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化硫回收回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8508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回收回充设备,为一种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回充装置。它包括气路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气路部分包括手动阀、常闭型电磁阀、过滤减压阀、减压阀、安全阀、单向阀、数显真空计、气压表、真空泵、缓冲罐、吸附装置、冷却风扇、空分装置、空压机组成的回收回充及抽真空气路;电气控制部分包括交流接触器、功率继电器、可编程控制器等组成的梯形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与功率继电器调整气路部分阀门开闭与空压机和真空泵的工作状态,完成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回充及抽真空过程。它避免了现有回收设备工作中的频繁手动操作引起的事故可能,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小型化、便于操作、能对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初步处理的回收回充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灭弧气体六氟化硫的回收回充装置。技术背景国家电网公司向社会承诺环保义务,要求高压电气断路器、高压电流互感器 内的灭弧气体六氟化硫必须经回收并处理后再回充利用,而不再将该温室气体直 排大气。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回收回充设备均配套采用大型的贮液罐。在回收和处理过 程中,贮液罐内的六氟化硫气体最终需分灌到40 L左右容量的钢瓶(可容约50 kg 六氟化硫)中,进行处理后回充,但国内目前现有的各型进口或国产回收设备灌 钢瓶时只能灌到20 kg左右。达到该临界点后,因气液相压力饱和而不能再灌充。 再强行灌充则耗时极长大为耗能,无实际意义。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设备,能 配合回收回充设备使用,保证设备的灌瓶速度和能力,以节约能耗,便于处理和 运输。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回收回充设备均自带处理功能,但其处理能力不强,达不 到新的国家电力六氟化硫新气标准。生产厂家在其六氟化硫生产过程中,有着专 门的工业流程以保证新气的纯度,但其设备规模较大。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外没 有专门的、处理能力达到国家六氟化硫新气标准的小型化处理设备。因此,需要 一种小型化且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的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化的、操作简便、能对六氟化硫气 体进行初步处理的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回充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六氟化硫回收回充装置包括气路部分和电气控 制部分,其中,气路部分包括手动阀v4、 v1(),常闭型电磁阀v2、 v3、 v5、 v6、 v7、Vs、 V9,过滤减压阀,减压阀,安全阀,单向阀,数显真空计,气压表PG1、 PG2、 PG3、 PG4,真空泵,缓冲罐,吸附装置,冷却风扇,空分装置,空压机。 其中,从充满六氟化硫气体的设备接口依次经过手动阀V卜电磁阀V2、过 滤减压阀、缓冲罐、空压机入口安全阀、空压机、空压机出口安全阀、单向阀、 吸附装置、冷却风扇、空分装置、电磁阀V3、手动阀V4至钢瓶接口构成一条气路,手动阀Vb电磁阀V2之间连接气压表PG1,缓冲罐连接气压表PG2,冷却 风扇与空分装置间连接气压表PG3。电磁阀V3、手动阀V4之间的气路通过电磁阀V8、减压阀、电磁阀V6构成的气路与手动阔V,、电磁阀V2之间的气路连接,电磁阀Vs、减压阔之间连接气 压表PG4。手动阀V^电磁阀V2之间的气路通过电磁阀Vs与真空泵连接,电磁阀Vs 与真空泵之间连接数显真空计VG和真空泵入口安全阀。电磁阀V7同时联接在电磁阀V5、数显真空计VG、电磁阀V8和减压阀之间。电磁阀V9同时联接在缓冲罐、空压机入口安全阀、电磁阀Vs和数显真空计VG之间。电气控制部分包括手旋总开关Qo、相序保护器KQQ、交流接触器电动 机保护开关Q1, Q2、 Q3、真空开关F,、 F2、交流接触器K2、 K3、 K4、功率继电器Ku、 Ku、 Ki3 、 Ki4、 K15、 Ki6、 Kn、 Ki8、 K19、 K20、 K_2i。其中,三相交流电源输入通过手旋总开关Qo、相序保护器Koo、交流接触器 Id后,三相线路分别通过电动机保护开关Q,、 Q2、 Q3与交流接触器K2、 K3、 K4连接,单相线路通过真空开关Fi与功率继电器Kn、 K12、 K13连接,通过真 空开关F2与直流电源DV1连接,可编程控制器PLC与功率继电器K14、 K15、 K16、 K17、 K18、 K19、 K2。、 K2i构成梯形控制电路,功率继电器的输出触头分别 和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输出触头分别和空压机、真空泵电机的电 源输入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空分装置包括上罐和下罐,下罐与上罐中间通过两个针型阀相连接,入 口安装在下罐一头侧中部,出口安装在下罐与入口相对侧的下部,排气阀安装在上罐顶部。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和另案专利申请的六氟化硫冷凝加热称重设备以及另案专利申请的 六氟化硫处理设备三者结合使回收气体灌钢瓶的速度和能力提高,解决了六氟化 硫回充时的吸热问题,使六氟化硫废气处理后达到国家电力新气标准,成套设备 自动化程度高,且小型化,便于移动作业。