵向短的长方体形状,该伸出部分与该凹进部分纵向长度相等、横向宽度相等,该伸出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缺口,该凹进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板块,所述a大于零且全文a取值相同;该纵梁两侧之一的上转角处固紧连接角钢,该角钢上板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大于2a,该上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其接触的该纵梁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该上板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露出的上表面齐平,该角钢侧板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露出的外侧面齐平;该纵梁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该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两角钢之一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第二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小的纵梁,其横向宽度小于横向宽度大的纵梁横向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两端之一横向宽度为b的半边纵梁顺该纵梁向外伸出,两端伸出部分为纵向长度相等的短的长方体形状且分居异侧,所述b大于零且全文b取值相同;该纵梁上倒扣有槽钢,该槽钢两侧板内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b,其底板形状、面积分别与该纵梁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其底板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且固紧连接,其两侧板之一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露出的外侧面齐平;该纵梁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该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槽钢两侧板之一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有两条分别由多块纵梁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这两条纵梁带的延伸方向与相应位置车道的走向相同,这两条纵梁带分别搁置在相应位置横梁上的两浅槽之一的槽底面上,前后两纵梁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纵向中部;在始发站或终点站,有一条由多块纵梁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该纵梁带的形状与相应位置的弧形对应,该纵梁带搁置在相应位置墩柱的浅槽中,前后两纵梁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切向中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纵梁带的两端分别就近与有隔离带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上的两条纵梁带之一的端部相接,但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横梁的浅槽中。电车由车厢、轮架、连接柱组成。车厢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其由一块水平顶板、一块竖直内侧板、一块竖直外侧板、一块前板、一块竖直后板、两块水平底板围成,这两块底板在该车厢的横向中部彼此分离,该前板从下向上逐渐向后圆滑倾斜使该车厢成流线形;该车厢的内部有一块楼板和两块吊板。水平楼板为长方体形板,其位于车厢内的竖直中部,其横向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内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横向另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外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该楼板的横向中央一前一后各有一个内径为d的竖直楼板轴孔,所述d大于零且全文d取值相同;该楼板的下表面上,这两个楼板轴孔之一的周围有一个圆环形楼板槽,该楼板槽的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其环绕的楼板轴孔的轴线重合,该楼板槽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所述D1或D2大于零且全文D1取值相同、D2取值相同。两块竖直吊板位于车厢内楼板的下方且与该车厢内侧板平行,其对称分居该楼板上两楼板轴孔的横向两侧且两内侧向面之间距离大于D2;这两块吊板之一,其竖直高度等于该楼板下方的该车厢内侧板的竖直高度,其上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的下表面固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包含电车、供电装置、车站的站台(20);其特征在于: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还含墩柱(1)、横梁(2)、由多块纵梁(11)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墩柱(1)为竖立承重柱;在有隔离带(3a)的街道,多个墩柱(1)沿所述隔离带(3a)纵向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所述隔离带(3a)的地面固紧连接;向周围辐射的街道三条以上的路口叫做宽大路口,在宽大路口,墩柱(1)的下端与没有车道(3b)的地面固紧连接;在始发站或终点站,多个墩柱(1)沿弧线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紧连接,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水平上表面的径向中部有切向浅槽;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多对墩柱(1)沿该街道分布,每对墩柱(1)的两个墩柱(1)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街道两侧之一的地面固紧连接;横梁(2)为长方体形板块,其横向宽度大于纵向长度大于竖直厚度,所述横梁(2)的上表面上沿纵向有两条浅槽,这两条浅槽分别接近所述横梁(2)的两端之一;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墩柱(1)的水平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横梁(2)中部的水平下表面固紧连接,所述横梁(2)的横向两端的端面分别从所述墩柱(1)两侧之一向外伸出,且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墩柱(1)的汽车(17)反向运行的两车道(3b)之一的上方,所述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墩柱(1)上没有安装横梁(2);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横梁(2)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一对墩柱(1)的两个墩柱(1)之一的上表面固紧连接,所述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纵梁(11)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其中部的横断面为矩形且竖直高度大于横向宽度,其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第一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其一端的中部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其另一端的中部向内凹进,所述伸出部分或所述凹进部分呈纵向短的长方体形状,所述伸出部分与所述凹进部分纵向长度相等、横向宽度相等,所述伸出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缺口,所述凹进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板块,所述a大于零且全文a取值相同;所述纵梁(11)两侧之一的上转角处固紧连接角钢(4a),所述角钢(4a)上板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大于2a,该上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其接触的所述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该上板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角钢(4a)侧板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所述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所述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两角钢(4a)之一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第二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其横向宽度小于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横向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两端之一横向宽度为b的半边纵梁(11)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两端伸出部分为纵向长度相等的短的长方体形状且分居异侧,所述b大于零且全文b取值相同;所述纵梁(11)上倒扣有槽钢(4b),所述槽钢(4b)两侧板内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b,其底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所述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其底板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且固紧连接,其两侧板之一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所述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所述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槽钢(4a)两侧板之一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有两条分别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这两条纵梁带的延伸方向与