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减震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8253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减震器及其制造方法,涉及车辆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第一绝缘套与第一吊耳固定连接,活塞杆上安装有外弹簧,活塞杆穿过油缸盖、密封圈、第三绝缘套、第一电极板进入油缸,所述活塞端面上开设有通油孔,油缸与第二电极板之间通过第四绝缘套固定安装,油缸的内部装有纳米混合油,油缸的外围涂抹一层绝缘材料,油缸上下端分别穿过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椐车载重量以及车辆行驶中所受到的压力,调整电压改变纳米混合油粘稠度数,使减震器压缩或复原速度变慢或变快,达到智能减震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减震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根据车辆所受重力的大小而智能调节阻尼力减震器。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中所产生的震动、冲击力,会对车辆造成一定的损害,减少车辆的使用寿命,还会给车辆驾乘者带来不适,严重时会危及车辆驾乘者的生命安全。传统减震器依靠弹性结构来吸收衰减所受到的震动冲击力。如弹簧、橡胶及其制品。其缺点是不会因受到外力的大小而自动改变速度值,不能更好的起到减震效果。传统减震器主要结构有活塞杆、活塞头、弹簧、油缸、液压油,活塞头有通油孔、阀片。当车辆在行驶中受到的震动冲击力压缩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活塞头在油缸内由上向下运动,活塞头下的液压油空间被压缩,受到压力下的液压油通过活塞头上的通油孔冲开活塞头上的阀片流向活塞上端。液压油流动受通油孔节流,阻尼器被压缩产生压缩阻尼力。当减震器复位时,活塞杆连同活塞头和活塞头上的阀片由下向上运动,在活塞头下端液压油受到真空力,在活塞头上端液压油受到大气压力下通过活塞头上的通油孔冲开活塞头上的阀片流向活塞上端。达到减震效果。传统减震器其缺点是不会因受到外力的大小而改变速度值,不能更好的起到减震效果。无论压缩、复原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都受到通油孔直径的大小、液压油的浓度、速度值的限制,当阻尼器通油孔直径一定、油的浓度一定时,其产生的速度值一定。其缺点是当车辆受到的冲击力大小不定,其速度值不会因冲击力的大小而自动改变,所以其减震效果效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减震器,解决了传统减震器不会因受到外力的大小而改变速度值,不能更好的起到减震效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减震器,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第一绝缘套与第一吊耳固定连接,活塞杆上安装有外弹簧,活塞杆穿过油缸盖、密封圈、第三绝缘套、第一电极板进入油缸,进入油缸的活塞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内弹簧、弹簧托板、活塞和第二锁紧缧丝,外弹簧通过第二绝缘套与油缸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端面上开设有通油孔,活塞圆柱面上安装绝缘材料密封圈,油缸与第二电极板之间通过第四绝缘套固定安装,第二电极板的下端安装第二吊耳,油缸的内部装有纳米混合油,油缸的外围涂抹一层绝缘材料,油缸上下端分别穿过的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导线分别与时速表、压力传感器和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吊耳与第一绝缘套通过第一锁紧缧丝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第一电极板之间为滑动接触。所述油缸与第二吊耳之间通过第五绝缘套固定连接。所述油缸与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之间用绝缘材料隔离。智能减震器的制造方法,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端,安装吊耳,吊耳和活塞杆之间用绝缘材料固定安装;在吊耳和油缸盖之间活塞杆上安装有弹簧,活塞杆穿过端盖、密封圈、绝缘套、电极板进入油缸,进入油缸的活塞杆按序分别安装內弹簧、弹簧托板、活塞和锁紧缧丝;在活塞端面上开有通油孔,在活塞圆柱面上安装绝缘材料密封圈,在油缸的另-端安装另-抉电极板,另-抉电极板和油缸之间用绝缘材料固定安装,在油缸内另-抉电极板下端安装另-只吊耳,另-只吊耳和油缸之间用绝缘材料固定安装,其中正、负电极板的极柱从油缸引岀时,极柱和油缸均用绝缘材料隔离,活塞杆穿过电极板是滑动接触,正、负电场中的任一极均可通过滑动接触的电极板、活塞杆把电场传递到活塞上,在油缸外涂上一层绝缘材料。(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减震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纳米混合油在电场的作用下,可改变粘稠度的特性,且纳米混合油会根椐施加电场的大、小自动转换粘稠度数。2、根椐车载重量,调整电压改变纳米混合油粘稠度数,使减震器压缩或复原速度变慢或变快,达到智能减震器的目的。