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19641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冷却液进口、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放气口和冷却液排放口,还包括冷却液主路,冷却液主路包括出液管和进液管,出液管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连接,进液管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液进口连接,出液管的第二端与进液管的第二端相连通,出液管与进液管的连通处设有热交换器;冷却液支路,冷却液支路与出液管连接,冷却液支路与减压器的减压器水道连通;补液辅路,补液辅路包括膨胀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通过一套闭式的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液在循环系统中循环利用,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降低了燃气发动机的试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发动机试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天然气发动机在试车座台试车时,多用水对天然气发动机进行冷却,从天然气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流过天然气减压器内部的水道,对流过减压器的天然气加热,以使天然气达到合适的温度,但是从减压器水道流出的水直接排放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水还容易造成天然气发动机内部锈蚀,产生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该冷却循环系统可实现冷却液循环利用,以防止冷却液浪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冷却液进口、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放气口和冷却液排放口,还包括:冷却液主路,所述冷却液主路包括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口连接,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进液管的连通处设有热交换器;冷却液支路,所述冷却液支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冷却液支路与减压器的减压器水道连通;补液辅路,所述补液辅路包括膨胀水箱,用于向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所述进液管补液。优选的,所述补液辅路还包括补液箱,所述补液箱设于所述减压器水道的出水口与所述膨胀水箱之间,并分别与两者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膨胀水箱设有第一上液位传感器和第一下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上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下液位传感器均与发动机ECU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补液箱设有第二上液位传感器和第二下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上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下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发动机ECU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液排放口通过排液管与所述补液箱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放气口通过放气管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通,所述膨胀水箱与大气相连通,所述放气管上设有二位三通阀,所述放气管与所述二位三通阀的一个阀位相连通,所述二位三通阀的另一个阀位连通有高压气管,所述高压气管上设有调压阀。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之间连通有冷却水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冷却液主路包括出液管和进液管,出液管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连接,进液管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液进口连接,出液管的第二端与进液管的第二端相连通,出液管与进液管的连通处设有热交换器,使得从冷却液可以在燃气发动机、出液管、热交换器和进液管之间循环流动;由于冷却液支路与出液管连接,冷却液支路与减压器的减压器水道连通,补液辅路上设有膨胀水箱和补液箱,使得从冷却液支路流出的冷却液能够流回进液管,再流进燃气发动机,从而所有的冷却液都能够循环利用,不会浪费掉,提高了冷却液利用率,降低了燃气发动机试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气发动机;2-进液管;3-出液管;4-热交换器;5-减压器;6-补液箱;7-膨胀水箱;8-二位三通阀;9-调压阀;10-高压气管;11-排液管;12-放气管;13-补液辅路;14-冷却液支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且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冷却液进口、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放气口和冷却液排放口,还包括:冷却液主路,冷却液主路包括出液管3和进液管2,出液管3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连接,进液管2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液进口连接,出液管3的第二端与进液管2的第二端相连通,出液管3与进液管2的连通处设有热交换器4;冷却液支路14,冷却液支路14与出液管3连接,冷却液支路14与减压器5的减压器水道连通,减压器水道的出水口连通有补液箱6,补液箱与膨胀水箱7相连通;补液辅路13,补液辅路13包括膨胀水箱7,用于向位于热交换器4内的进液管2补充冷却液。燃气发动机1试车时,从燃气发动机1的出液管3流出的冷却液流到热交换器4中,由热交换器4冷却降温后,再从进液管2流回到燃气发动机1中;从冷却液支路14流出的冷却液经过减压器5的水道后,流进补液箱6中,从补液箱6流至膨胀水箱7内,膨胀水箱7内的冷却液由补液辅路13流至进液管2中回到燃气发动机1,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从而避免了冷却液直接排放,白白浪费的问题,提高了冷却液利用率,降低了燃气发动机试车成本。其中,膨胀水箱7与大气相连通,膨胀水箱7通过放气管12与燃气发动机1上部的放气口相连通,放气管12上设有二位三通阀8,二位三通阀8的一个阀位与放气管12相连通,另一个阀位连通有高压气管10,高压气管10上设有调压阀9。燃气发动机1的冷却液排放口通过排液管11与补液箱6相连通。当二位三通阀8连通膨胀水箱7与放气口时,冷却循环系统中的气体从放气口流出,经过放气管12流至膨胀水箱7中,再由膨胀水箱7流通至大气中,以防止气体对冷却液的流动产生阻碍,同时,膨胀水箱7收集随气体流出的冷却液,防止冷却液浪费。当二位三通阀8连通高压气管10与放气口时,高压气管10内的压缩空气通过调压阀9增压稳压后,通过放气口进入燃气发动机1内部,吹动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从冷却液排放口流出燃气发动机1,再通过排液管11流至补液箱6中,以回收利用冷却液。膨胀水箱7设有第一上液位传感器和第一下液位传感器,第一上液位传感器和第一下液位传感器均与发动机ECU电连接,如果膨胀水箱7的液位高压设定液位,在发动机ECU控制下,补液箱6停止给膨胀水箱7供水,以防止冷却液溢出膨胀水箱7,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膨胀水箱7的液位低于设定液位,在发动机ECU控制下,补液箱6中的冷却液流至膨胀水箱7中,但是如果膨胀水箱7仍然得不到充足的冷却液,在发动机ECU控制下,发动机ECU断电,燃气发动机1停止运行,以免燃气发动机1过热而造成拉缸。补液箱6设有第二上液位传感器和第二下液位传感器,补液箱6连通有水池,第二上液位传感器和第二下液位传感器均与发动机ECU电连接,如果补液箱6的液位高压设定液位,水池在发动机ECU控制下,停止给补液箱6供水,以防止冷却液溢出补液箱6,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补液箱6的液位低于设定液位,在发动机ECU控制下,水池中的冷却液流动至补液箱6中,补足补液箱6的液位。热交换器4的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之间连通有冷却水塔13,以便于热交换器4中的水快速降温。本技术的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所用的冷却液为荧光防冻液,可有效避免冷却循环系统中的水路冻裂和燃气发动机机体锈蚀,便于检漏,提高了循环系统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通过一套闭式的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液在循环系统中循环利用,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降低了燃气发动机的试车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冷却液进口、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放气口和冷却液排放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液主路,所述冷却液主路包括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口连接,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进液管的连通处设有热交换器;冷却液支路,所述冷却液支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冷却液支路与减压器的减压器水道连通;补液辅路,所述补液辅路包括膨胀水箱,用于向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所述进液管补液。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冷却液进口、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放气口和冷却液排放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液主路,所述冷却液主路包括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口连接,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进液管的连通处设有热交换器;冷却液支路,所述冷却液支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冷却液支路与减压器的减压器水道连通;补液辅路,所述补液辅路包括膨胀水箱,用于向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所述进液管补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辅路还包括补液箱,所述补液箱设于所述减压器水道的出水口与所述膨胀水箱之间,并分别与两者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箱设有第一上液位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恩坡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