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线圈装置以及电感变更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497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09:31
线圈装置包括:第一线圈部,其与其他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部对置,并包括导线;至少一个非磁性部件,其配置在与第二线圈部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非磁性部件包括涡电流遮断部,该涡电流遮断部通过对形成于非磁性部件的涡电流的一部分进行遮断而使该涡电流的状态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变更电路内线圈的电感的电感变更机构。本申请基于2014年6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30242号以及2014年12月2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265498号,对它们主张优先权的利益,它们的内容整体通过参照而被本申请引用。
技术介绍
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作为送电装置的一部分的送电线圈装置、和作为受电装置的一部分的受电线圈装置,利用电磁感应方式、磁场谐振方式等线圈间的磁结合,实现非接触的送电。作为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应用对象,例如可列举出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供电系统。在该情况下,受电线圈装置搭载于汽车。在线圈装置间传送的电力根据线圈部的电感而变化。因此根据传送电力的观点,决定每个系统最佳的电感的值。但是由于制造差异、温度、湿度等使用环境的变动而有可能使电感发生变化,以往提出有抑制该变化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备线圈和作为磁性体的磁场屏蔽件的送电装置,通过以线圈与磁场屏蔽件的位置关系变化的方式使磁场屏蔽件动作,由此变更电感。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根据通过线圈与屏蔽件之间的距离使电感变化的内容。作为包括线圈的电路,例如存在非接触供电电路以及非接触受电电路。非接触供电电路以及非接触受电电路例如记载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如专利文献3那样,非接触供电电路包括供给电力的供电用的线圈,非接触受电电路包括利用电磁感应而以非接触方式从供电用的线圈接受电力的受电用的线圈。非接触受电电路将由受电用的线圈接受的电力向蓄电池、负载供给。这样的非接触供电电路以及非接触受电电路,例如分别设置于向汽车供给电力的装置以及汽车。即,从非接触供电电路的供电用的线圈,经由设置于汽车的非接触受电电路的受电用的线圈而向汽车的蓄电池供给电力。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70637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575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4821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7927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0794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能够实现所希望的电感的线圈装置以及电感变更机构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线圈装置,其与其他线圈装置对置,用于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送电或者受电,该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线圈部,其与所述其他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部对置,并包括导线;以及至少一个非磁性部件,其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所述非磁性部件包括涡电流遮断部,该涡电流遮断部通过对形成于所述非磁性部件的涡电流的一部分进行遮断而使该涡电流的状态变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用于对电路内的线圈的电感进行变更,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所述线圈的线圈支承体,所述线圈由以绕所述线圈支承体的卷轴的方式延伸的导线形成,所述线圈支承体具有:将所述线圈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并且彼此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或者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的多种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或者能够在用所述多种固定部中的任一种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导线的一个状态与用其他任一种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导线的其他状态之间变更,由此所述线圈的形状能够变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几个方式,能够实现所希望的电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图2(A)是示意地示出图1中的送电线圈装置或者受电线圈装置的立体图,(B)是(A)的俯视图。图3(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B)是示意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送电线圈装置或者受电线圈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图4(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B)是示意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送电线圈装置或者受电线圈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剖视图。图6(A)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线圈装置中使非磁性部件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B)是(A)的剖视图。图7(A)是示意地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俯视图,(B)是表示通过(A)的线圈装置的移动机构使非磁性部件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A)~(C)是表示与不同类型的线圈部对应的非磁性部件的各种方式的图。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1。图10示出在结构例1中,线圈不是导电性的螺旋弹簧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图1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2。图1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3。图1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4。图14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例4中使第一线圈支承部以及第二线圈支承部相对于彼此固定的单元。图1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5。图16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1。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结构例1中罩部件相对于中心侧部件拆装的图。图1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2。图1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3。图20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感变更机构的结构例4。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线圈装置,通过在非磁性部件设置涡电流遮断部,由此将产生于非磁性部件的涡电流的一部分遮断,而以在涡电流遮断部迂回的方式流动。