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献忠专利>正文

一种变辐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841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变辐车轮,涉及车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较为颠簸,使驾驶员或乘车员乘车舒适度较差、车辆部件在颠簸中易损毁以及在车辆碰撞事故中的缓冲作用有限,不能有效降低事故损伤程度的技术问题而设计。该变辐车轮,包括轮辋、轮辐和轮毂,轮辋和轮毂之间通过轮辐连接,轮毂置于轮辋的中心位置,轮辐为弹性轮辐。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轮辐在车轮受到突变外力时可以发生形变,形变过程中,弹性轮辐内部发生应力变化,对外力起到缓冲削减作用,从而减轻车辆颠簸程度,增强驾驶员或者乘车员的舒适度、降低车辆部件在颠簸中的易损毁程度以及增强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缓冲作用,有效降低事故的损伤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辐车轮
技术介绍
车轮是介于轮胎和车轴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主要由轮辋、轮辐和轮毂组成。轮辋用于安装轮胎,轮辐是介于车轴和轮辋之间的支承部分。车轮应用于各种带轮的交通工具中,如: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有的车轮技术,按轮辐的结构可分为辐板式和辐条式两种。辐板式和辐条式两种车辐都是无法变形的,即这种车轮的轮辋和轮毂的连接方式属于直硬式连接,这两种车辐制成的车轮叫做硬辐车轮。比如自行车车轮就是用辐条连接轮辋和轮毂的,汽车是用整体辐板方式连接轮辋和轮毂的,这种硬辐车轮使用已久,适用于各种车辆,是车辆较为普遍的选择。此外,普通车辆的车轮一般都包括充气车胎,充气车胎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起到部分减震作用,但是在路况较差的情况下,由于车轮的轮辋与轮毂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变,车辆的颠簸程度还是很大,不仅使乘车人员舒适度较差,而且车辆本身的部件也易损坏。另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发生碰撞事故,安装硬辐车轮的车辆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后,由于车轮的轮辋和轮毂相对位置固定不变,车轮对车辆碰撞的缓冲作用有限,不能有效降低事故的损伤程度。即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较为颠簸,使驾驶员或乘车员乘车舒适度较差、车辆部件在颠簸中易损毁以及在车辆碰撞事故中的缓冲作用有限,不能有效降低事故的损伤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辐车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较为颠簸,使驾驶员或乘车员乘车舒适度较差、车辆部件在颠簸中易损毁以及在车辆碰撞事故中的缓冲作用有限,不能有效降低事故损伤程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一种变辐车轮,沿车轮径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轮辋、轮辐和轮毂,所述轮辋和所述轮毂之间通过所述轮辐连接,所述轮毂置于所述轮辋的中心位置;所述轮毂包括轮毂左端面和轮毂右端面,所述轮辐为弹性轮辐且包括左轮辐和右轮辐,所述左轮辐与所述轮毂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右轮辐与所述轮毂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左轮辐、所述右轮辐均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轮辐和所述右轮辐均为环形轮辐。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轮辐与所述轮辋的连接点、所述环形轮辐与所述轮毂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环形轮辐的中心三点共线。进一步的,所述左轮辐和所述右轮辐均为弧形轮辐;所述左轮辐的一端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所述左轮辐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右轮辐的一端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所述右轮辐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右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轮辐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在所述轮毂左端面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右轮辐数量与所述左轮辐数量相同,且在所述轮毂右端面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轮辋内侧向内延伸有凸耳,所述轮辐与所述凸耳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轮辐与所述轮辋之间、所述轮辐与所述凸耳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左端面开设有左嵌槽,所述左轮辐的一端与所述左嵌槽相匹配连接;所述轮毂右端面开设有右嵌槽,所述右轮辐的一端与所述右嵌槽相匹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嵌槽向所述左轮辐受力时的变形方向开设有扩口;所述右嵌槽向所述右轮辐受力时的变形方向开设有扩口。进一步的,所述轮辋为弹性轮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变辐车轮,由外至内依包括轮辋、轮辐和轮毂,轮辐连接轮毂和轮辋。