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6951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导体单元,包含基板;位于基板上方的缓冲结构;通道层,具有第一带隙,且位缓冲结构上方,包含第一部分及第一凸起部,其中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一部分之上,且具有第一顶面和连接第一顶面的第一倾斜侧面;阻障层,具有第二带隙大于第一带隙,且位于通道层上方,包含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凸起部,其中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之上,第二凸起部覆盖第一凸起部的第一顶面,且具有第二顶面和连接第二顶面的第二倾斜侧面,第二倾斜侧面平行于第一倾斜侧面;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凸起部上方;以及第二电极,位于阻障层的第二部分上方,且与第一电极相互分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凸起部的半导体元件。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高频高功率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以氮化镓为材料的半导体元件,如氮化铝镓-氮化镓(AlGaN/GaN),因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可于高频、高功率及高温工作环境下操作的元件特性,故广泛应用在电源供应器(powersupply)、DC/DC整流器(DC/DCconverter)、DC/AC变频器(AC/DCinverter)、电子产品、不断电系统、汽车、马达、风力发电等产品或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单元,包含基板;位于基板上方的缓冲结构;通道层,具有第一带隙,且位缓冲结构上方,包含第一部分及第一凸起部,其中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一部分之上,且具有第一顶面和连接第一顶面的第一倾斜侧面;阻障层,具有第二带隙大于第一带隙,且位于通道层上方,包含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凸起部,其中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之上,第二凸起部覆盖第一凸起部,且具有第二顶面和连接第二顶面的第二倾斜侧面,第二倾斜侧面平行于第一倾斜侧面;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凸起部上方;以及第二电极,位于阻障层的第二部分上方,且与第一电极相互分隔。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的上视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单元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2B为图2A沿剖线FF’的剖面示意图;图2C为图2A沿剖线FF’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半导体单元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3B为图3A沿剖线GG’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A阳极C阴极E区域FF’、GG’剖线S半导体元件S70源极垫S80漏极垫S90栅极垫1、2、3半导体单元10、10’基板20、20’成核层30、30’缓冲结构40、40’通道层50、50’阻障层60、60’隔绝层70源极80漏极90栅极401、401’第一凸起部403、403’第一部分501、501’第二凸起部503、503’第二部分401a、401a’第一倾斜侧面401b第三倾斜侧面401c、401c’第一顶面501a、501a’第二倾斜侧面501b第四倾斜侧面501c、501c’第二顶面403s、403s’、503s、503s’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将伴随着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附图中,元件的形状或厚度可扩大或缩小。需特别注意的是,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元件,可以是熟习此技术的人士所知的形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S的上视图。半导体元件S例如为三端点的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元件S包含源极垫S70、漏极垫S80、栅极垫S90和至少一个半导体单元1。半导体单元1例如是场效晶体管,具体来说可以是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第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单元1包括与源极垫S70电连接的源极70、与漏极垫S80电连接的漏极、与栅极垫S90电连接的栅极90,以及半导体叠层(未标示),叠层的材料、位置与外观设计可依实际的需求而做调整。此外,半导体元件S所包含的至少一半导体单元1也可被其他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单元所取代。请参阅图2A至图2B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单元2。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单元2可以用于取代图1的半导体单元1以形成半导体元件S。为了清楚说明半导体单元2的细部结构,图2A绘示了半导体单元2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放大位置如图1的区域E所示,图2B绘示了图2A沿剖线FF’的剖面示意图。半导体单元2例如为常关型晶体管,包括基板10、成核层20、缓冲结构30、通道层40、阻障层50、隔绝层60、源极70、漏极80、栅极90。其中,成核层20与缓冲结构30依序位于基板10的上方;通道层40具有第一带隙,缓冲结构包含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一部分403,其中,第一部分403位于缓冲结构30的上方,而第一凸起部401位于第一部分403之上;阻障层50位于通道层40上方,具有第二带隙,且第二带隙大于第一带隙,包含第二凸起部501以及第二部分503,其中第二凸起部501位于第一凸起部401之上,而第二部分503位于第一部分403之上并位于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501之间;隔绝层60位于阻障层50上方;栅极90位于第二凸起部501的上方;源极70以及漏极80位于第二部分503的上方,且与栅极90相互分隔。在形成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单元2时,首先提供基板10。基板10例如为硅基板,厚度约为600~1500um。基板10本身的材料可包含半导体材料,例如为硅(Si)、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或是金属氧化物,例如是蓝宝石(sapphire)。也可选择性的掺杂物质于基板10中,以形成导电基板或不导电基板,以硅基板(Si)基板而言,其掺杂物可为硼(P)或镁(Mg)。接着,将上述的成核层20以外延方式成长于基板10的(111)面上,并沿{0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半导体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单元,包含:基板;缓冲结构,位于该基板上方;通道层,具有第一带隙,且位于该缓冲结构上方,包含第一部分及第一凸起部,其中该第一凸起部位于该第一部分之上,且具有第一顶面和第一倾斜侧面连接该第一顶面;阻障层,具有第二带隙大于该第一带隙,且位于该通道层上方,包含第二部分及第二凸起部,其中该第二部分位于该第一部分之上,该第二凸起部覆盖该第一凸起部的第一顶面,且具有第二顶面和第二倾斜侧面连接该第二顶面,该第二倾斜侧面平行于该第一倾斜侧面;第一电极,位于该第二凸起部上方;以及第二电极,位于该阻障层的该第二部分上方,且与该第一电极相互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8 TW 1041283231.一种半导体单元,包含:基板;缓冲结构,位于该基板上方;通道层,具有第一带隙,且位于该缓冲结构上方,包含第一部分及第一凸起部,其中该第一凸起部位于该第一部分之上,且具有第一顶面和第一倾斜侧面连接该第一顶面;阻障层,具有第二带隙大于该第一带隙,且位于该通道层上方,包含第二部分及第二凸起部,其中该第二部分位于该第一部分之上,该第二凸起部覆盖该第一凸起部的第一顶面,且具有第二顶面和第二倾斜侧面连接该第二顶面,该第二倾斜侧面平行于该第一倾斜侧面;第一电极,位于该第二凸起部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天璟张宗正
申请(专利权)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