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以及频带去除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093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以及频带去除滤波器,其中,端子电极(31、32)形成在共用的基材层(15)上,线圈导体(21~24)形成在多个基材层(11~14)上,俯视时的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具有与第一端子电极(31)重叠的部分,且与第二端子电极(32)不重叠。从第一端子电极(31)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层间连接导体(41)的层方向长度)比从第二端子电极(32)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层间连接导体(45~48)的层方向长度以及面内连接导体(51)的长度)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用于各种电子电路的层叠贴片型的电感器以及频带去除滤波器
技术介绍
以往,层叠贴片型的电感器的结构为,将形成有线圈导体图案的绝缘性基材层叠,线圈导体图案的两端与端子电极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线圈导体图案设置在比两个端子电极形成位置更靠近贴片的中心侧的位置,被构成为俯视时线圈导体图案和端子电极不重叠的层叠贴片电感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828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的层叠贴片电感器中,能使在线圈导体图案和端子电极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减小,提高电感器的自谐振频率。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形成线圈导体图案的区域受限,因此有元件的单位尺寸所能得到的电感值减小这样的问题。另外,包含电感器的滤波器也有同样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寄生电容,并且能抑制电感值减小的电感器以及频带去除滤波器。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线圈导体、端子电极、以及连接所述线圈导体和所述端子电极的连接导体形成在多个基材层的层叠体上,所述端子电极包含形成在共用的安装面上的第一端子电极以及第二端子电极,所述线圈导体形成在多个所述基材层上,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重叠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不重叠,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比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短。利用所述结构,在第一端子电极和线圈导体之间几乎不产生寄生电容,在第二端子电极和线圈导体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被降低,因此构成寄生电容较小的电感器。另外,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相对大出俯视时线圈导体和第一端子电极重叠的部分大小,因此能抑制电感值减小。所述线圈导体形成在所述多个基材层上,在所述多个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朝向逐渐远离形成所述端子电极的安装面的方向,一边环绕一边延伸。优选地,所述连接导体中,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和所述线圈导体的 部分连接所述线圈导体中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离所述安装面最远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利用所述结构,能容易地增加线圈导体的匝数。优选地,包括辅助导体,该辅助导体形成在所述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之间,导通第一端子电极。利用该结构,希望在第一端子电极和线圈导体的一部分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被辅助导体屏蔽,因此抑制寄生电容。优选地,所述线圈导体的一部分与端子电极形成在同一面上,且形成在第一端子电极以及第二端子电极之间。利用该结构,能以较少的基材层的层数增加线圈导体的匝数。优选地,俯视时,形成在所述多个基材层上的线圈导体是实质上环绕同一路径的图案。利用该结构,线圈导体中,形成在远离第一端子电极的基材层上的线圈导体,被形成在靠近第一端子电极的基材层上的线圈导体屏蔽,因此抑制在第一端子电极和线圈导体图案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实质上为矩形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实质上为矩形状,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长边方向重叠,优选地,与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平行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长边方向。利用该结构,在确保线圈导体和第二端子电极的距离的同时,还形成俯视时环绕与第二端子电极不重叠的实质上整个区域(即线圈导体形成区域的面积较大)的线圈导体。因此,能抑制寄生电容,并且抑制电感值减小。本技术的频带去除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电感器;以 及与该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由以下结构构成:第一引出图案,该第一引出图案从所述电感器的线圈导体的中途引出;第二引出图案,该第二引出图案从比第一引出图案更靠近电路上第二端子电极的位置引出,形成为俯视时与第一引出图案重叠;以及第三引出图案,该第三引出图案从比第一引出图案更靠近电路上第一端子电极的位置引出,形成为俯视时与第一引出图案重叠,俯视时,第一引出图案、第二引出图案以及第三引出图案形成在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外。利用所述结构,能在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以外空的空间形成电容器,能在不增大尺寸的情况下,得到频带去除特性。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出图案是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和所述线圈导体的连接导体。利用该结构,能以简单的导体图案构成线圈部和电容器部,提高空间利用率。优选地,俯视时,所述第三引出图案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不重叠。利用该结构,抑制在第二端子电极和第三引出图案之间产生不需要的寄生电容,在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等效连接的电容分量较少,容易得到良好的频带去除特性。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在第一端子电极和线圈导体之间几乎不产生寄生电容,在第二端子电极和线圈导体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被降低,因此构成寄生电容较小的电感器。由于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较大,因此整体上不会大型化,能得到所期望的电感值。另外,能得到小型的频带去除滤波器。