由此涡电流的流动的距离变长,从而磁阻增加,涡电流减小。由此依赖于将由第一线圈部产生的磁通抵消的涡电流的磁通减少,电感增大。这样,即使在使非磁性部件接近第一线圈(即导线)的情况下,通过对由接近非磁性部件引起的电感的减少、和基于涡电流遮断部的电感的增大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能够实现所希望的电感。通过利用基于涡电流遮断部的电感的增大,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在几种方式中,涡电流遮断部是设置于非磁性部件并在与第二线圈部对置的方向上贯通非磁性部件的孔部、或者向该对置的方向凹陷的凹部。通过将作为涡电流遮断部的孔部或者凹部设置于非磁性部件,由此在非磁性部件中,能够可靠并且容易地将涡电流的一部分遮断,能够改变涡电流的路径。在几种方式中,还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非磁性部件沿与同第二线圈部对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在非磁性部件设置有涡电流遮断部,因此若利用移动机构使非磁性部件沿上述方向移动,则第一线圈部的导线与涡电流遮断部的位置关系改变,涡电流的路径变化。因此通过使非磁性部件移动,由此能够调整为所希望的电感。在几种方式中,具备移动控制机构,该移动控制机构对移动机构进行控制,来调整由移动机构使非磁性部件移动的移动距离。在该情况下,能够能动地控制非磁性部件的移动距离。在几种方式中,非磁性部件为多个,多个非磁性部件包括第一非磁性部件和第二非磁性部件,该第二非磁性部件在比第一非磁性部件从第二线圈部远离的一侧与第一非磁性部件相邻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对第一非磁性部件以及第二非磁性部件的位置分别进行调整,能够改变涡电流遮断部的重叠程度,由此改变涡电流的路径。与非磁性部件为一个的情况相比,作为非磁性部件整体,能够扩大电感的调整范围。在几种方式中,第一非磁性部件以及第二非磁性部件分别包括作为涡电流遮断部的孔部,第一非磁性部件的第一孔部与第二非磁性部件的第二孔部以相同的图案形成。若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以同样的图案形成,则通过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线圈装置以及电感变更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装置,其与其他线圈装置对置,用于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送电或者受电,该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线圈部,其与所述其他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部对置,并包括导线;以及至少一个非磁性部件,其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所述非磁性部件包括涡电流遮断部,该涡电流遮断部通过对形成于所述非磁性部件的涡电流的一部分进行遮断而使该涡电流的状态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25 JP 2014-130242;2014.12.26 JP 2014-265491.一种线圈装置,其与其他线圈装置对置,用于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送电或者受电,该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线圈部,其与所述其他线圈装置的第二线圈部对置,并包括导线;以及至少一个非磁性部件,其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所述非磁性部件包括涡电流遮断部,该涡电流遮断部通过对形成于所述非磁性部件的涡电流的一部分进行遮断而使该涡电流的状态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电流遮断部是设置于所述非磁性部件并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对置的方向上贯通所述非磁性部件的孔部、或者向该对置的方向凹陷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非磁性部件沿与同所述第二线圈部对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控制机构,该移动控制机构对所述移动机构进行控制,来调整由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非磁性部件移动的移动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磁性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非磁性部件包括第一非磁性部件和第二非磁性部件,该第二非磁性部件在比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从所述第二线圈部远离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相邻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非磁性部件分别包括作为所述涡电流遮断部的孔部,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的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非磁性部件的第二孔部以相同的图案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非磁性部件分别包括作为所述涡电流遮断部的孔部,并且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的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非磁性部件的第二孔部以不同的图案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包括作为所述涡电流遮断部的孔部,所述第二非磁性部件不具有所述涡电流遮断部。9.根据权利要求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性的片状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二非磁性部件之间,并能够与所述第一非磁性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非磁性部件紧密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电流遮断部是沿与同所述第二线圈部对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孔部或者槽部,所述长孔部或者所述槽部沿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导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部或者所述槽部在所述正交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线圈部向外侧突出。12.一种电感变更机构,用于对电路内的线圈的电感进行变更,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所述线圈的线圈支承体,所述线圈由以绕所述线圈支承体的卷轴的方式延伸的导线形成,所述线圈支承体具有:将所述线圈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并且彼此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或者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的多种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或者能够在用所述多种固定部中的任一种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导线的一个状态与用其他任一种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导线的其他状态之间变更,由此所述线圈的形状能够变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变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承体具有所述导线的卷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所述一端部包括固定有成为所述线圈的一端部的所述导线的部分的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另一端部包括固定有成为所述线圈的另一端部的所述导线的部分的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线圈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降矢健太郎德良晋原正一荒木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