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刹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40263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手刹装置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手刹装置包括手刹杆和手柄,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刹杆上端侧壁上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的弹簧和固定在所述弹簧一端的锁定件,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空腔和至少一个回位部,所述回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上且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锁定通孔和插设在所述锁定通孔中的回位杆,所述回位杆能够朝向所述空腔运动,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部分所述锁定件插设于所述锁定通孔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手刹装置中,手柄为可拆卸式和长度可调式,不仅便于手柄的维修和更换,还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驾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手刹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手刹装置通常包括手刹杆和固定设置在手刹杆上的手柄,该手柄通常为不可拆卸式,无法进行独立地维修和更换。当手柄发生故障时,需要将手刹杆和手柄一起拆卸下来,并且在更换时至少需要更换手刹杆和手柄,从而提高了维修成本,造成了零件的浪费。此外,现有汽车手刹装置的手柄的长度通常无法调节,然而汽车设计中一般是按照5%~95%的人体进行设计,因此该手柄无法良好地满足不同高度和身材比例人群的驾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手刹装置及汽车,该汽车手刹装置的手柄为可拆卸式,便于维修和更换;此外,该汽车手刹装置的手柄为设置为可调形式,从而便于满足大多数人的驾驶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手刹装置,包括手刹杆和手柄,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刹杆上端侧壁上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的弹簧和固定在所述弹簧一端的锁定件,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空腔和至少一个回位部,所述回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上且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锁定通孔和插设在所述锁定通孔中的回位杆,所述回位杆能够朝向所述空腔运动,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部分所述锁定件插设于所述锁定通孔中。进一步地,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锁定部,并且在所述手柄上对应设有与所述锁定部数量相同的所述回位部,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每一锁定部的部分锁定件插设于与其对应的回位部的锁定通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手刹杆的径向设置,并且所述锁定通孔沿所述手柄的径向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并且在所述手柄的空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进一步地,在所述手刹杆上设有第一凸台,并且在所述手柄的空腔上设有第二凸台,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凸台抵止于所述第二凸台。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为球体。进一步地,所述回位杆为弹性件,并且包括杆部和设置在所述杆部一端的头端,所述杆部插设于所述锁定通孔中,所述头端抵止在所述手柄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头端上设有与所述锁定件位置对应的按键。进一步地,在所述头端设有凹槽,并且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头端的凹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设有上述任一所述的汽车手刹装置。本技术的汽车手刹装置,通过在手刹杆上设置锁定部,并且在手柄上设置回位部,从而使手柄为可拆卸式,手柄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和更换。此外,可以通过设置多个锁定部和回位部,从而使手柄的长度可调节,其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驾驶需求,并且提高了驾驶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汽车手刹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汽车手刹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手刹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回位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手刹杆;11:上端;12:安装孔;13:第一凸台;2:手柄;21:空腔;22:锁定通孔;23:第二凸台;31:弹簧;32:锁定件;4:回位杆;41:杆部;42:头端;43:按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汽车手刹装置,包括手刹杆1和手柄2,在手刹杆1的上端11设有至少一个锁定部,锁定部包括设置在手刹杆1上端侧壁上的安装孔12、设置在安装孔12中的弹簧31和固定在弹簧31一端的锁定件32,在手柄2上设有空腔21和至少一个回位部,回位部包括设置在手柄2上且与空腔21连通的锁定通孔22和插设在锁定通孔22中的回位杆4,回位杆4能够朝向空腔21运动,在手刹杆1的上端11插设于空腔21的状态下,部分锁定件32插设于锁定通孔22中。