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的气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207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手的气环结构,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与机械手相连接,本体其中一表面上设有第一主气孔和第二主气孔,在本体该表面顺着边缘设有若干第一牙孔以及对应设于第一牙孔一侧的第二牙孔,该本体的另一表面凹设有第一气槽,该第一主气孔通过一第一连通孔与第一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一牙孔分别与第一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一气路,该本体侧面上凹设一第二气槽,该第二主气孔通过一第二连通孔与第二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二牙孔分别与第二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二气路,该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互不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避免机械手在旋转过程中,因气管打结、相互干涉摩擦而导致气管快速磨损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机械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手的
,尤指一种用于全自动平衡机之机械手上,便于连接气管,避免气管缠绕的气环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其中电机转子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受材料、制造工艺以及装配的影响,存在着初始不平衡量。带有过大不平衡量的电机转子在高速旋转工作时产生震动、噪音缩短产品寿命、甚至带来危险,因此必须对电机转子进行动平衡校正修正处理。用于电机的平衡校正设备可分为两大类,即手工校正转子动平衡机和全自动转子动平衡修正机。手工校正动平衡机成本低,生产效率也低,校正平衡过程依赖工人经验,所以平衡精度不高,且对转子的一次切削量较多,容易造成转子电气性能削弱使电机性能退化,所以很难满足高效优质的电机转子的生产需要,与此相比,全自动转子动平衡修正机生产效率高,平衡精度高,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全自动转子动平衡修正机能够对转子切削进行质量优化,但是机器设备价格较贵。目前随着我国电机业的发展,采用全自动转子动平衡修正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中,对转子的机械手搬运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把转子搬到其他工位的准确位置,所以,控制机械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目前用于平衡机机械手连接气缸的线管机构稳定性并不理想,气管不好走线,管线过多,容易搞混,缠绕在一起,导致气管快速磨损,而且结构比较复杂,在安装和维修便捷性上都是比较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机械手的气环结构,该结构有效避免机械手在旋转过程中,因气管打结、相互干涉摩擦而导致气管快速磨损现象的发生,有效保证了机械手密封不易漏气,从而提高了机械手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手的气环结构,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与机械手相连接,所述本体其中一表面上设有第一主气孔和第二主气孔,在本体该表面顺着边缘设有若干第一牙孔以及对应设于第一牙孔一侧的第二牙孔,各该第一牙孔和第二牙孔用以为机械手对应的气缸供气,该本体的另一表面凹设有第一气槽,该第一主气孔通过一第一连通孔与第一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一牙孔分别与第一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一气路,该本体侧面上凹设一第二气槽,该第二主气孔通过一第二连通孔与第二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二牙孔分别与第二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二气路,该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互不连通。所述本体为一环状结构,该本体设置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的一面分别与机械手相连接,该第一气槽环设于该本体边缘,在该第一气槽内侧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用以避免第一气槽的气体外漏,该第二气槽环设于该本体侧面,该第二气槽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中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各该第二密封圈用以避免第二气槽的气体外漏以及与第一气槽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所述第一主气孔垂直凹设于本体上,该第一主气孔与第一连通孔的其中一端相连通,该第一连通孔倾斜设于本体上,该第一连通孔的另一端向第一气槽延伸,且与第一气槽相连通。所述第二主气孔垂直凹设于本体上,该第二主气孔与一第二连通孔的其中一端相连通,该第二连通孔水平设于本体上,该第二连通孔的另一端向第二气槽延伸,且与第二气槽相连通。所述各第一牙孔分别垂直设于本体上,各该第一牙孔的底端分别通过一第一延伸孔与第一气槽相贯通。