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架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1379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包括行走装置、支撑底座以及支撑立柱,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安装于所述架车装置的底部,并能够带动所述架车装置沿轨道自由移动,所述支撑底座架设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方,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多根带有调节装置以及支撑块的支撑立柱,以支撑轨道车辆车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有多个所述架车装置的轨道车辆车体架车系统。在需要对轨道车辆车体架起时,所述多个架车装置被移至轨道车辆车体的各个位置,将各部件集中于所述多个架车装置上,以对轨道车辆车体边梁加以支撑和固定,从而避开了轨道车辆车体的枕梁区域,在无需拆除车体设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轨道车辆车体的架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对轨道车辆枕梁区域进行检查操作时,通过将轨道车辆车体架起的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架车系统
技术介绍
在维修厂对轨道车辆进行检修的过程中,车体与转向架需分离后检修,车体检修时,依靠架台车支撑在枕梁空气弹簧区域支撑车体,这种情况下存在有以下问题,如果需要对枕梁进行检查、操作,那么,架车装置占据了枕梁区域,无法对枕梁进行检查,现行的解决办法是拆除中部设备在车体中部横梁部位支撑车体,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如下缺点:需拆除车辆中部所有设备,拆、装设备导致检修周期增加,人工成本增加;拆除设备时,螺栓、垫片、螺母等不能重复利用,需用新件代替,导致检修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在车体边梁处架车,在无需拆除中部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对车体枕梁进行检查的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包括行走装置、支撑底座以及支撑立柱,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安装于所述架车装置的底部,并能够带动所述架车装置沿轨道自由移动,所述支撑底座架设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方,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两两相对的四根所述支撑立柱,在每一个支撑立柱上设置有调节装置以及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用以支撑轨道车辆车体的轨道车辆车体边梁,并能够在所述调节装置的的作用下在朝向或背离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的方向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支撑底梁,在每一条所述支撑底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支撑立柱。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内侧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的形状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的外侧和底部的轮廓相对应,使其能够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的外侧和底部的轮廓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压紧调整杆以及调整块,所述调整块在所述压紧调整杆的带动下在朝向或背离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的方向上移动,而所述调整块又与所述支撑块相连接,从而使得两者能够同步地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调整杆通过旋转的方式驱动所述调整块的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具有直立面,分别设置于同一条支撑底梁两端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柱上的两个支撑面的直立面之间间隔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两侧边梁之间的距离;而所述两个支撑块的支撑面的直立面之间隔的最小距离则不大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两侧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面上覆盖有弹性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橡胶垫通过沉头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块的支撑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两条支撑底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枕梁的宽度,进一步地,在位于同一条支撑底梁两端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垂向支撑梁,每一个所述垂向支撑梁都与所述两个支撑立柱的其中一个相邻,该所述垂向支撑梁在朝向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立柱的侧面上设置有横向压紧装置,所述横向压紧装置能够在朝向或背离与之相邻的所述支撑立柱的方向上伸长或缩短。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压紧装置包括横向压紧头部、横向调节杆以及横向支座,其中,所述横向压紧头部与所述横向调节杆的一端连接,而所述横向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并与所述横向支座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横向调节杆或所述横向压紧头部,所述横向压紧头部能够在朝向或背离与之相邻的所述支撑立柱的方向上移动。进一步地,在所述垂向支撑梁的顶部还进一步设置有垂向压紧装置,所述垂向压紧装置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提升或降低,所述垂向压紧装置的位置与架设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端部的一对小横梁之间的车体支撑纵梁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垂向压紧装置包括垂向压紧头部以及垂向调节杆,其中,所述垂向压紧头部与所述垂向调节杆的一端连接,而所述垂向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并与所述垂向支撑梁的顶部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垂向调节杆或所述垂向压紧头部,所述垂向压紧头部得以在竖直方向上提升或降低。其次,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文所述的架车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架车系统包括3个如上文所述的架车装置,所述3个架车装置分别地用于架设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两端和中部。进一步地,用于架设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两端的2个所述架车装置分别位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两端的枕梁区域。再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系统,其包括1个第一架车装置以及2个第二架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架车装置用于架设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中部;而所述第二架车装置则用于架设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两端。