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β-SiC纳米线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687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合成β-SiC纳米线的方法,采用硅藻土与硅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SiO为硅源,以生物活性炭薄片作为碳源,在1200~1400℃的温度范围内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在生物活性炭薄片表面形成β-SiC纳米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薄片生物活性炭可以通过竹材、木材等天然可再生植物碳化后制得,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生物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表面活性大,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与SiO发生反应形成β-SiC纳米线。生物活性炭中天然存在的金属离子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β-SiC纳米线的生长。采用薄片生物活性炭可以避免颗粒状SiC的形成,为高纯度β-SiC纳米线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e-SiC纳米线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P -SiC纳米线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良好的电场发射性能以及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不但在光电子材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而且作为增 强相在复合材料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碳热还原法是合成SiC纳米线常用的方法之一。文献 "Hongjie Dai, Eric W. Wong, Yuan Z. Lu, Shoushan Fan, Charles M. Lieber,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ide nanorods, Nature, 375(1995), 769-772"公开了一种碳热还原法合成P-SiC纳米线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纳米碳管作为碳源与气相SiO反应,制备了高纯度的P-SiC 纳米线,但是纳米碳管成本太高,不适于P-SiC纳米线的大规模生产。 文献"Y. H. GA0, Y. B腦0, K. KURASHIMA, T. SAT0, SiC nanorods prepared from SiO and activated carbo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7(2002) 2023-2029"公开了一种采用活性碳粉为碳源与气相SiO反应制 备e-sic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但是反应产物中含有大量的SiC颗粒,难以提取高纯度的e-sic纳米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制备P-SiC纳米线中成本高、纯 度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低成本、高纯度的P-SiC纳米线的 合成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 生物活性炭薄片的制备首先以木材或竹材天然可再生植物为原料,将其加工成厚度为lmm 3mm的薄片,将该薄片经水洗、干燥后在900 。C 100(TC下碳化,升温速率为30 90°C/h,保温8 12小时得到生物活 性炭薄片;2) 反应粉体的准备将硅藻土与硅粉按1:1 1.5:1的质量比进行混 合,球磨;3) 0-SiC纳米线的制备将反应粉体放置在刚玉坩埚或石墨坩埚中, 并将生物活性炭薄片插入坩埚中,在坩埚口覆盖上碳毡,将坩埚放入真空 烧结炉中升温至120(TC 140(rC,升温速率为250°C/h,保温1 2小时, 炉压控制在100Pa以下,取出生物活性炭薄片,将薄片表面的产物取下即可得到P-SiC纳米线。本专利技术采用薄片生物活性炭可以通过竹材、木材等天然可再生植物碳 化后制得,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生物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表面活 性大,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与SiO发生反应形成e-SiC纳米线。生物 活性炭中天然存在的金属离子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e -SiC纳米线的生长。 采用薄片生物活性炭可以避免颗粒状SiC的形成,为高纯度P -SiC纳米线 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e-SiC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其中横坐 标为衍射角,纵坐标为强度。