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6688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8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包括,门体、与门体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门体包括,可拆卸的门框组件和安装在门框组件上的门面,所述门框组件由多个型材件拼装形成,至少部分型材件的内部设有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不同型材件连接,并使相邻型材件形成相对固定的可拆卸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门体采用可拆卸的多个型材件拼装形成,并采用拉杆机构连接,具有拆卸方便的优点,并且,门体的部分结构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降低了门体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门,尤其是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
技术介绍
高速列车一般采用自动门系统,其原理为门板由支架支撑在导轨上,门体由驱动装置带动在导轨上滑动,现有的列车门体结构多为非金属和金属复合材料,而非机械结构,因此不具备拆卸维护的可能,一旦门体的部分结构损坏,只能更换整体门结构,因此维修过程繁琐,在维修时,需要将整个门体拆下,再重新安装,不仅维修时间长,且维修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有组装式门体的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包括,门体、与门体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门体包括,可拆卸的门框组件和安装在门框组件上的门面,所述门框组件由多个型材件拼装形成,所述型材件的内部设有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不同型材件连接,并使相邻型材件形成相对固定的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所述型材件内设有与拉杆机构配合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位于型材件内部的第一型腔和位于型材件一侧并具有侧开口的第二型腔;所述拉杆机构包括,拉杆和设置在拉杆两端的滑块,所述滑块的断面形状为T字形,并嵌套在第二型腔内,所述拉杆平行于第一型腔,并穿过第一型腔与相邻型材件中的滑块连接,通过拉杆的轴向拉力使相邻型材件形成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型材件包括,第一型材,位于门面的左侧或右侧;第二型材,相对第一型材设置在门面的另一侧;连接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且分别设置在门体上下侧的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所述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内分别设有拉杆机构与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连接,以限制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的竖直间距,所述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内也分别设有拉杆机构与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连接,以限制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的水平间距。进一步,所述第二型腔为与滑块形状相配的T型槽,所述滑块的大端位于第二型腔的内侧,小端延伸至第二型腔的外侧,所述拉杆由滑块的小端插入。进一步,所述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两者相对一侧为外弧形,所述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的两端为与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形状相适应的内弧形。进一步,所述型材件还包括,安装在第四型材底部的第五型材,所述第五型材通过螺钉或铆钉与第四型材固定连接,第五型材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门体的底部设有下导轨,下导轨安装在车体上,所述凹槽与门体底部的下导轨滑动配合,凹槽的两侧设有与下导轨密封接触的密封垫。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带式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带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车体上,并通过带传动机构与门体连接以驱动门体滑动。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其门体采用可拆卸的多个型材件拼装形成,并采用拉杆机构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拆卸方便的优点,并且,由于门体为可拆卸结构,使得门体的部分结构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更换过程简单,节省时间,由于型材件可采用挤出工艺加工制得,因此制造简单,且强度
高,有利于降低门体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图3:为图2的Y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的R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B-B面剖视图;其中:1、门体2、门面3、型材件4、驱动电机5、带式驱动装置6、下导轨7、上导轨8、支撑梁9、格栅10、拉杆机构11、拉杆12、滑块13、长螺杆14、螺母15、密封垫16、毛刷组件17、主动轮18、传送带19、从动轮31、第一型材32、第二型材33、第三型材34、第四型材35、第五型材301、第一型腔302、第二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安装在车体上,包括,单方向打开的门体1、与门体1连接并驱动门体1直线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门体1的上端通过上导轨7与车体上的支撑梁8连接,下端通过下导轨6与车体内腔的底部连接,所述门体1包括,可拆卸的门框组件和安装在门框组件上的门面2,所述门框组件将门面2围在中央,所述门框组件由多个型材件3拼装形成。所述驱动装置优选为带式驱动装置5,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包括,驱动电机4和带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4安装在车体的支撑梁8上,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4的转轴连接并位于支撑梁8一端的主动轮17,位于支撑梁8另一端的从动轮19,以及连接主动轮17和从动轮19的传送带18,传送带
