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锰酞菁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属于 功能材料
技术介绍
酞菁的分子结构,与天然的卟啉、叶绿素、血红素结构相似,是由四个异n引哚环组成封闭的十六元环,环上碳和氮交替排列,形成一个有十八个7l电子的平面环状轮烯发色体系。酞菁苯环上十六个氢原子可以被卤素、磺酸基、硝基、胺基等取代,形 成取代酞菁,酞菁环中心有一个直径约为2.7x10—1()111的孔,两个氢原子可以被Na、 Mg、 Al、 Ca、 Fe、 Co、 Ni、 Cu、 Zn等金属离子取代,并与氮原子形成共价键,与 另外两个氮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十分稳定的金属络合物。取代酞菁中2, 3, 9, 10, 16, 17, 23, 24位被称为周边位置(卩位),1, 4, 8, 11, 15, 18, 22, 25位被称 为非周边位置(ot位),取代基的位置对酞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酞菁类化合物分子的十六轮烯共轭结构特征,使其具备本征导电的性质。此外, 酞菁类化合物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并具有广泛的光谱响应范围,从而决定了其优 越的光电性能。酞菁化合物在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锰酞菁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四胺基锰酞菁的制备(1)采用苯酐尿素法制备四硝基锰酞菁按四水合乙酸锰、四硝基邻苯二甲酸和尿素的摩尔比为1∶4∶40备料,与适量的催化剂四水合钼酸铵混合,并用研钵研磨均匀后,加入到500ml的三口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硝基苯溶剂,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中加热到180~200℃,同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反应5小时后冷却过滤,用甲醇清洗滤渣至无硝基苯气味;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用1mol/L盐酸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后再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煮沸、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烘干产物即为四硝基锰酞菁;(2)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悦,郑飞,顾峰,卢惠娜,张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