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174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塑料挤出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其特征在于:基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主料通道和辅料通道,主料通道的主料进口位于进料端面上且与主料出料口连通,主料通道的主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辅料通道的辅料进口位于基体的外侧面上且与辅料出料口连通,辅料通道的辅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且位于主料出口与所述进料端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解决了现有双层挤出机无法共挤出内薄外厚的双层共挤产品的技术问题,使用该分流器后,在交替生产内薄外厚和内厚外薄的双层共挤产品时,难度小,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挤出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
技术介绍
在塑料加工行业中,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双层共挤产品越来越多,双层共挤产品是指产品具有双层层状结构,而这双层层状结构是通过同时挤出成型的。双层共挤产品的生产通常会用到双层挤出机,双层挤出机包括主机、辅机和机头,为了使主机和辅机挤出的塑料熔体各自按照一定的规律流动、最后形成双层结构,通常会于机头内设置分流器。现有的分流器如图7所示,其包括一个基体1,基体1的外侧面上设有一些沿轴向的导流槽3,安装使用时,于基体1内侧放置模具4,主料出料口5对准基体1的端部,辅料出料口2对准基体1的外侧面,基体1靠近主料出料口5的一端为进料端、远离主料出料口5的一端为出料端。共挤出时,主机挤出的塑料熔体沿B所示的方向流动,即沿着模具4朝向基体1出料端流动,流动至基体1与模具4之间,最后成型为内层塑料;辅机挤出的塑料熔体沿A所示的方向流动,即沿着导流槽3先朝向基体1进料端流动,再沿着基体1进料端朝向模具4流动,流动至基体1的内侧时,再沿着基体1的内侧朝向基体1出料端流动,最后成型为外层塑料,形成双层共挤出产品。现有双层共挤出产品的外层塑料通常带有颜色、起标识的作用,内层塑料起绝缘的作用。为了节省材料,外层塑料非常薄,只要颜色足够深即可;而为了保证绝对的绝缘性,相对于外层塑料而言,内层塑料的厚度会更大一些。因此,在目前的设计中,主机的挤出量都要大于辅机的挤出量,以挤出内厚外薄的双层共挤产品。然而,目前市场上对一些共挤出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其具有较好的阻燃性,阻燃性主要体现在外层塑料上,由此可以保护整个共挤产品,如果外层塑料太薄,其容易被烧毁而无法达到阻燃的目的,因此,为了适应这种高阻燃性的要求,必须将双层共挤产品的外层塑料设计得较厚,通常厚于内层塑料,但这与现有双层挤出机的结构是相悖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企业已经想到了重新设计机头,在进行内薄外厚和内厚外薄两种产品交替生产时,便重复性地更换相应的机头。然而,机头体积庞大,更换难度大,重复更换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机头结构复杂,重新设计、制造较为困难,耗费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以解决现有双层挤出机无法共挤出内薄外厚的双层共挤产品的技术问题,使用该分流器后,在交替生产内薄外厚和内厚外薄的双层共挤产品时,难度小,生产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基础方案: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其特征在于:基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主料通道和辅料通道,主料通道的主料进口位于进料端面上且与主料出料口连通,主料通道的主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辅料通道的辅料进口位于基体的外侧面上且与辅料出料口连通,辅料通道的辅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且位于主料出口与所述进料端之间。上述基础方案中的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主料是指主机挤出的塑料熔体,辅料是指辅机挤出的塑料熔体;基体的内侧面是指靠近模具一侧的表面,基体的外侧面是指远离模具一侧的表面;基体的进料端是指靠近主料出料口的一端,基体的出料端是指远离主料出料口的一端;基体的轴向是指基体进料端指向基体出料端的方向;使用时,辅料出料口对准基体的外侧面,主料出料口对准基体的端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保持现有双层挤出机的结构设计不变,主料挤出后从基体的进料端通过主料通道进入至模具与基体的内侧面之间;辅料挤出后从基体的外侧面通过辅料通道进入至模具与基体的内侧面之间;另外,基体进料端的内侧与模具的表面相抵形成线密封,避免进入至基体内侧面与模具之间的塑料熔体朝向基体进料端流动。控制辅料先挤出,辅料沿基体的径向流向模具,由于基体进料端的内侧与模具的表面已形成线密封,因此辅料会沿着模具表面朝向基体的出料端流动;当辅料流经主料出口时,再挤出主料,由于辅料在靠近基体进料端一侧的径向上对主料进行了阻拦,即从辅料出口流出的辅料对主料有一个阻力作用,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主料会朝向远离该阻力的方向流动,即沿着辅料流动的方向流动。