本专利技术中的空分装置进一步确保回收 过程中空气对六氟化硫气体的"污染"最小化。本专利技术中的PLC+触摸屏设计的电 磁阀控制回路,可减少回收过程中的频繁手动操作。本专利技术中考虑周全、四通八 达的抽真空回路,确保系统中任何管路任何通道均可被完全抽真空,做到回收回 充过程中空气对六氟化硫气体的"污染"最小化。回收回充系统加过滤吸附装置, 可第一步阻拦住运行后的GIS或开关中的有毒气体,减少毒性,为后续处理过程 中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过滤罐预留抽真空接口,与处理单元真空泵预留的接口 对接,连接上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后,组成过滤吸附罐内吸附剂再生回路。能够 使处理能力已减弱的吸附剂得到及时再生,或者在彻底处理前抽出过滤罐内的低 氟化物在处理单元的碱液罐中进行处理,确保对环境零污染。或者利用纯氮冲罐 后再利用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的真空泵进行再生。;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气路系统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路系统框图, 图3为系统自洁功能控制流程图, 图4为气体回收功能控制流程图, 图5为气体回充功能控制流程图, 图6为空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六氟化硫回收回充处理装置,包括气路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其中 气路部分如图1所示,气路部分包括手动阀Vh V4、 Vu),常闭型电磁阀V2、 V3、 V5、 V6、 V7、 V8、 V9,过滤减压阀,减压阀,安全阀,单向阀,数显 真空计,气压表PG1、 PG2、 PG3、 PG4,真空泵,缓冲罐,吸附装置,冷却风 扇,空分装置,空压机。其中,从充满六氟化硫气体的设备接口依次经过手动阀V,、电磁阀V2、过 滤减压阀、缓冲罐、空压机入口安全阀、空压机、空压机出口安全阀、单向阀、吸附装置、冷却风扇、空分装置、电磁阀V3、手动阀V4至钢瓶接口构成一条气路,手动阀Vi、电磁阀V2之间连接气压表PG1,缓冲罐连接气压表PG2,冷却 风扇与空分装置间连接气压表PG3。电磁阀V3、手动阀V4之间的气路通过电磁阀V8、减压阀、电磁阀V6构成的气路与手动阀V卜电磁阀V2之间的气路连接,电磁阀Vs、减压阀之间连接气 压表PG4。手动阀Vb电磁阀V2之间的气路通过电磁阀Vs与真空泵连接,电磁阀V5与真空泵之间连接数显真空计VG和真空泵入口安全阀。电磁阀V7同时联接在电磁阀Vs、数显真空计VG、电磁阀Vs和减压阀之间。电磁阀V9同时联接在缓冲罐、空压机入口安全阀、电磁阀V5和数显真空计VG之间。电气部分如图2所示。电气控制部分包括手旋总开关Qo、相序保护器Koo、 交流接触器K!、电动机保护开关Qi、 Q2、 Q3、真空开关F2、交流接触器K2、 K3、 K4、 功率继电器Kii、 Ki2、 Ki3 、 Ki4、 Ki5、 Ki6、 Kn、 Ki8、 Ki9、 K20、K21。 Yl-Y9表示电磁阀的引出电源。其中,三相交流电源输入通过手旋总开关Qo、相序保护器Koo、交流接触器 Id后,三相线路分别通过电动机保护开关Qb Q2、 Q3与交流接触器K2、 K3、 K4连接,单相线路通过真空开关F,与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六氟化硫回收回充装置,包括气路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气路部分包括手动阀V↓[1]、V↓[4]、V↓[10],常闭型电磁阀V↓[2]、V↓[3]、V↓[5]、V↓[6]、V↓[7]、V↓[8]、V↓[9],过滤减压阀,减压阀 ,安全阀,单向阀,数显真空计,气压表PG1、PG2、PG3、PG4,真空泵,缓冲罐,吸附装置,冷却风扇,空分装置,空压机,其中,从充满六氟化硫气体的设备接口依次经过手动阀V↓[1]、电磁阀V↓[2]、过滤减压阀、缓冲罐、空压机入口安 全阀、空压机、空压机出口安全阀、单向阀、吸附装置、冷却风扇、空分装置、电磁阀V↓[3]、手动阀V↓[4]至钢瓶接口构成一条气路,手动阀V↓[1]、电磁阀V↓[2]之间连接气压表PG1,缓冲罐连接气压表PG2,冷却风扇与空分装置间连接气压表PG3,电磁阀V↓[3]、手动阀V↓[4]之间的气路通过电磁阀V↓[8]、减压阀、电磁阀V↓[6]构成的气路与手动阀V↓[1]、电磁阀V↓[2]之间的气路连接,电磁阀V↓[8]、减压阀之间连接气压表PG4,手动阀V↓[1]、电 磁阀V↓[2]之间的气路通过电磁阀V↓[5]与真空泵连接,电磁阀V↓[5]与真空泵之间连接数显真空计VG和真空泵入口安全阀,电磁阀V↓[7]同时联接在电磁阀V↓[5]、数显真空计VG、电磁阀V↓[8]和减压阀之间,电磁阀V↓ [9]同时联接在缓冲罐、空压机入口安全阀、电磁阀V↓[5]和数显真空计VG之间,电气控制部分包括手旋总开关Q↓[0]、相序保护器K↓[00]、交流接触器K↓[1]、电动机保护开关Q↓[1]、Q↓[2]、Q↓[3]、真空开关F↓[1] 、F↓[2]、交流接触器K↓[2]、K↓[3]、K↓[4]、功率继电器K↓[11]、K↓[12]、K↓[13]、K↓[14]、K↓[15]、K↓[16]、K↓[17]、K↓[18]、K↓[19]、K↓[20]、K↓[21],其中,三 相交流电源输入通过手旋总开关Q↓[0]、相序保护器K↓[00]、交流接触器K↓[1]后,三相线路分别通过电动机保护开关Q↓[1]、Q↓[2]、Q↓[3]与交流接触器K↓[2]、K↓[3]、K↓[4]连接,单相线路通过真空开关F↓[1]与功率继电器K↓[11]、K↓[12]、K↓[13]连接,通过真空开关F↓[2]与直流电源DV1连接,可编程控制器PLC与功率继电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炯杜晓峰钟世强范明豪郑玉敏苏镇西王磊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