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器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电感器101的各基材层的分解平面图。图3是图2中以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上的电感器101的剖视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器102的分解平面图。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器103的分解平面图。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频带去除滤波器104的分解平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频带去除滤波器104的电路图。图8(A)、8(B)是表示频带去除滤波器104的插入损耗的频率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频带去除滤波器105的分解平面图。图10是频带去除滤波器105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列举了几种具体的例子,表示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多种方式。在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号。不言自明,各实施方式为示例,在不同的实施方式所表示的结构能进行部分置换或组合。《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器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电感器101的各基材层的分解平面图。另外,图3是图2中以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上的电感器101的剖视图。电感器101包括使绝缘性的基材层11~15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10。在该层叠体10,形成线圈导体、端子电极、以及连接线圈导体和端子电极的连接导体。绝缘性的基材层11~15例如为LCP树脂(液晶高分子),在基材层11、12、13、14的下表面分别形成面内线圈导体21、22、23、24。在基材层12、13、14上分别形成层间线圈导体62、63、64。层间线圈导体62将面内线圈导体21、22的一端相互连接,层间线圈导体63将面内线圈导体22、23的一端相互连接,层间线圈导体64将面内线圈导体23、24的一端相互连接。图2中,虚线的圆表示与下层的层间线圈导体的连接位置。像这样,线圈导体由面内线圈导体21、22、23、24以及层间线圈导体62、63、64构成。在基材层15的下表面分别形成第一端子电极31、第二端子电极32。另外,在该基材层15形成将在基材层14形成的面内线圈导体24的端部和第一端子电极31进行层间连接的层间连接导体41。即,连接导体中,连接面内线圈导体和第一端子电极31的部分由层间连接导体41构成。在基材层11的下表面形成从面内线圈导体21连续的面内连接导体51。在基材层12、13、14、15形成层间连接导体45、46、47、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线圈导体、端子电极、以及连接所述线圈导体和所述端子电极的连接导体形成在多个基材层的层叠体上,所述端子电极包含形成在共用的安装面上的第一端子电极以及第二端子电极,所述线圈导体形成在多个所述基材层上,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重叠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不重叠,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比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短,包括辅助导体,该辅助导体形成在所述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之间,导通所述第一端子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13 JP 2013-189974;2013.11.29 JP 2013-24827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线圈导体、端子电极、以及连接所述线圈导体和所述端子电极的连接导体形成在多个基材层的层叠体上,所述端子电极包含形成在共用的安装面上的第一端子电极以及第二端子电极,所述线圈导体形成在多个所述基材层上,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重叠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不重叠,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比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短,包括辅助导体,该辅助导体形成在所述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之间,导通所述第一端子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导体形成在所述多个基材层上,在所述多个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沿着逐渐远离形成所述端子电极的安装面的方向,一边环绕一边延伸,所述连接导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线圈导体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和所述线圈导体的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所述线圈导体中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离所述安装面最远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俯视时,形成在所述多个基材层上的所述线圈导体实质上环绕同一路径。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实质上为矩形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实质上为矩形状,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长边方向重叠,与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的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平行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长边方向。5.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线圈导体、端子电极、以及连接所述线圈导体和所述端子电极的连接导体形成在多个基材层的层叠体上,所述端子电极包含形成在共用的安装面上的第一端子电极以及第二端子电极,所述线圈导体形成在多个所述基材层上,俯视时,所述线圈导体的形成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重叠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不重叠,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比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到所述线圈导体的路径长度短,所述线圈导体的一部分与所述端子电极形成在同一面上,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用水邦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