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变矩旋翼飞行器,进一步涉及一种旋转收缩式可变矩旋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四旋翼飞行器通过支撑臂连接前后和左右两组共四个旋翼,每组旋翼的旋向相同,两组旋翼分别互为正反旋翼,两组旋翼旋向相反,以此抵消机体扭力矩,保持机体平衡,并且通过改变旋翼转速来改变升力,进而改变四旋翼直升机的姿态和位置,常见的四旋翼飞行器支撑臂与机身体固定为一体,从而造成几何尺寸较大,存在着储藏和运输不方便等问题。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装置是由螺旋桨和四个独立电机构成的,飞行器上相对方向为一对相同的螺旋桨且相邻的旋翼旋转方向相反,四个电机向飞行器提供输入转矩。现有的旋翼飞行器都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来改变飞行器旋翼产生升力的大小,实现对飞行器姿态、位置的控制。这种飞行控制原理效率低,飞行器负载小,而且飞行能力不稳定,尤其是在飞行器降落过程中,必须降低旋翼转速,以减小旋翼升力,升力减小就意味着对飞行器姿态控制的能力减弱,飞行器飞行稳定性降低甚至失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翼与机体距离可调的旋翼飞行器。本专利技术现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连杆与加长连杆的旋转收缩为整个装置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整体体积的缩小创造了条件,便于储藏和运输。(二)本专利技术中的可变矩四旋翼飞行器在机身结构上,采用了空间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使得旋翼能够控制收缩,改变扭矩,从而改变升力,进而实现对飞行器飞行姿态的调整。(三)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四旋翼是可变矩的,在转速变化的同时,桨矩随之变化,有效的提高了电动机在每一个转速下的最高效率,提高了有效负荷,是高效的四旋翼飞行器。同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矩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可变矩机构,偶数个旋翼,可变矩机构与机身相连,旋翼与可变矩机构相连;所述可变矩机构包括:偶数个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偶数个支撑架(30)、水平分布的偶数个滑块、舵机(28)、圆形下层板(23),支撑架(30)固定在圆形下层板(23)上,每个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6‑1)、第二连杆(17‑1)、第三连杆(18‑1)、第四连杆(19‑1),其中第一连杆(16‑1)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块(29‑1)连接,滑块(29‑1)能在凸轮机构的滑道里滑动,第一连杆(16‑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连杆(18‑1)上,第三连杆(18‑1)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架(30)的第一端部铰接,第三连杆(18‑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四连杆(19‑1)上,第四连杆(19‑1)的一端与对应的旋翼连接,第四连杆(19‑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7‑1)的一端铰接,而第二连杆(17‑1)的另一端与所述对应的支撑架(30)的第二端部铰接;两两相邻的旋翼的桨叶的旋转方向相反;在工作中,舵机(28)带动凸轮机构旋转,凸轮机构的旋转能进一步带动旋翼位置发生改变,使得每个旋翼与机体之间的距离能被调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矩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可变矩机构,偶数个旋翼,可变矩机构与机身相连,旋翼与可变矩机构相连;所述可变矩机构包括:偶数个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偶数个支撑架(30)、水平分布的偶数个滑块、舵机(28)、圆形下层板(23),支撑架(30)固定在圆形下层板(23)上,每个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6-1)、第二连杆(17-1)、第三连杆(18-1)、第四连杆(19-1),其中第一连杆(16-1)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块(29-1)连接,滑块(29-1)能在凸轮机构的滑道里滑动,第一连杆(16-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连杆(18-1)上,第三连杆(18-1)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架(30)的第一端部铰接,第三连杆(18-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四连杆(19-1)上,第四连杆(19-1)的一端与对应的旋翼连接,第四连杆(19-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7-1)的一端铰接,而第二连杆(17-1)的另一端与所述对应的支撑架(30)的第二端部铰接;两两相邻的旋翼的桨叶的旋转方向相反;在工作中,舵机(28)带动凸轮机构旋转,凸轮机构的旋转能进一步带动旋翼位置发生改变,使得每个旋翼与机体之间的距离能被调整,达到桨叶旋转所得到的提升力的可调,进而对飞行器的姿态实现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矩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偶数个电机,电机由惯性导航仪控制,每个旋翼由对应的电机(20)驱动,每个电机(20)的旋转速度保持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矩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垂直分布的主控板(15)、圆形上层板(22),主控板(15)连接在圆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斌,孙璟,左继洲,陈满意,徐鹏成,易文,周亮,陈浩,蒋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