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69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以式[1]所示的吡唑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或其中任一个的盐, *** [1] [式中R↑[1]表示氢原子、C↓[1]-C↓[10]烷基{该烷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氢原子、C↓[1]-C↓[10]的烷基及C↓[6]-C↓[10]的芳香族基)、SR↑[9](R↑[9]与R↑[8]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2]-C↓[10]链烯基{该链烯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与上述相同)、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2]-C↓[10]的炔基{该炔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分别独立表示与上述相同)、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3]-C↓[10]环烷基{该环烷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与上述相同)、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3]-C↓[10]的环烯基{该环烯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6]-C↓[10]的芳香族基{该芳香族基可任意被C↓[1]-C↓[10]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杂环基{该杂环基可任意被C↓[1]-C↓[10]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如上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1]-C↓[10]酰基{该酰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吡唑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及其盐,该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及其盐在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在治疗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病变及进行静脉器质性病变的处置,以及青光眼、糖尿病性网膜症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在治疗不安、忧郁症、记忆减退、阿尔察默病或慢性肾病变的治疗时、作为血管紧张素II的拮抗剂极为有用。高血压蛋白原酶-血管紧张素是通常在调节血压时可以发挥其中心的作用,与高血压及淤血性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八肽激素,可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切断十肽的血管紧张素I,主要在血液中生成。此ACE存在于肺、肾及其它许多器官的血管内皮。作为高血压蛋白原酶-血管紧张素系的强力动脉收缩剂的血管紧张素II会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细胞受体。因此,控制高血压蛋白原酶-血管紧张素系的方法之一即,由血管紧张素II细胞受体中的拮抗。一些血管紧张素II的肽类似物拮抗性地阻塞细胞受体,来阻碍这种激素的作用,但由于有一部分的肽类似物具有激动剂活性、经口吸收效果不好、所以临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最近有几篇有关几种非肽类化合物可作为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的报告,如美国专利4,207,324号、4,340,598号、4,576,958号、4,582,847号及4,880,804号、欧洲专利公开公报028,834号、245,637号、253,310号、291,969号及475,206号、WO93/17681号、93/17682号等。A.T.Chiu等、Eur.J.Pharm.Exp.Therap.,157,13-21(1988)及P.C.Wong等、J.Pharm.Exp.Therap.,247,1-7(1988),S.E.Laszlo等、J.Med.Chem.1993,36,3207-3210等。但上述的美国专利说明书、欧洲专利公开说明书、PCT国际专利公开公报及论文中,都没有揭示本专利技术的吡唑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及其盐类。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在高血压、淤血性心脏器质性病变、慢性肾脏器质性病变、醛固酮症、眼内压上升等疾病的治疗中可作为血管紧张素II的拮抗药极为有用的新型吡唑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及其盐类。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深入研究的结果,意外地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吡唑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和盐不同于上述文献所揭示的任一化合物,作为不但可与AT1受体结合、还可以与AT2受体结合的血管紧张素II的拮抗药极为有用,还发现其作为抗高血压剂是极优良的化合物,可以作为预防及治疗淤血性心脏器质性病变、慢性肾脏器质性病变、醛固酮症、眼内压上升等疾病的药物的活性成分,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以式(1)所示的吡唑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及其盐类。 [式中R1表示氢原子、C1-C10烷基{该烷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氢原子、C1-C10的烷基及C6-C10的芳香族基)、SR9(R9与R8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2-C10链烯基{该链烯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与上述相同)、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2-C10的炔基{该炔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分别独立表示与上述相同)、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3-C10环烷基{该环烷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与上述相同)、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3-C10的环烯基{该环烯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6-C10的芳香族基{该芳香族基可任意被C1-C10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杂环基{该杂环基可任意被C1-C10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如上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1-C10酰基{该酰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1-C10烷氨甲酰基{该烷氨甲酰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可分别与上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1-C10烷氧羰基{该烷氧羰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与上述相同)、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6-C10芳氧羰基{该芳氧羰基可任意被C1-C10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8R8’(R8及R8’分别如上述)、SR9(R9与上述相同)、C6-C10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R2表示卤素原子、硝基、氰基、甲酰基、磺酸基、磺酰氨基、PO2H2,PO3H2,5-四唑基、5-四唑甲基、5-四唑乙基、C1-C10烷基{该烷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10R10’(R10及R10’分别独立表示氢原子、C1-C10的烷基及C6-C10的芳香族基)、SR11(R11与R10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2-C10的链烯基{该链烯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10R10’(R10及R10’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示)、SR11(R11与上述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2-C10的炔基{该炔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10R10’(R10及R10’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示)、SR11(R11与上述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3-C10的环烷基{该环烷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10R10’(R10及R10’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示)、SR11(R11与上述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3-C10的环烯基{该环烯基可任意被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10R10’(R10及R10’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示)、SR11(R11与上述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C6-C10芳香基{该芳香基可任意被C1-C10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10R10’(R10及R10’分别独立表示如上所示)、SR11(R11与上述相同)、C6-C10的芳香族基、或杂环基所取代}、杂环基{该杂环基可任意被C1-C10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C1-C10的烷氧基、NR10R10’(R10及R10’分别独立表示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启造上川路益昌大土井启右东山勉佐藤雅之增田幸则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