在所述第二架车装置中,其两条支撑底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枕梁的宽度,在位于同一条支撑底梁两端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垂向支撑梁,每一个所述垂向支撑梁都与所述两个支撑立柱的其中一个相邻,该所述垂向支撑梁在朝向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立柱的侧面上设置有横向压紧装置,所述横向压紧装置能够在朝向或背离与之相邻的所述支撑立柱的方向上伸长或缩短。进一步地,用于架设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两端的2个所述第二架车装置分别位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两端的枕梁区域,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枕梁位于所述第二架车装置的两条支撑底梁之间,本技术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架车系统包括有多个能够沿轨道行走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在需要对轨道车辆车体架起时,所述多个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被合理地移至轨道车辆车体的两端和中部的合理位置,在满足车体强度的前提下,将各部件集中在所述多个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上,所述这些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对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加以支撑和固定,从而避开了轨道车辆车体的枕梁区域,以此实现在无需拆除车体设备的前提下对轨道车辆车体的架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检修周期,也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所述多个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通过在轨道上自由移动,实现了在不同胎位架车的可行性。附图说明从对说明本技术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架车装置架起轨道车辆车体的仰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架车装置架起轨道车辆车体中部的仰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架车装置架起轨道车辆车体中部的仰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行走装置1支撑底座2支撑底梁21支撑立柱3调节装置31压紧调整杆311调整块312支撑块32支撑面33弹性橡胶垫34垂向支撑梁4横向压紧装置5横向压紧头部51横向调节杆52横向支座53垂向压紧装置6垂向压紧头部61垂向调节杆62第一架车装置8第二架车装置8’轨道车辆车体9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轨道车辆车体枕梁92小横梁93车体支撑纵梁94螺栓9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架车系统进行说明。如图3、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包括行走装置1、支撑底座2以及支撑立柱3,其中,所述行走装置1安装于所述架车装置的底部,并能够带动所述架车装置沿轨道自由移动,所述支撑底座2架设于所述行走装置1上方,在所述支撑底座2上设置两两相对的四根所述支撑立柱3,在每一个支撑立柱上设置有调节装置31以及支撑块32,所述支撑块32用以支撑轨道车辆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架车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1)、支撑底座(2)以及支撑立柱(3),其中,所述行走装置(1)安装于所述架车装置的底部,并能够带动所述架车装置沿轨道自由移动,所述支撑底座(2)架设于所述行走装置(1)上方,在所述支撑底座(2)上设置两两相对的四根所述支撑立柱(3),在每一个支撑立柱上设置有调节装置(31)以及支撑块(32),所述支撑块(32)用以支撑轨道车辆车体(9)的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并能够在所述调节装置(31)的作用下在朝向或背离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的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1)、支撑底座(2)以及支撑立柱(3),其中,所述行走装置(1)安装于所述架车装置的底部,并能够带动所述架车装置沿轨道自由移动,所述支撑底座(2)架设于所述行走装置(1)上方,在所述支撑底座(2)上设置两两相对的四根所述支撑立柱(3),在每一个支撑立柱上设置有调节装置(31)以及支撑块(32),所述支撑块(32)用以支撑轨道车辆车体(9)的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并能够在所述调节装置(31)的作用下在朝向或背离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的方向上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2)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支撑底梁(21),在每一条所述支撑底梁(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支撑立柱(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32)的内侧具有支撑面(33),所述支撑面(33)的形状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的外侧和底部的轮廓相对应,使其能够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的外侧和底部的轮廓紧密贴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1)包括压紧调整杆(311)以及调整块(312),所述调整块(312)在所述压紧调整杆(311)的带动下在朝向或背离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的方向上移动,而所述调整块(312)又与所述支撑块(32)相连接,从而使得两者能够同步地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调整杆(311)通过旋转的方式驱动所述调整块(312)的运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33)具有直立面,分别设置于同一条支撑底梁(21)两端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柱(3)上的两个支撑面(33)的直立面之间间隔的最大距离大于位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9)两侧的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之间的距离;而所述两个支撑块(32)的支撑面(33)的直立面之间隔的最小距离则不大于位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9)两侧的所述轨道车辆车体边梁(91)之间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面(33)上覆盖有弹性橡胶垫(34)。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垫(34)通过沉头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块(32)的支撑面(33)上。9.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支撑底梁(2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枕梁(92)的宽度。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同一条支撑底梁(21)两端的两个所述支撑立柱(3)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垂向支撑梁(4),每一个所述垂向支撑梁(4)都与所述两个支撑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成户迎灿吴双连丁叁叁田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