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高效打渣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3992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铝材熔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高效打渣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内设有刮渣机构,所述的刮渣机构包括扒爪,所述的扒爪与扒爪运动执行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扒爪运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臂和第二执行臂,所述的第一执行臂的一端与扒爪相连接,第一执行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执行臂与第一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座与第二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动座固定在炉体上,所述的扒爪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开口的筒状体,所述的筒状体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刮环。优点在于:减轻人力成本且打渣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铝材熔铸
,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高效打渣炉
技术介绍
近20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工业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迅猛前进。至今,广东省的建筑铝型材产品已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左右,铝型材的生产能力超过社会的需求,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是取得市场竞争胜利的关键环节。铝棒熔铸包括熔化、提纯、除杂、除气、除渣与铸造过程。主要过程:1、配料:根据需要生产的具体合金牌号,计算出各种合金成分的添加量,合理搭配各种原材料。2、熔炼:将配好的原材料按工艺要求加入熔炼炉内熔化,并通过除气、除渣精炼手段将熔体内的杂渣、气体有效除去。3铸造:熔炼好的铝液在一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通过深井铸造系统,冷却铸造成各种规格的圆铸棒。目前国内铝锭铸造是通过静置炉中流出,铝液经流槽到分配器,由连续运动的铸模带动分配器对每一块铸模进行浇注,由于铝锭中杂质和表面高温氧化,铸锭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杂质,为确保铝锭的外观质量,在浇铸后铝液尚未结晶前,必须对其进行去除作业。目前采用的都是人工除渣作业,铝液表面温度600度以上,工人工作环境危险、恶劣,劳动强度大。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铝材的熔炼铸造方法[CN201110227430.3],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熔化:在熔炼炉中加入铝锭和硅锭,点火熔化得到铝水,然后扒渣,铝水温度在735~755℃时加入锰剂和铬剂,搅拌均匀,放置10~20min,扒渣,铝水温度在690~740℃时添加镁锭,搅拌均匀,扒渣;2排气精炼:将步骤1最终得到的铝水推扒10~25min,然后加入精炼剂精炼10~25min,温度控制在700~750℃,然后用高纯氮气排气;3在步骤2得到的铝水中加入铝钛硼块,静置15~30min;4取样分析:在步骤3得到的铝水中取样进行光谱分析,保证合金元素质量百分比符合标准及铝水温度在730~760℃;5放水引铸:打开熔炼炉开水口,步骤3得到的铝水依次经过分流盘、在线除气设备、泡沫陶瓷过滤板、流槽及铸模盘得到铝棒,铝棒的引铸速度为90~130mm/min;在流槽的铝水中插入铝钛硼丝;铝水在分流盘入水口处的水压为0.08~0.4MPa,温度为690~730℃,分流盘盘尾温度为680~720℃;6将步骤5得到的铝棒均质,冷却得到高铁定位器铝材。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采用人工除渣作业,铝液表面温度600度以上,工人工作环境危险、恶劣,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轻人力成本且打渣效率高的安全高效打渣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安全高效打渣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内设有刮渣机构,所述的刮渣机构包括扒爪,所述的扒爪与扒爪运动执行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扒爪运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臂和第二执行臂,所述的第一执行臂的一端与扒爪相连接,第一执行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执行臂与第一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座与第二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动座固定在炉体上,所述的扒爪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开口的筒状体,所述的筒状体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刮环。在炉体内设有刮渣机构,方便对铝液进行打渣,采用筒状的扒爪,能够在任意方向与炉壁接触,刮环更利于将炉壁上的渣推扒下来,刮环与扒爪可拆卸连接,方便刮环的更换,第一执行臂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可纵向移动,第二执行臂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可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扒爪位置的改变,灵活性强,整体设计合理。在上述的安全高效打渣炉中,所述的刮环为圆台形,且刮环的母线与轴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利于将炉壁上的渣推扒下来,在上述的安全高效打渣炉中,所述的刮环的上端开口形成上口,刮环的下端开口形成刮口,所述的上口的直径小于刮口的直径。在上述的安全高效打渣炉中,所述的扒爪的上部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第一执行臂相连接,所述的可拆卸连接件包括上套环和下套环,所述的上套环和下套环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的固定连接杆之间形成供铝渣通过的通口。扒爪与第一执行臂可拆卸连接,利于扒爪的更换。在上述的安全高效打渣炉中,所述的上套环与第一执行臂螺纹连接,所述的下套环与扒爪螺纹连接。