3、与计算机协作,由计算机、压力传感器、时速表、控制器等测岀行驶中的车辆瞬间所受的压力,瞬间自动调控电场强度,改变纳米混合油粘稠度数,达到智能减震器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右视图。第一吊耳1、活塞杆2、第一锁紧缧丝3、第一绝缘套4、外弹簧5、油缸盖6、第二绝缘套7、绝缘涂层8、油缸9、密封圈10、第三绝缘套11、第一电极板12、纳米混合油13、内弹簧14、弹簧托板15、密封圈16、活塞17、通油孔18、第二锁紧缧丝19、第四绝缘套20、第二电极板21、第五绝缘套22、第二吊耳23、第一电极极柱24、第二电极极柱25、控制器26、计算机27、时速表28、压力传感器29、蓄电池30、导线3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智能减震器,包括活塞杆2和活塞17,所述活塞杆2上端通过第一绝缘套4与第一吊耳1固定连接,第一吊耳1与第一绝缘套4通过第一锁紧缧丝3固定连接,活塞杆2上安装有外弹簧5,活塞杆2穿过油缸盖6、密封圈10、第三绝缘套11、第一电极板12进入油缸9,活塞杆2与第一电极板12之间为滑动接触,进入油缸9的活塞杆2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内弹簧14、弹簧托板15、活塞17和第二锁紧缧丝19,外弹簧5通过第二绝缘套7与油缸9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7端面上开设有通油孔18,活塞17圆柱面上安装绝缘材料密封圈16,油缸9与第二电极板21之间通过第四绝缘套20固定安装,第二电极板21的下端安装第二吊耳23,油缸9与第二吊耳23之间通过第五绝缘套22固定连接,油缸9的内部装有纳米混合油13,纳米混合油13的粘稠度随着第一电极板12和第二电机板21的电场强度变化而变化,油缸9的外围涂抹一层绝缘材料8,油缸9上下端分别穿过的第一电极极柱24和第二电极极柱25通过导线31与控制器26连接,并且油缸9与第一电极极柱24和第二电极极柱25之间用绝缘材料隔离,控制器26通过导线31与计算机27连接,计算机27通过导线31分别与时速表28、压力传感器29和蓄电池30连接。第一吊耳1、活塞杆2、第一锁紧缧丝3、第一绝缘套4、外弹簧5、油缸盖6、第二绝缘套7、绝缘涂层8、油缸9、密封圈10、第三绝缘套11、第一电极板12、纳米混合油13、内弹簧14、弹簧托板15、密封圈16、活塞17、通油孔18、第二锁紧缧丝19、第四绝缘套20、第二电极板21、第五绝缘套22、第二吊耳23、第一电极极柱24、第二电极极柱25、控制器26、计算机27、时速表28、压力传感器29、蓄电池30、导线31。一种智能减震器制造方法,在智能减震器活塞杆2上端,安装第一吊耳1,第一吊耳1和活塞杆2之间用第一绝缘套4固定安装。第一吊耳1用第一锁紧缧丝3固定安装在活塞杆2上的第一绝缘套4上。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201610958744.html" title="一种智能减震器及其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智能减震器及其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减震器,包括活塞杆和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第一绝缘套与第一吊耳固定连接,活塞杆上安装有外弹簧,活塞杆穿过油缸盖、密封圈、第三绝缘套、第一电极板进入油缸,进入油缸的活塞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内弹簧、弹簧托板、活塞和第二锁紧缧丝,外弹簧通过第二绝缘套与油缸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端面上开设有通油孔,活塞圆柱面上安装绝缘材料密封圈,油缸与第二电极板之间通过第四绝缘套固定安装,第二电极板的下端安装第二吊耳,油缸的内部装有纳米混合油,油缸的外围涂抹一层绝缘材料,油缸上下端分别穿过的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导线分别与时速表、压力传感器和蓄电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减震器,包括活塞杆和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第一绝缘套与第一吊耳固定连接,活塞杆上安装有外弹簧,活塞杆穿过油缸盖、密封圈、第三绝缘套、第一电极板进入油缸,进入油缸的活塞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内弹簧、弹簧托板、活塞和第二锁紧缧丝,外弹簧通过第二绝缘套与油缸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端面上开设有通油孔,活塞圆柱面上安装绝缘材料密封圈,油缸与第二电极板之间通过第四绝缘套固定安装,第二电极板的下端安装第二吊耳,油缸的内部装有纳米混合油,油缸的外围涂抹一层绝缘材料,油缸上下端分别穿过的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导线分别与时速表、压力传感器和蓄电池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与第一绝缘套通过第一锁紧缧丝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与第一电极板之间为滑动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双鹿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