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9295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所述的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包括氯化亚砜的合成、冷凝、脱气以及精馏,所述的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的装置包括二氯化硫合成釜、氯化亚砜合成釜、粗品冷凝器、粗品脱气提纯釜、粗品硫化釜、精馏冷凝器、精馏塔和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粗品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个气体单向输送装置,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和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气体排放口合并通向氯化亚砜合成釜釜底相应的进料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具体的讲,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在氯化亚砜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同时通过调节粗品脱气提纯釜的加热温度以便调节其出口压力的方式,并将两股气体合并送入氯化亚砜合成釜再利用的方法,从而形成氯化亚砜的全封闭循环生产过程。
技术介绍
氯化亚砜的合成方法有十几种,但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基本上是如下三种工艺路线:(1)五氯化磷与二氧化硫反应,工艺简单,但SOCl2与POCl3很难分离,不易得到高纯度SOCl2;(2)以氯化锑等为催化剂,氯化硫与氯磺酸反应,目前国内广泛采用,工艺复杂,投资较大;(3)气相催化法合成氯化亚砜,以活性炭为催化剂,氯化硫与二氧化硫、氯气反应,国外普遍采用,工艺简单,投资少和产品纯度高,可采用封闭式内循环装置生产,无环境污染,基本反应式如下:作为上述现有技术(3)的典型代表,US2431823公开了利用二氯化二硫(S2Cl2)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二氯化硫(SCl2)及过量的氯气与二氧化硫及导入的氯气在活性炭催化下气相反应,经蒸馏得到氯化亚砜;该文献还公开了将反应后经过硫化床并蒸馏后的主要为包括硫的一氯化硫混合物经过氯化器氯化后加入预热器A,开始新的反应。但是,在该公开的文献中,来自冷凝器和脱气装置的气体合并后利用风扇输送到氯化亚砜合成釜,这种方式带来很多的问题,例如,该文献的设置方式可能在合成釜的压力波动下,导致来自冷凝器和脱气装置的气体无法进入合成釜,或者导致-->脱气装置或冷凝器的压力波动,虽然在本专利技术的研究人员的另一个专利申请中提出了在风扇的前后设置一回流管,但仍然可能导致连续生产的难以进行。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氯化亚砜粗品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同时通过调节粗品脱气提纯釜的加热温度以便调节其出口压力的方式,并将两股气体合并送入氯化亚砜合成釜再利用的方法,从而形成氯化亚砜的全封闭循环生产过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为了清楚描述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氯化亚砜的合成过程描述如下,即:1、合成一氯化硫(S2Cl2);2、合成二氯化硫(SCl2);3、合成氯化亚砜(SOCl2);4、氯化亚砜精馏。氯化亚砜合成的过程中,有几个装置能够产生可回用气体,一是粗品氯化亚砜在冷凝装置冷却后,部分低沸点的气体可以回用;二是粗品脱气提纯釜,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亚砜的含量,在粗品脱气提纯釜中,将一部分低沸点的未反应完全的物质脱出,这部分气体也是可以回到氯化亚砜合成釜中回用的;当然,类似精馏塔等装置也有部分气体可以回用。这些混合气体如果放出,就可能浪费和造成污染,更加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氯化亚砜全封闭全循环生产工艺,为了使得生产中几乎完全没有多余废料的排空,即不再进入生产循环,需要有意识的增加液体或者气体的回用量,因此,气体的回用、以及在回用中如何保持氯化亚砜合成釜、粗品冷凝器以及粗品脱气提纯釜的压力互相不受到彼此的干扰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氯化亚砜粗品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具体的,是在氯化亚砜粗品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气动隔膜泵,同时通过调节粗品脱气提纯釜的加热温度以便调节其出口压力的方式,并将两股气体合并送入氯化亚砜合成釜再利用的方法,从而形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氯化亚砜的全封闭循环生产过程。-->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所述的氯化亚砜的循环生产工艺包括氯化亚砜的合成、冷凝、脱气以及精馏,所述的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的装置包括二氯化硫合成釜、氯化亚砜合成釜、粗品冷凝器、粗品脱气提纯釜、粗品硫化釜、精馏冷凝器、精馏塔和塔釜,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粗品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个气体单向输送装置,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和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气体排放口合并通向氯化亚砜合成釜釜底相应的进料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为隔膜泵,优选气动隔膜泵或电动隔膜泵,更优选气动隔膜泵。其中,所述的气动隔膜泵是单向输送气体的。