而此时辅料已经超前沿着模具表面、即在内层流动,因此主料只能沿着辅料的外表面、即在外层流动,最后成型为内层为辅料、外层为主料的双层结构,即形成内薄外厚的双层结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主料和辅料不会相互穿插、融合,两者的流动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涉,而是各自独立地流动,最后形成合格的双层结构。由上述可得,当需要交替生产内薄外厚和内厚外薄的双层共挤产品时,只需要将现有的分流器更换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流器即可,而无需重新设计、制造、更换机头。另外,分流器相比挤出机机头而言,其只是机头上的一个小零件,更换起来快捷、方便,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分流器后,前述两种双层共挤产品的交替生产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优选方案一:所述主料通道至少有三个,至少三个主料通道的主料进口和主料出口均沿垂直于基体轴向的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可将主料分散开,使得主料成型后厚度均匀。优选方案二:基于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一,所述辅料通道至少有三个,至少三个辅料通道的辅料进口和辅料出口均沿垂直于基体轴向的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可将辅料分散开,使得辅料成型后厚度均匀。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基体外侧面上设有沟槽,所述至少三个辅料通道的辅料进口均位于沟槽内。沟槽对辅料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辅料沿着基体的外侧面四处流动而无法通过辅料进口进入至模具与基体内侧面之间。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沟槽的一侧设有注料槽,注料槽与沟槽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导料槽连通。辅料出料口对准注料槽将辅料挤出,辅料再沿着多个导料槽流入至沟槽内,从而将辅料分散于沟槽内,便于辅料均匀地通过各个辅料进口,进一步使得辅料成型后厚度均匀。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沟槽的底端沿沟槽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凸起,凸起的高度低于沟槽的深度,凸起位于所述导料槽与辅料进口之间。凸起对从导料槽流过来的辅料起到一个阻挡的作用,使得辅料会向两侧分散,而辅料本身具有向前的初速度,因此,辅料在分散的过程中会越过凸起,最后以分散的状态穿过辅料进口,进一步使得辅料成型后厚度均匀。优选方案六:基于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或优选方案三至五中的任意一项,所述主料进口与基体内侧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3mm。主料从主料出料口向基体端部的运动是沿着模具的表面进行的,若该间隔距离过长,则会导致主料从模具表面流动至主料进口的距离过长,主料在模具与主料进口之间的台阶上产生湍流,不便于主料穿过主料进口;而若该间隔距离过短,不便于主料进口的加工。优选方案七:基于优选方案六,所述基体为圆筒状。便于生产双层共挤出管材,如电线的双层共挤绝缘层。优选方案八:基于优选方案六,所述基体为长方体板状。便于生产双层共挤出板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其特征在于:基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主料通道和辅料通道,主料通道的主料进口位于进料端面上且与主料出料口连通,主料通道的主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辅料通道的辅料进口位于基体的外侧面上且与辅料出料口连通,辅料通道的辅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且位于主料出口与所述进料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其特征在于:基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主料通道和辅料通道,主料通道的主料进口位于进料端面上且与主料出料口连通,主料通道的主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辅料通道的辅料进口位于基体的外侧面上且与辅料出料口连通,辅料通道的辅料出口位于基体的内侧面上且位于主料出口与所述进料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通道至少有三个,至少三个主料通道的主料进口和主料出口均沿垂直于基体轴向的方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通道至少有三个,至少三个辅料通道的辅料进口和辅料出口均沿垂直于基体轴向的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共挤出用分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淋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