在上述的安全高效打渣炉中,所述的刮环与扒爪螺纹连接,所述的刮环的上口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的扒爪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炉体内设有刮渣机构,方便对铝液进行打渣,采用筒状的扒爪,能够在任意方向与炉壁接触,刮环更利于将炉壁上的渣推扒下来,刮环与扒爪可拆卸连接,方便刮环的更换,第一执行臂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可纵向移动,第二执行臂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可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扒爪位置的改变,灵活性强,整体设计合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扒爪运动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扒爪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炉体1、扒爪2、第一执行臂3、第二执行臂4、第一驱动电机5、第一滑动座6、第二滑动座7、第二驱动电机8、刮环9、上口10、刮口11、上套环12、下套环13、固定连接杆14、通口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安全高效打渣炉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有刮渣机构,刮渣机构包括扒爪2,扒爪2与扒爪运动执行机构相连接,扒爪运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臂3和第二执行臂4,第一执行臂3的一端与扒爪2相连接,第一执行臂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5相连接,第一执行臂3与第一滑动座6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座6与第二滑动座7滑动连接,第二执行臂4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座6固定连接,第二执行臂4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8相连接,第二滑动座7固定在炉体1上,扒爪2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开口的筒状体,筒状体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刮环9。在炉体1内设有刮渣机构,方便对铝液进行打渣,更具体地说,将铝液充分搅拌,用扒爪2推扒炉底和炉壁,此时金属中的渣和附于炉底,炉壁的渣将上浮,将浮渣扒到炉门口附近,撒上打渣剂按1/1500-1/2500的比例,并轻轻搓动浮渣,尽量使渣中的铝分离出来,此时浮渣将由团状变成粉末状,将其扒出炉外的锅中。本申请采用筒状的扒爪2,能够在任意方向与炉壁接触,刮环9更利于将炉壁上的渣推扒下来,刮环9与扒爪2可拆卸连接,方便刮环9的更换,第一执行臂3在第一驱动电机5的作用下可纵向移动,第二执行臂4在第二驱动电机8的作用下可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扒爪2位置的改变,灵活性强,整体设计合理。其中,刮环9为圆台形,且刮环9的母线与轴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利于将炉壁上的渣推扒下来,刮环9的上端开口形成上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安全高效打渣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高效打渣炉,包括炉体(1),所述的炉体(1)内设有刮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渣机构包括扒爪(2),所述的扒爪(2)与扒爪运动执行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扒爪运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臂(3)和第二执行臂(4),所述的第一执行臂(3)的一端与扒爪(2)相连接,第一执行臂(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5)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执行臂(3)与第一滑动座(6)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座(6)与第二滑动座(7)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4)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座(6)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4)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8)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动座(7)固定在炉体(1)上,所述的扒爪(2)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开口的筒状体,所述的筒状体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刮环(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高效打渣炉,包括炉体(1),所述的炉体(1)内设有刮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渣机构包括扒爪(2),所述的扒爪(2)与扒爪运动执行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扒爪运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臂(3)和第二执行臂(4),所述的第一执行臂(3)的一端与扒爪(2)相连接,第一执行臂(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5)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执行臂(3)与第一滑动座(6)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座(6)与第二滑动座(7)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4)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座(6)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执行臂(4)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8)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动座(7)固定在炉体(1)上,所述的扒爪(2)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开口的筒状体,所述的筒状体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刮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高效打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环(9)为圆台形,且刮环(9)的母线与轴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林卓雷小洪关应深邹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钛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