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513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14:12
一种车辆用无级变速器,能够实现变速比宽度的扩大,以达到良好的起动响应性和节能性,同时,实现副变速机构变速时的变速品质的改进。该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直列地配置有:连结于发动机Eng并通过无级变速比进行变速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3)、具有多个前进级的副变速机构(4)。在该车辆用无级变速器中,在副变速机构(4)的上游位置配置有使向副变速机构(4)的输入转速增速的中间齿轮机构(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7月15日,申请号为201010231330.3,专利技术名称为“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申请人为加特可株式会社和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无级变速器,其作为车辆的变速器而应用,且直列地具备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副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熟知的有如下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即、通过构成为:相对于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直列地设置前进2级的副变速机构,并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变更该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而在不使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大型化的情况下扩大所能取得的变速比范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带有这样的副变速机构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中,熟知的有如下的结构,即、当变更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时,与之相应地进行变更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比的协调变速,而将变速器整体的变速比(以下称为“贯穿变速比”)保持于一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专利文献2公开的协调变速,通过在协调变速的前后将贯穿变速比保持于一定,来抑制副变速机构变速时的发动机及液力变矩器的速度变化,防止这些惯性转矩导致的变速冲击。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374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79554号公报但是,在直列地具备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副变速机构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中,在副变速机构中的变速过渡期中,在输入转速不变化而仅输出轴转矩变化的被称为“转矩相位”的变速初期产生的相中,由于联结的摩擦要素与释放的摩擦要素的替换而使输出轴转矩下降。另一方面,将贯穿变速比保持于一定的协调变速在副变速机构中的变速过渡期中,对输入转速变化的被称为“惯性相位”的相中的变速冲击的抑制是有效的,但不能期待输入转速不变化的被称为“转矩相位”中的变速冲击的抑制效果。因此,副变速机构中的变速时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转矩相位”中的输出转矩的下降,而产生称为“牵引冲击”的变速冲击,对变速品质损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无级变速器,能够实现变速比宽度的扩大,以达到良好的起动响应性和节能性,同时,实现副变速机构变速时的变速品质的改进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直列地配置有:连结于驱动源并通过无级变速比进行变速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具有多个前进级的副变速机构,在所述副变速机构的上游位置配置有使向所述副变速机构的输入转速增速的增速齿轮机构。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中,直列地配置有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副变速机构。因此,可以具有与多个前进级相对应的数量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中的无级变速比区域,能够实现扩大变速比宽度的低速侧使起动响应性良好,且能够实现扩大变速比宽度的高速侧使节能性(发动机汽车的情况下为燃耗降低)良好。另外,在副变速机构的上游位置配置有增速齿轮机构。因此,与将来自驱动源的输入转矩直接输入副变速机构的情况相比,向副变速机构的输入转矩由于增速而减小,伴随与此,当在副变速机构中变速时,能够将“转矩相位”中的输出轴转矩的下降量抑制得较小。这是由于“转矩相位”中的输出轴转矩下降量是由与副变速机构的输入转矩的大小、变速前后的副变速齿轮比差等对应的值来决定的。其结果,能够实现变速比宽度的扩大,以达到良好的起动响应性和节能性,同时,实现副变速机构中的变速时的变速品质的改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了实施例1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汽车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中进行变速控制等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油压控制系统的控制块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中的车速和油门开度和初级转速的关系的一例的变速线图;图4是表示通过实施例1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CVT控制器进行实施的变速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5是说明选择低速模式时的变速控制作用的作用说明图;图5(a)表示低速模式下的中间齿轮(カウンターギア)机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图5(b)表示低速模式下的副变速机构的速度线图;图6是说明选择高速模式时的变速控制作用的作用说明图;图6(a)表示高速模式下的中间齿轮机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图6(b)表示高速模式下的副变速机构的速度线图;图7表是说明选择后退模式时的变速控制作用的作用说明图;图7(a)表示后退模式下的中间齿轮机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图7(b)表示后退模式下的副变速机构的速度线图;图8是通过副变速机构的各旋转要素的转速关系对从低速模式向高度模式的模式转变时的变速控制作用进行说明的作用说明图,图8(a)表示低速模式下的速度线图,图8(b)表示模式转移过渡状态下的速度线图;图8(c)表示高速模式下的速度线图。图9是为了说明实施例1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中间齿轮机构2中的中间齿轮比ic的设定,而表示从低速模式的选择状态下的油门踏下加速并通过收回油门向高速模式变速时的加速度特性的时间图;图10是为了说明加速时(L→H)和减速时(H→L)的各自的惯性相位中的协调变速控制,表示实际贯穿变速比、副变速机构变速比、变换变速比的各特性的时间表;图11是表示从低速模式向高速模式转变时升档时的输出转矩、总传动比、变换比、副变速器比、ENG转速、Low/B转矩容量、High/C转矩容量的各特性的时间图。附图标记说明Eng发动机(驱动源)CVT无级变速器DSL左驱动轴DSR右驱动轴TL左驱动轮TR右驱动轮1液力变矩器2中间齿轮机构(增速齿轮机构)21输入中间齿轮22输出中间齿轮3带式无级变速机构31初级带轮32次级带轮33带4副变速机构5终级减速齿轮机构6差动机构81发动机输出轴82液力变矩器输出轴(驱动输入轴)83初级带轮轴84次级带轮轴85副变速器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最优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了实施例1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汽车的概略图。下面,基于图1对发动机汽车的概略构成和无级变速器CVT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搭载了实施例1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汽车在无级变速器CVT的输入侧连结有发动机Eng(动力源),在无级变速器CVT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直列地配置有:连结于驱动源并通过无级变速比进行变速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具有多个前进级的副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变速机构的上游位置配置有使向所述副变速机构的输入转速增速的增速齿轮机构,所述增速齿轮机构将提高增速比时评价为动力性能下降的增速比设为上限值,将降低增速比时评价为牵引冲击的抑制效果下降的增速比设为下限值,并根据要求性能将增速比设置为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之间的值,所述副变速机构为至少具有低速模式和高速模式作为前进变速级的机构,设置有协调变速控制装置,该协调变速控制装置对应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而使所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更,以在根据变速要求将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前进变速级从一个模式向另外一个模式切换时,使变速器整体的贯穿变速比平滑地进行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09.07.15 JP 166444/091.一种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直列地配置有:连结于驱动源并通过无级变
速比进行变速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具有多个前进级的副变速机构,其特
征在于,
在所述副变速机构的上游位置配置有使向所述副变速机构的输入转速
增速的增速齿轮机构,
所述增速齿轮机构将提高增速比时评价为动力性能下降的增速比设为
上限值,将降低增速比时评价为牵引冲击的抑制效果下降的增速比设为下限
值,并根据要求性能将增速比设置为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之间的值,
所述副变速机构为至少具有低速模式和高速模式作为前进变速级的机
构,
设置有协调变速控制装置,该协调变速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田武史中野晴久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