本技术的汽车手刹装置将手柄2设置为可拆卸式,在正常使用时,先按压锁定件32使弹簧31压缩,进而使手刹杆1的上端11插入空腔21,并且通过调节手刹杆1的装入深度和轴向位置,使安装孔12与锁定通孔22位置对应,弹簧31恢复形变从而推动部分锁定件32插设于锁定通孔22中,实现手刹杆1和手柄2的装配和相对固定,手柄2安装固定方便;此外,在需要对手柄2进行维修和更换时,可以使回位杆4朝向空腔21运动,进而使插设于锁定通孔22中的锁定件32从锁定通孔22脱离,实现手刹杆1和手柄2的分离,手柄2拆卸方便。上述设置方式操作方便,既不影响手柄2的正常使用,还便于手柄2的维修和更换。进一步地,可以在手刹杆1的上端11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锁定部,并且在手柄2上对应设置与锁定部数量相同的回位部,在手刹杆1的上端11插设于空腔21的状态下,每一锁定部的部分锁定件32插设于与其对应的回位部的锁定通孔22中。该设置方式便于驾驶员根据自身舒适度对手柄2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将手柄2设置在最为舒适的长度位置,其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驾驶需求,提高了驾驶舒适感。本技术对锁定部的设置个数以及相邻锁定部之间的间距不作严格限制,可在兼顾加工便利性和大多数人的驾驶需求下进行合理设置。此外,对多个锁定部的设置位置不作严格限制,多个锁定部可以设置在手刹杆1的同一径向或者不同径向上。在本技术中,对手刹杆1和手柄2的具体结构不作严格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空腔21应当沿手柄2的轴向设置,并且形状与手刹杆1的上端11匹配,从而便于手刹杆1和手柄2的连接和固定。此外,弹簧31的设置应当不影响手刹杆1的上端11插入空腔21(插入时弹簧31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在锁定通孔22与安装孔12位置对应时,弹簧31应当能够推动部分锁定件32插设于锁定通孔22中(此时弹簧31处于恢复形变状态)。对弹簧31的具体设置方式不作严格限制,例如可以直接放置于安装孔12中,或者将其一端固定在安装孔12的侧壁上。在本技术中,安装孔12可以沿任意合适的方向设置在手刹杆1上端11的侧壁上,锁定通孔22也可以沿任意合适的方向设置在手柄2上。优选地,安装孔12沿手刹杆1的径向设置(如图3所示),并且锁定通孔22沿手柄2的径向设置(如图4所示),从而便于加工和操作。进一步地,手刹杆1和手柄2可以螺纹连接,即:在手刹杆1的上端11设置外螺纹,并且在手柄2的空腔21侧壁上设置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该设置方式可以通过手刹杆1与手柄2的螺纹配合将安装孔12逐步旋转至与锁定通孔22位置相对,螺纹连接降低了手刹杆1和手柄2的装配难度,有利于实现安装孔12与锁定通孔22的位置对应。进一步地,可以在手刹杆1上设有第一凸台13(如图3所示),并且在手柄2的空腔21上设有第二凸台23(如图4所示),在手刹杆1的上端11插设于空腔21的状态下,第一凸台13抵止于第二凸台23。第一凸台13和第二凸台23可以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在安装手柄2时可防止手刹杆1无限运动,此外在拆卸手柄2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手刹装置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刹杆和手柄,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刹杆上端侧壁上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的弹簧和固定在所述弹簧一端的锁定件,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空腔和至少一个回位部,所述回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上且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锁定通孔和插设在所述锁定通孔中的回位杆,所述回位杆能够朝向所述空腔运动,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部分所述锁定件插设于所述锁定通孔中;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锁定部,并且在所述手柄上对应设有与所述锁定部数量相同的所述回位部,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每一锁定部的部分锁定件插设于与其对应的回位部的锁定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刹杆和手柄,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刹杆上端侧壁上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的弹簧和固定在所述弹簧一端的锁定件,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空腔和至少一个回位部,所述回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上且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锁定通孔和插设在所述锁定通孔中的回位杆,所述回位杆能够朝向所述空腔运动,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部分所述锁定件插设于所述锁定通孔中;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锁定部,并且在所述手柄上对应设有与所述锁定部数量相同的所述回位部,在所述手刹杆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空腔的状态下,每一锁定部的部分锁定件插设于与其对应的回位部的锁定通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手刹杆的径向设置,并且所述锁定通孔沿所述手柄的径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刹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