由于轮辐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轮辐,当车轮不受外力时,轮辐处于自然拉伸状态;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轮辐受外力作用发生压缩形变,此时发生变形的轮辐内部产生相互作用的应力,以抵抗外部的作用力,力图使轮辐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外力消失后,轮辐逐渐回复原状。轮辐又分为左轮辐和右轮辐两组轮辐,轮毂包括轮毂左端面和轮毂右端面,左轮辐与轮毂左端面连接,右轮辐与轮毂右端面连接,当车轮受外力时,左轮辐和右轮辐共同作用,能够保证轮辐平衡支撑轮辋,使车轮平稳转动;此外,当左轮辐和右轮辐共同作用时,在受外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两组轮辐的受力轮辐所受到的外力要小于单组轮辐时受力轮辐受到的外力,这样的两组轮辐使轮辐保证工作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寿命较长。在路况复杂颠簸的路面时,轮辋受外部物体的撞击,轮辋首先对轮辐施力,轮辐受力压缩发生形变,同时对轮辋和轮毂施加一个为回复形变而产生的力,这个形变过程就使轮辐对外力起到吸收和缓冲作用,削弱垂直传递到人体的颠簸作用力,从而使驾驶员或乘车员乘车时舒适度提高。此外,由于安装有变辐车轮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颠簸较小,车辆上的各个部件之间变化剧烈的相互作用力也会相应较小,从而使得车辆的部件不易损毁,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样的,当安装有变辐车轮的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特别是摩托、自行车等碰撞时车轮与外部碰撞物体直接接触的情况,弹性轮辐可以吸收和缓冲外界施加给车轮的力,避免碰撞作用力垂直传递给人体,可以有效降低人体以及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辐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环形轮辐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为环形轮辐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5为弧形轮辐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为弧形轮辐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7为弧形轮辐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8为弧形轮辐的第四种连接方式示意图。附图标记:1-轮辋 2-轮辐 3-轮毂11-凸耳21-左轮辐 22-右轮辐31-轮毂左端面 32-轮毂右端面 33-左嵌槽34-右嵌槽 35-扩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是一种变辐车轮,如图1所示,沿车轮径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轮辋1、轮辐2和轮毂3,轮辋1和轮毂3之间通过轮辐2连接,轮毂3置于轮辋1的中心位置;轮毂3包括轮毂左端面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辐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辐车轮,沿车轮径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轮辋(1)、轮辐(2)和轮毂(3),所述轮辋(1)和所述轮毂(3)之间通过所述轮辐(2)连接,所述轮毂(3)置于所述轮辋(1)的中心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3)包括轮毂左端面(31)和轮毂右端面(32),所述轮辐(2)为弹性轮辐且包括左轮辐(21)和右轮辐(22),所述左轮辐(21)与所述轮毂左端面(31)固定连接,所述右轮辐(22)与所述轮毂右端面(32)固定连接,所述左轮辐(21)、所述右轮辐(22)均与所述轮辋(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辐车轮,沿车轮径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轮辋(1)、轮辐(2)和轮毂(3),所述轮辋(1)和所述轮毂(3)之间通过所述轮辐(2)连接,所述轮毂(3)置于所述轮辋(1)的中心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3)包括轮毂左端面(31)和轮毂右端面(32),所述轮辐(2)为弹性轮辐且包括左轮辐(21)和右轮辐(22),所述左轮辐(21)与所述轮毂左端面(31)固定连接,所述右轮辐(22)与所述轮毂右端面(32)固定连接,所述左轮辐(21)、所述右轮辐(22)均与所述轮辋(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辐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辐(21)和所述右轮辐(22)均为环形轮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辐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轮辐与所述轮辋(1)的连接点、所述环形轮辐与所述轮毂(3)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环形轮辐的中心三点共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辐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辐(21)和所述右轮辐(22)均为弧形轮辐;所述左轮辐(21)的一端与所述轮辋(1)固定连接,所述左轮辐(21)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左端面(31)固定连接;所述右轮辐(22)的一端与所述轮辋(1)固定连接,所述右轮辐(22)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右端面(32)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献忠
申请(专利权)人:欧献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