本专利技术中,为了维持气体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循环,来自粗品冷凝器的气体由于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形成了单向输送气体,因此,仅仅调节粗品脱气提纯釜的出口压力与氯化亚砜合成釜釜底相应的进口压力即能够维持氯化亚砜的合成、冷凝和脱气装置之间的压力关系。所述的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气体排放口的压力P5的变化是调节粗品脱气提纯釜的加热温度形成的。进一步的,为了完成循环,所述的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气体排放口的压力P5大于或等于二氯化硫合成釜釜底的出口压力P1和二氧化硫注入氯化亚砜合成釜的压力P2。本专利技术中,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气体排放口的压力P5既要大于或等于二氯化硫合成釜釜底的出口压力P1,也要大于或等于二氧化硫注入氯化亚砜合成釜后氯化亚砜合成釜的压力P2。这样,才能使得从粗品脱气提纯釜中脱出的低沸点的未反应完全的气体循环进入到氯化亚砜合成釜中再次利用。而所述的气动隔膜泵则将粗品冷凝器内的气体压力P3提高到粗品冷凝器的出口压力P4,这样可以使得粗品氯化亚砜经过粗品冷凝器冷却后出来的部分低沸点的气体能够与来自粗品脱气提纯釜中脱出的低沸点的未反应完全的气体合并从而进入氯化亚砜合成釜。为了减少泵在输送过程中带来的能源的消耗以及可能的泄漏,本专利技术还将粗品冷凝器的液相排料口的位置设置在高于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液相进料口的地方,以便形成压力差使得液体可以无泵输送,同时,粗品冷凝器的液相排料口和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液相进料口之间设置一U形管,从而形成液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粗品脱气提纯釜、粗品冷凝器和氯化亚砜-->合成釜之间的压力波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相对原材料的投料而言,收率高,原材料利用率高达99.0%以上;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适当的控制,硫和氯气(从经济的角度看最主要的反应物)对氯化亚砜的转化率接近100%;2、采用全循环全封闭工艺,脱离气体中的SO2和Cl2混合气体以及各工序产生的氯化亚砜以外的液相产物可以再循环到相应的进料处,使得整套装置基本上无三废液气向外排放;3、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可以使得生产规模扩大,且容易进行。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氯化亚砜的制备工艺的基本流程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高位差使得气相粗品氯化亚砜从低压输送到高压的方法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特将附图中部件名称和对应的编号列出,二氯化硫合成釜1,氯化亚砜合成釜2,粗品冷凝器3,粗品脱气提纯釜4,粗品硫化釜5,精馏冷凝器6,精馏塔7,塔釜8,一氯化硫输送泵9,粗品出料口10,U形管11,单向输送装置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现有技术不同,本专利技术中的一氯化硫(S2Cl2),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在生产初期制取一定量,也可以直接购置一氯化硫,或者用二氯化硫、氯气、二氧化硫法合成的含氯化亚砜约70%的粗品即可,以后可在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所述的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包括氯化亚砜的合成、冷凝、脱气以及精馏,所述的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的装置包括二氯化硫合成釜、氯化亚砜合成釜、粗品冷凝器、粗品脱气提纯釜、粗品硫化釜、精馏冷凝器、精馏塔和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粗品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个气体单向输送装置,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和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气体排放口合并通向氯化亚砜合成釜釜底相应的进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单向输送装置在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方法,所述的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包括氯化亚砜的合成、冷凝、脱气以及精馏,所述的氯化亚砜循环生产工艺的装置包括二氯化硫合成釜、氯化亚砜合成釜、粗品冷凝器、粗品脱气提纯釜、粗品硫化釜、精馏冷凝器、精馏塔和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粗品冷凝器的气体排放口设置一个气体单向输送装置,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和粗品脱气提纯釜的气体排放口合并通向氯化亚砜合成釜釜底相应的进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为隔膜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为气动隔膜泵或电动隔膜泵。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单向输送装置为气动隔膜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国清汪新泉戴恒文潘英曙李世群郑小辉刘朔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