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器官化组织的再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49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在人或动物活体内某一器官化组织结构中促进组织自损伤区域表面沿一预定方向向其内部再生的体系、方法及设备。用一套装结构(5)将损伤区域套住以阻止肉芽组织长入其中,同时在套内的损伤区域中置入机械导引装置(11)以引导组织沿预定方向再生。一方面向套中损伤区域的表面加入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生成抑制剂。另一方面机械导引装置采用含有一条或多条导引隧道的凝胶结构的方式以便引导再生组织沿预定方向生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人或动物活体内某一器官化组织结构中促进损伤区域内器官化组织的再生,例如神经(脊神经与颅神经)、腱、韧带、骨骼肌、骨、关节囊、软骨及腱膜。值得指出的是,此处所提及的“再生”及其衍生物并不意味着要完成器官化组织结构中损伤区域的修复必须在受损区域形成与原器官化组织完全相同的替代器官化组织,而仅意味着在受损区域形成一替代器官化组织即可修复损伤区域。在受到横断、挤压或其他外科手段的作用或损伤后,由于结构及功能的不完全恢复,器官化组织结构中损伤区域的修复将受到阻碍。在先前神经修复与再生的例子中一些植入结构已阐述了上述问题。例如,迄今为止有提出使用导丝进行横断神经的修复(Alexanderet al:Proc.Soc.Exp.Biol.Med.68:380-383(1948);Stopford:柳叶刀,10 1296-1297,(1920))。这包括典型的使用缝线沿横断神经近、远端之间的裂隙将神经缝合的方法。并且该导线尚可用层粘连蛋白、胶原及纤连蛋白等物质包被。然而,导线的使用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在横断神经的近端与远端之间使用一末端开放管以桥接两端从而促进其间神经组织修复的方法亦有记录(Gluck:Arch.Klin.Chir.25:606-616,(1880);Forssman:Ziegler′s Beitrage zur Pathol.Anatomie 27:407(1900))。该神经导引管的应用使得再生轴突的数量和/或大小有所增加而再生神经组织桥接受损区域所需的时间却缩短了。在神经导引管腔中加入胶原凝胶基质可以进一步促进横断神经近、远端之间神经组织的再生率(T.Satou et al:Acta pathologicaJaponica 36,199-208,1986和Acta pathologica Japonica 38(12),1489-1502,1988)。加拿大专利第1328710(Aebischer等)号进一步提出制造一种外表面无孔而内表面有孔的神经导引管以便向其中加入神经生长诱导活性因子并使其缓慢释放于受损区域。同样地,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 92/13579号(Fidia S.P.A)也发现了一种生物可降解及吸收的导管可被用于神经组织的修复及再生,该导管管腔壁的界面上涂有生长因子从而可增强神经的再生、生长与修复。亦有人提出在神经导引的管腔内加入机械导引结构。例如,国际地利申请公开第WO 88/06871号(Astra Meditec)提出在末端开放管的管腔内提供多条轴向延伸的导引隧道以便在横断神经的远、近端之间形成管道结构。该导引隧道仅限于在纤维之间和/或沿纤维在管腔内轴向延伸。人们还设想使用激光在一根圆柱体内(沿轴向)打出多条孔道从而形成一根含有多条独立管腔的神经导引管。然而,利用成管以修复受损神经的方法具有造成广泛炎症及/或神经受压等不利因素,这使得该领域的一些专家认为,只有在更恰当密闭的条件下应用成管技术才能成功地桥接受损神经部位(Sunderland《外周神经损伤及其修复》,p.605(1978)与《神经损伤及其修复》,Churchill Livingstone,p.431 ff(1991))。导引管还被建议用于其他身体结构的再生。例如,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 88/06872号(Astra Meditec)提出一种植入结构以促进腱、韧带以及交叉韧带的再生,它包括一根末端开口的管道,可将撕裂的肌腱、韧带或交叉韧带的游离端插入其中,同时管道由多条组织导引隧道沿轴向方向延伸。管腔内的导引隧道实为沿管腔轴向算得的导丝或(分隔)结构之间所余的空隙。然而,至此所提出的结构尚无一考虑到在损伤组织结构表面必然会形成由纤维蛋白及包括血小板在内的各种细胞所组成的网状结构(以下称之为“纤维蛋白网状结构”)。另一方面,申请人已意识到在器官化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过程中纤维蛋白网状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象再生的组织结构这样的外生细胞需要为其粘附与迁涉寻找一物理支持。在创伤区域组织的再生中,这一机械支持结构是由成型生长阶段创伤区域中血凝块所形成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来提供和决定的。