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竹炭薄片上制备的P -SiC纳米线的微观形貌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l:本实施例采用松木为生物活性炭原料1) 生物活性炭薄片的制备首先将松木加工成厚度为lmm的薄片, 将该薄片经水洗、在鼓风干燥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70°C,烘干时间24 小时,然后再将干燥后的薄片900'C下碳化,升温速率为60°C/h,保温10 小时得到生物活性炭薄片;2) 反应粉体的准备将硅藻土与硅粉按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球磨;3) SiC纳米线的制备将反应粉体放置在刚玉坩埚或石墨坩埚中, 并将生物活性炭薄片插入坩埚中,在坩埚口覆盖上碳毡,将坩埚放入真空 烧结炉中升温至140(TC,保温1小时,炉压控制在100Pa以下,取出生物 活性炭薄片,将薄片表面的产物取下即可得到SiC纳米线。实施例2:本实施例采用松木为生物活性炭原料1) 生物活性炭薄片的制备首先将松木加工成厚度为3nim的薄片, 将该薄片经水洗、在鼓风干燥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7(TC,烘干时间24 小时,然后再将干燥后的薄片IOO(TC下碳化,升温速率为30tVh,保温8 小时得到生物活性炭薄片;2) 反应粉体的准备将硅藻土与硅粉按1:1.3的质量比进行混合,3) P-SiC纳米线的制备将反应粉体放置在刚玉坩埚或石墨坩埚中, 并将生物活性炭薄片插入坩埚中,在坩埚口覆盖上碳毡,将坩埚放入真空 烧结炉中升温至1300'C,保温1.5小时,炉压控制在100Pa以下,取出生 物活性炭薄片,将薄片表面的产物取下即可得到SiC纳米线。实施例3:本实施例采用毛竹为生物活性炭原料1)生物活性炭薄片的制备首先将毛竹加工成厚度为2mm的薄片, 将该薄片经水洗、在鼓风干燥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7CTC,烘干时间24 小时,然后再将干燥后的薄片930'C下碳化,升温速率为50°C/h,保温9. 5小时得到生物活性炭薄片;2) 反应粉体的准备将硅藻土与硅粉按1:1.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 球磨;3) 3-SiC纳米线的制备将反应粉体放置在刚玉坩埚或石墨坩埚中, 并将生物活性炭薄片插入坩埚中,在坩埚口覆盖上碳毡,将坩埚放入真空 烧结炉中升温至120(TC,保温2小时,炉压控制在100Pa以下,取出生物 活性炭薄片,将薄片表面的产物取下即可得到P-SiC纳米线。实施例4:本实施例采用毛竹为生物活性炭原料1) 生物活性炭薄片的制备首先将毛竹加工成厚度为3mm的薄片, 将该薄片经水洗、在鼓风干燥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7(TC,烘干时间24 小时,然后再将干燥后的薄片97(TC下碳化,升温速率为9(TC/h,保温9 小时得到生物活性炭薄片;2) 反应粉体的准备将硅藻土与硅粉按1: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 球磨;3) e-SiC纳米线的制备将反应粉体放置在刚玉坩埚或石墨坩埚中, 并将生物活性炭薄片插入坩埚中,在坩埚口覆盖上碳毡,将坩埚放入真空 烧结炉中升温至1360。C,保温1.3小时,炉压控制在100Pa以下,取出生 物活性炭薄片,将薄片表面的产物取下即可得到P-SiC纳米线。图1为竹炭表面SiC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看出所制备的SiC 纳米线具有较高的纯度,主要以P-SiC为主,存在少量的堆垛层错。图2为竹炭薄片上生长的SiC纳米线的微观形貌,在竹炭表面SiC纳 米线分布密度较高,SiC纳米线较直,具有较大的长径比,直径小于100nm, 长度大于20 u m。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1)生物活性炭薄片的制备首先以木材或竹材天然可再生植物为原料,将其加工成厚度为1mm~3mm的薄片,将该薄片经水洗、干燥后在900℃~1000℃下碳化,升温速率为30~90℃/h,保温8~12小时得到生物活性炭薄片;2)反应粉体的准备将硅藻土与硅粉按1∶1~1.5∶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球磨;3)β-SiC纳米线的制备将反应粉体放置在刚玉坩埚或石墨坩埚中,并将生物活性炭薄片插入坩埚中,在坩埚口覆盖上碳毡,将坩埚放入真空烧结炉中升温至1200℃~1400℃,升温速率为250℃/h,保温1~2小时,炉压控制在100Pa以下,取出生物活性炭薄片,将薄片表面的产物取下即可得到β-SiC纳米线。全文摘要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β-SiC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1)生物活性炭薄片的制备:首先以木材或竹材天然可再生植物为原料,将其加工成厚度为1mm~3mm的薄片,将该薄片经水洗、干燥后在900℃~1000℃下碳化,升温速率为30~90℃/h,保温8~12小时得到生物活性炭薄片;2)反应粉体的准备:将硅藻土与硅粉按1∶1~1.5∶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球磨;3)β-SiC纳米线的制备:将反应粉体放置在刚玉坩埚或石墨坩埚中,并将生物活性炭薄片插入坩埚中,在坩埚口覆盖上碳毡,将坩埚放入真空烧结炉中升温至1200℃~1400℃,升温速率为250℃/h,保温1~2小时,炉压控制在100Pa以下,取出生物活性炭薄片,将薄片表面的产物取下即可得到β-SiC纳米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艳黄剑锋曹丽云吴建鹏卢靖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