18与门体1连接,驱动电机4旋转时,传动带18带动门体1水平滑动。至少在部分所述型材件3的内部设有拉杆机构10,所述拉杆机构10的两端分别与不同型材件3连接,通过拉杆机构10的拉紧作用使相邻型材件3之间的位置固定,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所述型材件3内设有容纳拉杆机构10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位于型材件3内部的第一型腔301和位于型材件3一侧并具有侧开口的第二型腔302;第一型腔301的两端贯通,周圈为型腔壁,第二型腔302由型材件3的外侧面向内凹形成,并形成所述侧开口,所述拉杆机构10包括,圆柱形的拉杆11和设置在拉杆11两端的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断面形状为T字形,其两侧的凸起卡在第二型腔302的内壁上,使滑块12嵌套在第二型腔302内,所述拉杆11平行于第一型腔301设置,其两端穿过第一型腔301与相邻型材件3中的滑块12固定连接,由于滑块12与型材件3在沿拉杆11轴向上无相对运动,因此通过拉杆11的轴向拉力可使相邻型材件3形成固定连接,当拉杆11释放轴向拉力时,门体1便可快速拆开。具体地,所述型材件3包括:第一型材31,位于门面2的左侧或右侧,本实施例中为左侧,门面2的左侧与第一型材31形成固定连接;第二型材32,相对第一型材31设置在门面2的另一侧,门面2的右侧与第二型材32形成固定连接;连接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且分别设置在门体1上下侧的第三型材33和第四型材34;所述第三型材33的顶端与上导轨7滑动连接,门面2的上侧与第三型材33连接,门面2的下侧与第四型材34连接,所述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内分别设有拉杆机构10与第三型材33和第四型材34连接,以
限制第三型材33和第四型材34的竖直间距。在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内分别至少设有两根拉杆11,相应地,在第三型材33和第四型材34内设有与拉杆11数量相配的滑块12。所述第三型材33和第四型材34内也分别设有拉杆机构10与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连接,以限制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的水平间距。同理,在第三型材33和第四型材34内分别至少设有两根拉杆11,相应地,在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内设有与拉杆11数量相配的滑块12。优选地,所述第二型腔302为与滑块12形状相配的T型槽,所述滑块12的大端位于第二型腔302的内侧,并卡在第二型腔302内,小端延伸至第二型腔302的外侧,所述拉杆11由滑块12的小端插入,与滑块12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两者相对的一侧为外弧形,所述第三型材33和第四型材34的两端为与第一型材31和第二型材32形状相适应的内弧形,以方便插接和固定。所述型材件3还包括,安装在第四型材34底部的第五型材35,第五型材35的断面形状为L形,其内直角弯折处与第四型材34的底部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包括,门体、与门体连接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可拆卸的门框组件和安装在门框组件上的门面,所述门框组件由多个型材件拼装形成,至少部分型材件的内部设有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不同型材件连接,并使相邻型材件形成相对固定的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包括,门体、与门体连接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可拆卸的门框组件和安装在门框组件上的门面,所述门框组件由多个型材件拼装形成,至少部分型材件的内部设有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不同型材件连接,并使相邻型材件形成相对固定的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件内设有与拉杆机构配合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位于型材件内部的第一型腔和位于型材件一侧并具有侧开口的第二型腔;所述拉杆机构包括,拉杆和设置在拉杆两端的滑块,所述滑块的断面形状为T字形,并嵌套在第二型腔内,所述拉杆平行于第一型腔,并穿过第一型腔与相邻型材件中的滑块连接,通过拉杆的轴向拉力使相邻型材件形成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自动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件包括,第一型材,位于门面的左侧或右侧;第二型材,相对第一型材设置在门面的另一侧;连接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且分别设置在门体上下侧的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所述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内分别设有拉杆机构与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连接,以限制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的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跃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威奥轨道装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