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8099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30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通路,通过一管道将一蠕动泵、一温控装置和一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与一组织创面再生室构成一密封循环回路;第二通路,在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进一步包括一进液管,在其出口端包括一出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液态环境对组织再生的最优促进作用,提供密闭环流再生装置为组织再生提供一个局部密闭液态环境,并且通过进液和出液管道系统引导和液体环流控制系统实现再生室内液体的动态环流,在控制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同时促进组织器官的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组织器官创伤修复与再生的治疗装置,用于促进肢端再生,皮肤软组织再生,神经再生和骨等的再生,尤其是一种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组织器官创伤缺损常导致患者局部肢体畸形甚至功能丧失。如何促进、引导受创组织的自我再生与修复,则是促进组织功能和外观修复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上修复严重组织器官损伤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自体或异体组织移植,或自体异体组织覆盖,或敷料覆盖的方法保护损伤创面,促进组织再生。自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常造成供区的二次损伤和功能障碍,同时由于供区组织来源有限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组织修复的需求。而异体组织移植则存在免疫排斥的问题。在缺乏完整供体组织或器官的情况下自体或异体组织或敷料覆盖能够减轻局部炎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再生,但修复结果往往不理想,常形成疤痕挛缩,影响患肢功能。并且,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情况下,无法获得足够量的自体组织用于创面覆盖。目前临床常用的组织创面敷料覆盖方法主要是VSD负压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原理是利用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间的中介,利用高负压,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但VSD引流方法为单向引流,无法对创面进行冲洗,或进行细胞和生长因子干预。且敷料的粗糙表面纹理可能会对组织再生造成二次损伤。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湿润创面环境能够加速创面的修复速度。目前实验室创面湿润环境修复模型包括植入式钛金属室和创面保护薄膜。前一种植入式钛金属室是通过钛金属模具的有创植入创造出一个密闭的再生小室环境。但由于该模型的有创性,仅限于实验室动物模型,不能用于临床应用。另一种创面保护膜能够通过无创方式为创面提供湿润液态环境,但无法实现创面液体环境的实时更新,不能及时清理代谢产物和坏死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几种方案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系统为损伤组织再生的密闭的生长因子与细胞液流环流系统,它通过包括:第一,伤口/创面环境的调控;第二,生长因子与干细胞的导入;第三,氧分压调控等手段促进伤口/创面组织再生,实现创面的修复。密闭环流的系统易于对再生室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为在体细胞治疗,炎症环境控制等提供了稳定可控的局部环境,从而引导创面组织的再生。本技术系统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套可实时监控的密闭环流组织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通路,通过一管道将一蠕动泵、一温控装置和一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与一组织创面再生室构成一密封循环回路;第二通路,在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进一步包括一进液管,在其出口端包括一出液管。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中进一步包括:一氧分压及PH值检测装置,用以监测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内的液体氧分压和PH值。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中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用以控制所述管道中的液体;第二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通路中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用以控制冲洗液体进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一保温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温控装置内的一回形铜管,用以保持所述第一通路内液体的温度。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道采用厚橡胶保温材料。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再生室呈两端开口结构。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再生室呈一端开口结构。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再生室呈单片膜状结构。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第四控制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中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二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第三控制阀门,分别设置在第二通路中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本技术的装置利用液态环境对组织再生的最优促进作用,提供密闭环流再生装置为组织再生提供一个局部密闭液态环境,并且通过进液和出液管道系统引导和液体环流控制系统实现再生室内液体的动态环流;通过液体温控系统保证再生室内温度恒定;通过氧分压及PH值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再生室内微环境;在组织再生的不同阶段通过细胞及液体干预操作系统分别进行抗菌,抗炎,细胞治疗,营养因子治疗等,在控制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同时促进组织器官的再生。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
的人员而言,从对本技术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组成框图;图2是对应图1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组织创面再生室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b)是组织创面再生室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c)是组织创面再生室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组织创面再生室(环形创伤)200――组织创面再生室(肢端创伤)300――组织再生室(非环形或肢端的单面组织创伤)2――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3――保温管道 4――蠕动泵 5――温控装置 6――氧分压及PH值检测装置 7――进液管 8――出液管 9――保护螺帽 10――第一控制阀门11――回形铜管 12――与正常组织固定带13――第二控制阀门14—-第三控制阀门15――第四控制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专利结构图和流程图阐述本技术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装置包括由保温管道3依次将组织创面再生室100、蠕动泵4、液体温控系统5、氧分压及PH值检测装置6和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2组成一密封循环回路。在该密闭循环回路中还包括第一控制阀门10和第四控制阀门15,分别设置于组织创面再生室10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此外,还有另一通路经过组织创面再生室100,由进液管7通过第二控制阀门13连接再生室100的进口端,在再生室100的出口端通过第三控制阀门14连接一出液管8。参见图中3(a)~3(b)示意了应用在不同场合下的三种不同结构的组织再生室100~300。在具体应用中,组织再生室的结构因损伤部位面积大小及形状而异。图3(a)应用在两端开口的情况下,环形创伤的创面可以通过两开口端密闭在组织再生室100中,图3(b)示意了肢端创伤的创面通过单个开口端密闭在组织再生室200中的结构,图3(c)示意了非环形或肢端的单面组织创伤所应用的组织再生室300的结构。即是说,组织再生室100~300可为单片膜状结构,可为盲端结构,也可为两端均开口的结构。其边缘或一端或两端为再生室与正常组织接触固定处,中间为密闭损伤组织的再生室。组织再生室为耗材结构,每七天更换一次。组织再生室100~300连接的进液和出液所采用的导管为厚橡胶保温材料的保温管道3,在该通路中还设置有蠕动泵4和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2,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2提供的液体流速及流动时间可通过蠕动泵4进行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通路,通过一管道将一蠕动泵、一温控装置和一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与一组织创面再生室构成一密封循环回路;第二通路,在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进一步包括一进液管,在其出口端包括一出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通路,通过一管道将一蠕动泵、一温控装置和一细胞及液体干预装置与一组织创面再生室构成一密封循环回路;第二通路,在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进一步包括一进液管,在其出口端包括一出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中进一步包括:一氧分压及PH值检测装置,用以监测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内的液体氧分压和PH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中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用以控制所述管道中的液体;第二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通路中所述组织创面再生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用以控制冲洗液体进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的带有组织再生室的组织器官的再生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进李青峰周双白周思政黄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