所述各第二牙孔分别垂直设于本体上,各该第二牙孔一侧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二延伸孔分别与第二气槽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通过在机械手上设置气环结构,经气环结构的第一主气孔和第二主气孔进气,再配合与第一主气孔相连通的第一气槽以及与第二主气孔相连通的第二气槽,向与第一气槽相连通的各对应第一牙孔以及与第二气槽相连通的各对应第二牙孔输气,最后经由各第一牙孔和第二牙孔向对应的气缸/气爪供气,进而有效避免机械手在旋转过程中,因气管打结、相互干涉摩擦而导致气管快速磨损现象的发生;其于第一气槽内侧的第一密封圈设置以及第二气槽两侧的第二密封圈设置,有效保证了机械手密封不易漏气,从而提高了机械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全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的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第一主气孔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第二主气孔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6中C-C的全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本体;11-第一主气孔;12-第二主气孔;13-第一牙孔;131-第一延伸孔;14-第二牙孔;141-第二延伸孔;15-第一气槽;16-第二气槽;17-第一连通孔;18-第二连通孔;19-螺孔;2-机械手;3-气缸;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机械手2的气环结构,包括一本体1,该本体1与机械手2相连接,本体1其中一表面上设有第一主气孔11和第二主气孔12,在本体1该表面顺着边缘设有若干第一牙孔13以及对应设于第一牙孔13一侧的第二牙孔14,各该第一牙孔13和第二牙孔14用以为机械手2对应的气缸3供气,该本体1的另一表面凹设有第一气槽15,该第一主气孔11通过一第一连通孔17与第一气槽15相连通,各该第一牙孔13分别与第一气槽15相连通,构成一第一气路,该本体1侧面上凹设一第二气槽16,该第二主气孔12通过一第二连通孔18与第二气槽16相连通,各该第二牙孔14分别与第二气槽16相连通,构成一第二气路,该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互不连通。如图1-7所示,本体1为一环状结构,该本体1设置第一气槽15和第二气槽16的一面分别与机械手2相连接,该第一气槽15环设于该本体1边缘,在该第一气槽15内侧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用以避免第一气槽15的气体外漏,该第二气槽16环设于该本体1侧面,该第二气槽16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中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各该第二密封圈用以避免第二气槽16的气体外漏以及与第一气槽15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避免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之间相互干扰。如图4所示,第一主气孔11垂直凹设于本体1上,该第一主气孔11与第一连通孔17的其中一端相连通,该第一连通孔17倾斜设于本体1上,该第一连通孔17的另一端向第一气槽15延伸,且与第一气槽15相连通。如图5所示,第二主气孔12垂直凹设于本体1上,该第二主气孔12与一第二连通孔18的其中一端相连通,该第二连通孔18水平设于本体1上,该第二连通孔18的另一端向第二气槽16延伸,且与第二气槽16相连通。如图2、3所示,各第一牙孔13分别垂直设于本体1上,各该第一牙孔13的底端分别通过一第一延伸孔131与第一气槽15相贯通;各第二牙孔14分别垂直设于本体1上,各该第二牙孔14一侧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二延伸孔141分别与第二气槽16相连通;各第一牙孔13与第二牙孔14分别对应成组设置,各组第一牙孔13和第二牙孔14分别通过气管连接到机械手2对应气缸3的两个气孔上,为各对应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手的气环结构,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与机械手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其中一表面上设有第一主气孔和第二主气孔,在本体该表面顺着边缘设有若干第一牙孔以及对应设于第一牙孔一侧的第二牙孔,各该第一牙孔和第二牙孔用以为机械手对应的气缸供气,该本体的另一表面凹设有第一气槽,该第一主气孔通过一第一连通孔与第一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一牙孔分别与第一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一气路,该本体侧面上凹设一第二气槽,该第二主气孔通过一第二连通孔与第二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二牙孔分别与第二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二气路,该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互不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的气环结构,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与机械手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其中一表面上设有第一主气孔和第二主气孔,在本体该表面顺着边缘设有若干第一牙孔以及对应设于第一牙孔一侧的第二牙孔,各该第一牙孔和第二牙孔用以为机械手对应的气缸供气,该本体的另一表面凹设有第一气槽,该第一主气孔通过一第一连通孔与第一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一牙孔分别与第一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一气路,该本体侧面上凹设一第二气槽,该第二主气孔通过一第二连通孔与第二气槽相连通,各该第二牙孔分别与第二气槽相连通,构成一第二气路,该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互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的气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环状结构,该本体设置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的一面分别与机械手相连接,该第一气槽环设于该本体边缘,在该第一气槽内侧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用以避免第一气槽的气体外漏,该第二气槽环设于该本体侧面,该第二气槽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中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鸿吉彬斌江玲齐绍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麒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