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666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对铜铝结合面无法生成连续的牢固结合面,或基材晶粒变得粗大,影响基材及结合面的物理特性、机械性能以及电学化学指标等问题,其特征是铜铝连接件结合面主要微观组织结构为物理制备过程连接生成的固溶物组织,由基材预热后低温摩擦和超高压提供能量,使固相态铝材与固相态铜材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作长距离迁移,从而形成物理联接性质的固相态连接面;结合面中固溶物总量>95%或牢固结合面中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总量≤5%。使原基材的机械特性基本保留且有高于自身母材材质物理性能的特点,致密度高于母材,机械强度也比母材更高。

A copper aluminum connecting surface surface infiltration welding proces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pper aluminum connecting surface surface infiltration welding proces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solves the problem of unable to generate a continuous surface with copper and aluminum solid combination, or substrate grains become coarse,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ubstrate phys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hemical indicators and other issu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opper and aluminum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the physical preparation solid organization process connection generated mainly by low temperature combined with microstructure, friction material preheating and ultra high pressure energy, the solid state aluminum and solid state copper atoms or molecules deviate from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for long distance migration, solid state so as to form the physical connectivity properties of the connection surface; combined with the surface of solid substance in the total amount of > 95% or firmly with surface oxide compound + + mixture amount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 So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base material is retained and higher tha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tself, the density is higher than the parent material,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is higher than the base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铝连接
,尤其是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铜铝焊接即是把铜质材料和铝质材料通过焊接工艺接成一体。因为铜和铝都属易氧化金属,所以铜与铝的焊接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焊接难题。现有的焊接方法有传统上常用挂锡和熔锡的方法焊接铜铝,这种方法成型并不理想,没有较高的强度,由于锡的熔点低又不能焊接在高温工作下的工件,所以此种工艺只适合低温条件下的小工件上使用。有采用熔化焊、摩擦焊、冷压焊、爆炸焊、电子束焊、超声波焊等焊接方法焊接铜铝,这些焊接出来的接头脆性大,易产生裂纹且焊缝易产生气孔,焊接起来的工件难免出现断裂,出现断裂后就可能使导电体断路、使管道泄露,也达不到实际生产中要求的效果。也有采用较好的钎焊,通常用火焰钎焊、炉中钎焊和高频钎焊等,把铜和铝焊接在一起,通过钎焊工艺把钎料作为中间介质把铜和铝焊接在一起。也有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0445625C公开的方案来制作薄壁铜铝管焊接接头的,即一种无共晶组织的薄壁铜铝管焊接接头的制备方法及用该方法生产的焊接接头,该接头的特征是铝管刻有凸形字,该接头的焊接方法特征是在铜管焊接部位的收口端内部预设一个金属芯棒,在固定电极组的相应位置上安装有镶嵌块,焊接时顶推气缸将带有铜管的移动电极组推向铝管,同时通电对铜铝结合区进行电阻加热,铜管在顶推气缸的作用下不断向铝管内部移动,移动过程中,铜管的焊接压力和焊接电流每隔1-2mm调整一次参数,以控制铜铝焊接的温度,断电冷却后,将金属芯棒抽出。这种产品的结果是在铜材与铝材结合面的微观组织结构,以化学键为主要结合结构组成部分,实际使用时,化合物为主体的结合面在机械性能指标上并达不到理想状态,在连接面会发生脆化和分层,焊接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剥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以下问题:对铜铝结合面无法生成连续的牢固结合面,或因加工原理局限,为形成液相态熔融非晶态组织,对基材进行高温处理,导致基材晶粒变得粗大,严重影响基材及结合面的物理特性、机械性能以及电学化学指标等,从而提供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是铜铝连接件结合面主要微观组织结构为物理制备过程连接生成的固溶物组织,在基材预热后由低温磨擦和超高压提供能量,使固相态铝材与固相态铜材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作长距离迁移,从而形成物理联接性质的固相态连接面;所述的结合面中固溶物总量>95%或牢固结合面中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总量≤5%。本技术方案所设计的工艺制备方法是一个固相态低温加工工艺过程,在基材间分子或原子的相互扩散而形成的固相态固溶物组织结构,对铜铝基材的原物理形态除了因高压导致更加致密之外,不形成粗大的晶体组织及共晶体或化合物。本方案所形成的结合面强度远超过现有焊接原理形成的焊接方法,并且利于工业制备,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得以实现。