如此的结果是,纤维蛋白网状结构对受损区域内长入的肉芽组织细胞以及具有愈合结构特征的特殊细胞的生长方向会施加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纤维蛋白网状结构为创伤区域内具有愈合结构特征的细胞的生长方向及分布构建了一块模板。例如,在一根损伤的神经中,轴突及起支持作用的雪旺氏细胞沿神经裂隙或受压区域进行再生的路径在很大程度上与复合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的分布及组成相关。与此相似,肌腱、韧带、腱膜、骨骼肌、软骨、骨以及其他器官化组织结构在损伤后(的再生中)也都依赖于血凝块中纤维蛋白网状结构所构建的模式。要知道在某一器官化组织结构的创伤区域中所形成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含有分支众多的纤维蛋白丝、带,从而具有一个高度复杂全不规则的三维结构。相应地,在神经组织修复中,纤维蛋白丝分支交错并相互缠绕,雪旺氏细胞及轴突则沿纤维蛋白丝向前生长。伴随神经再生的结缔组织细胞亦有同样的生长模式,也就是说,它们的生长过程大体上从属于填充于横断神经末端之间或受挤压神经区域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的模式。在挤压伤或外科手段损伤所致的横断结构中这种依从性同样十分显著。在神经组织的再生中这种依从性的结果是其高度再生的努力遭到严重损害,因为大量新生的轴突沿着极其异常的路径广泛分支而无法沿正确路径生长,从而使新生轴突无法抵达预期的靶组织并重建功能连接。在这种看似愈合实则无法重获靶组织神经支配的神经中,上述高度分支、错误排列并且随意走向的轴突生长的结果是导致了神经瘤的形成。由于部分神经细胞最终将会开始迷失,因此这种生长将过早地结束。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的存在分布与组成对修复过程中再生组织的新生结构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从而也是受损组织重获功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提供可调控组织再生生长方向的方法来达到增强人体或动物体机体组织结构中损伤部位愈合的目的。根据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此处提供了一种在人或动物活体的机体组织结构中促进组织自损伤区域的表面沿一预定方向向损伤区域内再生的体系,其中包括一个植入人或动物体内以套住损伤区域的套装结构,置于套装损伤区域内以引导组织沿预定方向再生的机械导引装置,以及向套装损伤区域表面所加入的一种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生成抑制剂。典型情况下,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生成抑制剂将被系统性或局部地加入套装损伤区域内。“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生成抑制剂”中的“抑制”应被理解为既可抑制损伤区域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的形成,又可对损伤区域已形成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进行降解。根据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此处提供了一种在人或动物活体的身体中促进器官化组织自损伤区域的表面沿一预定方向向损伤区域内再生的方法,其中包括用一套装结构套住损伤区域、在套装损伤区域内提供机械导引装置以引导组织沿预定方向再生以及向套装损伤区域内加入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生成抑制剂的一系列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生成抑制剂包括一种凝血酶抑制剂。该凝血酶抑制剂可能为一种低分子量基于肽的凝血酶抑制剂。所谓的“低分子量基于肽的凝血酶抑制剂”在本领域技校人员中是指那些含有一至四个肽键和/或分子量小于1000的凝血酶抑制剂,包括那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人或动物活体内某一器官化组织结构中促进组织自损伤区域表面沿一预定方向向其内部再生的体系,包括:一个被植入人或动物活体内以套住损伤区域的套状结构,在应用中被置于套状受损区域以便沿预定方式延伸的为组织再生所提供的机械导引装置,以及 一种可施用于套装受损区域受损表面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生成抑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阿恩汉森
申请(专利权)人:汉斯阿恩汉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