相应位置车道(3b)的走向相同,这两条纵梁带分别搁置在相应位置横梁(2)上的两浅槽之一的槽底面上,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纵向中部;在始发站或终点站,有一条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该纵梁带的形状与相应位置的弧形对应,该纵梁带搁置在相应位置墩柱(1)的浅槽中,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切向中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纵梁带的两端分别就近与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上的两条纵梁带之一的端部相接,但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的浅槽中;电车由车厢(10)、轮架(13)、连接柱(19)组成;车厢(10)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其由一块水平顶板、一块竖直内侧板(10a)、一块竖直外侧板(10b)、一块前板、一块竖直后板、两块水平底板(10c)围成,这两块底板(10c)在所述车厢(10)的横向中部彼此分离,所述前板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包含电车、供电装置、车站的站台(20);其特征在于: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还含墩柱(1)、横梁(2)、由多块纵梁(11)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墩柱(1)为竖立承重柱;在有隔离带(3a)的街道,多个墩柱(1)沿所述隔离带(3a)纵向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所述隔离带(3a)的地面固紧连接;向周围辐射的街道三条以上的路口叫做宽大路口,在宽大路口,墩柱(1)的下端与没有车道(3b)的地面固紧连接;在始发站或终点站,多个墩柱(1)沿弧线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紧连接,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水平上表面的径向中部有切向浅槽;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多对墩柱(1)沿该街道分布,每对墩柱(1)的两个墩柱(1)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街道两侧之一的地面固紧连接;横梁(2)为长方体形板块,其横向宽度大于纵向长度大于竖直厚度,所述横梁(2)的上表面上沿纵向有两条浅槽,这两条浅槽分别接近所述横梁(2)的两端之一;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墩柱(1)的水平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横梁(2)中部的水平下表面固紧连接,所述横梁(2)的横向两端的端面分别从所述墩柱(1)两侧之一向外伸出,且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墩柱(1)的汽车(17)反向运行的两车道(3b)之一的上方,所述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墩柱(1)上没有安装横梁(2);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横梁(2)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一对墩柱(1)的两个墩柱(1)之一的上表面固紧连接,所述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纵梁(11)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其中部的横断面为矩形且竖直高度大于横向宽度,其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第一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其一端的中部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其另一端的中部向内凹进,所述伸出部分或所述凹进部分呈纵向短的长方体形状,所述伸出部分与所述凹进部分纵向长度相等、横向宽度相等,所述伸出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缺口,所述凹进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板块,所述a大于零且全文a取值相同;所述纵梁(11)两侧之一的上转角处固紧连接角钢(4a),所述角钢(4a)上板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大于2a,该上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其接触的所述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该上板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角钢(4a)侧板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所述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所述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两角钢(4a)之一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第二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其横向宽度小于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横向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两端之一横向宽度为b的半边纵梁(11)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两端伸出部分为纵向长度相等的短的长方体形状且分居异侧,所述b大于零且全文b取值相同;所述纵梁(11)上倒扣有槽钢(4b),所述槽钢(4b)两侧板内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b,其底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所述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其底板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且固紧连接,其两侧板之一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所述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所述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槽钢(4a)两侧板之一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有两条分别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这两条纵梁带的延伸方向与相应位置车道(3b)的走向相同,这两条纵梁带分别搁置在相应位置横梁(2)上的两浅槽之一的槽底面上,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纵向中部;在始发站或终点站,有一条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该纵梁带的形状与相应位置的弧形对应,该纵梁带搁置在相应位置墩柱(1)的浅槽中,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切向中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纵梁带的两端分别就近与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上的两条纵梁带之一的端部相接,但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的浅槽中;电车由车厢(10)、轮架(13)、连接柱(19)组成;车厢(10)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其由一块水平顶板、一块竖直内侧板(10a)、一块竖直外侧板(10b)、一块前板、一块竖直后板、两块水平底板(10c)围成,这两块底板(10c)在所述车厢(10)的横向中部彼此分离,所述前板从下向上逐渐向后圆滑倾斜使所述车厢(10)成流线形;所述车厢(10)的内部有一块楼板(12)和两块吊板(18);水平楼板(12)为长方体形板,其位于车厢(10)内的竖直中部,其横向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内侧板(10a)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横向另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外侧板(10b)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所述楼板(12)的横向中央一前一后各有一个内径为d的竖直楼板轴孔(12b),所述d大于零且全文d取值相同;所述楼板(12)的下表面上,这两个楼板轴孔(12b)之一的周围有一个圆环形楼板槽(12a),所述楼板槽(12a)的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其环绕的楼板轴孔(12b)的轴线重合,所述楼板槽(12a)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所述D1或D2大于零且全文D1取值相同、D2取值相同;两块竖直吊板(18)位于车厢(10)内楼板(12)的下方且与所述车厢(10)内侧板(10a)平行,其对称分居所述楼板(12)上两楼板轴孔(12b)的横向两侧且两内侧向面之间距离大于D2;这两块吊板(18)之一,其竖直高度等于所述楼板(12)下方的所述车厢(10)内侧板(10a)的竖直高度,其上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楼板(12)的下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接近下端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底板(10c)的内端面固紧连接;所述楼板(12)和这两块吊板(18)围成一个空腔,与该空腔位置纵向对应的所述前板或所述后板上有缺口,从而该空腔的前、后、下三向敞开;所述车厢(10)内有一个大的空间和两个相同的小的空间;大的空间由顶板、内侧板(10a)、外侧板(10b)、前板、后板、楼板(12)围成;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12)、内侧板(10a)、吊板(18)、前板、后板、底板(10c)围成,该小的空间的内侧板(10a)上有车门(10d);另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12)、外侧板(10b)、吊板(18)、前板、后板、底板(10c)围成;两底板(10c)之一正上方的所述楼板(12)上有楼板口,从而所述大的空间与这两个小的空间之一相通,所述楼板口与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