通过磨擦和高压提供动能,固相态铝材与固相态铜材原子或分子相互作长距离(相对原子结构而言)迁移,其过程为物理变化,而固溶物形成和稳定的温度是由跃迁温度经空气常温冷却到室温即可。本案在形成此结合面过程中,基本没有改变基材的物理性质,没有过多的晶粒粗大现象产生,同时在结合面基本排除了晶态化合物、铜铝混和物、氧化物的存在;原基材的机械特性基本保留,两者结合面溶接抗拉强度、抗撕裂性能等性能指标大于焊接基材中铝材机械性能指标,尤其是铝材侧应高压产生的效应,致密度高于母材,机械强度也高于母材。作为优选,所述的超高压压力≥2000Kg。作为优选,所述的在铜铝连接件结合面是以金属键为主的非晶态固熔体为主要成分,其中铜含量低于13%。作为优选,所述的低温磨擦中的温度是铜铝连接件两种基材中保持原子跃迁温度的较低一种。在两者配合时,保证了两种基材全部达到原子或分子跃迁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铜铝连接件基材间分子或原子的相互扩散形成的固相态固溶物组织结构,对基材的原物理形态因高压导致更加致密;不形成粗大的晶体组织及共晶体或化合物。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内容:(1)在铜铝待接表面首先加温到原子活跃温度,使铝件待接表面产生糯化即软化。(2)对两种连接件结合面施加高压,使铜铝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3)利用运动产生的磨擦力和铝材糯化产生的粘合力粉碎结合面上的氧化层,并通过相对移动产生的挤压力和推力清除待接面表面的氧化物。(4)运动产生的磨擦力在清除氧化物后,在保持原子活跃的温度下与高压的作用下粉碎铜铝结合面表面不平整的组织结构,使铜材和铝材待接表面分子或原子距离达到扩散要求。(5)在保持原子活跃温度下和高压的作用下,使两基材结合面中产生原子扩散,高压施作时间≤800毫秒,并通过持续加温来促进原子扩散速度,在设定温度及压力条件下,所述的原子扩散速度满足工业化产品要求。(6)在扩散完成后迅速撤去高压并同时停止对结合面的加温。(7)通过空气静置常温冷却。本方法不对结合面进行高速冷却。作为优选,所述的持续加温来促进原子扩散速度,其温度是原子活跃温度,即金属原子或分子或离子的跃迁温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在设定温度及压力条件下,所述的压力≥110MPa/cm2。作为优选,所述的撤去高压并同时停止对结合面的加温条件是,保持对连接面具有压力时间≥50毫秒,使两种基材结合面固溶物结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的通过持续加温来促进原子扩散速度,其加热部分厚度是针对铜铝结合面表面到表面以下0.1mm之间。本方案不仅适合一般性铜铝产品两者之间的结合,更适合铜铝薄壁管之间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形成铜铝结合面过程中,不会改变基材的物理性质,无过多的晶粒粗大现象产生,同时在结合面中避免了晶态化合物、铜铝混和物以及氧化物的存在,使原基材的机械特性基本保留且有高于自身母材材质物理性能的特点,致密度高于母材,机械强度也比母材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渗溶接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渗溶接中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渗溶接后结构示意图。图中:1.铜基材,11.铜渗溶接面,2.铝基材,21.铝渗溶接面,3.溢出质。Q—高压+通电,P—高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在铅铝连接件结合面,其主要微观组织结构是一种物理制备过程连接生成的固溶物组织,采用低温磨擦和超高压提供能量,使固相态铝材与固相态铜材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作长距离迁移,从而形成物理联接性质的固相态连接面。其结果是结合面中固溶物总量>95%或牢固结合面中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总量≤5%。对铜铝连接件结合面在渗溶接过程中所施加的超高压压力≥2000Kg。铜铝连接件结合面是以金属键为主的非晶态固熔体为主要成分,其中铜含量<13%。由于铜铝两种金属原子跃迁温度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低温磨擦中的温度要求是铜铝连接件中,选择两种基材保持原子跃迁温度较低的一种作为基准。本工艺中有持续加温要求,所述的温度铜侧为450~550℃,铝侧为350~400℃,可根据待接基材的厚度进行温度选定。但最高使用温度不能超过铝质基材熔化温度,最低温度应该达到材料表面原子跃迁温度。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是铜铝连接件结合面主要微观组织结构为物理制备过程连接生成的固溶物组织,在基材预热后由低温磨擦和超高压提供能量,使固相态铝材与固相态铜材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作长距离迁移,从而形成物理联接性质的固相态连接面;所述的结合面中固溶物总量>95%或牢固结合面中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总量≤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是铜铝连接件结合面主要微观组织结构为物理制备过程连接生成的固溶物组织,在基材预热后由低温磨擦和超高压提供能量,使固相态铝材与固相态铜材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作长距离迁移,从而形成物理联接性质的固相态连接面;所述的结合面中固溶物总量>95%或牢固结合面中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总量≤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压压力≥2000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是在铜铝连接件结合面是以金属键为主的非晶态固熔体为主要成分,其中铜含量低于1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磨擦中的温度是铜铝连接件两种基材中保持原子跃迁温度的较低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在于铜铝连接件基材间分子或原子的相互扩散形成的固相态固溶物组织结构,对基材的原物理形态因高压导致更加致密;不形成粗大的晶体组织及共晶体或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一种铜铝连接件面-面渗溶接工艺,其特征是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内容:(1)在铜铝待接表面首先加温到原子活跃温度,使铝件待接表面产生糯化即软化;(2)对两种连接件结合面施加高压,使铜铝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3)利用运动产生的磨擦力和铝材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景春占利华滕世政凌斌南蒙永云冯卫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凌斌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