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志春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结构的滑板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78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板的推动机构改进。一种分离结构的滑板改进,前滑板与后滑板构成活动连接,后滑板上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超越离合器连接绕线轮,绕线轮有复位机构,绕线轮上的拉线连接前滑板或滑杆机构;前滑板和后滑板上有止滑机构,不但可使推进机构的结构紧凑,而且滑板操作者的脚掌可得到止滑机构的支撑,能明显提高滑板的推进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健身娱乐的滑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滑板的推动机构改进。
技术介绍
为了能使操作者在脚不着地的情况下推进滑板或滑板车,人们 专利技术了一些用于滑板和滑板车的推进机构。如,中国专利号CN200510099722. 8提出的"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车"。虽然,该专利 的技术方案可使操作者在脚不着地的情况下推动滑板。但是,"车架两伸 缩滑道"和"伸缩滑道由横断面为槽型型材相互套嵌连接"的结构比较复 杂,并且不利于减轻滑板的重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号CN 2928661提出了 "一种带分离滑板的滑板车",它将前滑板与后滑板构成 活动连接,后滑板有连接轮子的旋转驱动机构。虽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 可推进滑板。但是,前滑板和后滑板上没有稳定操作者脚掌的装置,操作 者很难站在前、后滑板上发力,也无法全力推进滑板向前运动,从而导致 滑板的推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一 种分离结构的滑板改 进,它能有效稳定滑板操作者的脚掌,并提高滑板推进机构的推进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离结构的滑板改进,前滑板 与后滑板构成活动连接,前滑板与后滑板通过滑杆机构构成活动连 接,前滑板上有前轮,后滑板上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超越离合器 连接绕线轮,绕线轮有复位机构,绕线轮上的拉线连接前滑板或滑 杆机构;前滑板和后滑板上分别设置有止滑机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有以下进一步的措施所述滑杆机构由滑管和滑杆构成,滑杆有转盘,前滑板通过转盘与安装前轮的机构构成可转动连接;滑管连接后滑板。所述滑管通过套管连接后滑板,套管活套在滑管上;后滑板上有制动块。所述前滑板上的止滑机构为前挡板。所述后滑板上的止滑机构为后挡板。所述后挡板有坡面部位。所述后挡板对应小挡板。所述的前滑板和后滑板上的止滑机构为有脚扣。所述的前滑板有把手,把手与安装前轮的机构构成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止滑机构为刻花或防滑垫。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因为,前滑板与后滑板通过滑杆机构构成活动连接,后滑板上 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超越离合器连接绕线轮,绕线轮上的拉线连 接前滑板或滑杆机构,前滑板和后滑板上分别设置有止滑机构。所 以,不但可使推进机构的结构紧凑,而且滑板操作者站在前滑板和后滑板上时,脚掌可得到止滑机构的支撑,从而可集中发力。现有 技术只是在前滑板或后滑板上设置有脚扣,只能使滑板操作者的一 只脚得到支撑,而本专利技术的前滑板和后滑板上都设置有止滑机构, 可使滑板操作者的双脚得到止滑机构的支撑,能明显提高滑板的推 进效率。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部分零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部分零件的放大图; 图4是带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看图1和图2。 一种分离结构的滑板改进,前滑板3和后滑 板8可以用木材,或塑料,或金属材料制造,前滑板3与后滑板8 通过滑杆机构构成活动连接,所述滑杆机构由滑管5和滑杆4构成, 滑杆4有转盘202,前滑板3通过转盘202与安装前轮17的机构 构成可转动连接;滑管5连接后滑板8。滑管5和滑杆4可以是圆 形或矩形,滑管5可使用金属管,滑杆4插入滑管5,滑杆4可在 滑管5内自由伸缩活动。为了防止滑管5滑出滑杆4,滑杆4末端 有限位螺丝12,螺丝12固定在滑杆4末端的螺紋孔206内。前滑 板3安装在滑杆4上,后滑板8安装在滑管5上。 ,结合图1、图2,参看图4。安装前轮17的机构可以是滑板桥或前桥盘204,前桥盘204上可安装1个或2个前轮17,前轮17 安装在滑板桥或前桥盘204上,前轮17可以是现有普通滑板上使 用的滑轮。另外,安装前轮17的机构还可使用把手结构的转向机 构,把手400连接前桥盘204,即所述的前滑板3有把手400,把 手400与安装前轮17的机构构成可转动连接。把手400可以使用 现有技术,把手400也可以使用折叠结构的把手。前滑板3通过转盘202与安装前轮17的机构构成可转动连接 时,前桥盘204上有多边形连接轴203,多边形连接轴203的末端 有螺紋孔,滑杆4的转盘202上有通孔201,多边形连接轴203穿 过转盘202上的通孔201后插入前滑板3上的多边形通孔200,固 定螺丝2固定在多边形连接轴203末端的螺紋孔内,前滑板3可带 动前桥盘204转动。结合图1、图2,参看图3。滑管5上有安装架205,后滑板8 通过螺丝固定在安装架205上,即滑管5连接后滑板8;后滑板8 上有驱动轮15,驱动轮15通过轮架16安装在滑管5上。驱动轮 15通过超越离合器连接绕线轮13,超越离合器可使用滚柱结构的超 越离合器或棘爪结构的超越离合器,超越离合器可以与绕线轮13做成 一体结构,超越离合器做在绕线轮13的内圈,超越离合器通过左 半轴14连接驱动轮15,左半轴14通过轴承与轮架16构成可转动 连接。轮架16的另 一侧通过右半轴连接后滑轮11,后滑轮11通 过轴承与右半轴构成可转动连接。要说明的是,后滑板8上也可以 不安装后滑轮11而只安装1个驱动轮15。拉线的一端绕在绕线轮13上,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前滑板1或滑杆4上;为了能使绕线轮 13复位旋转时收回拉出的拉线,绕线轮13设置有复位机构。绕线 轮13上的复位机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如,绕线轮13的复位机 构可以是绕在绕线轮13上的橡胶弹性绳,或者绕线轮13的复位机 构是发条回转机构,发条回转机构类似钢卷尺内的回卷机构。前滑板3和后滑板8上分别设置有止滑机构。所述前滑板3上 的止滑机构为前挡板l,前挡板l的高度为50毫米。所述后滑板8 上的止滑机构为后挡板10,后挡板10的高度为50亳米。为了提 高后滑板8的止滑效果,所述后挡板10有坡面部位9,坡面部位9 可用弹性橡胶制造。为了便于控制后滑板8的复位运动,所述后挡 板10对应小挡板6,小挡板6高度为30毫米,小挡板6与后挡板 IO之间的距离为160亳米。为了能使滑板搡作者的脚掌更容易勾 住或控制小挡板6,小挡板6的一侧还可粘贴磨擦力较大的斜面橡 胶块7。所述的止滑机构为刻花或防滑垫,刻花或防滑垫可以是磨 沙面料,磨沙面料使用现有滑板上的磨沙工艺技术来实现;当前滑 板3和后滑板8上的止滑机构为刻花或防滑垫时,刻花可以是十字 紋或人字紋等,刻紋也可以是缕空结构的;防滑垫可带有花紋,防 滑垫是橡胶垫子或带花紋的塑料垫,防滑垫可用粘合的方式贴在前 滑板3和后滑板8上。为了在后滑板8上安装操作方便的制动装置,所述滑杆机构上 有套管301,套管301与滑杆机构构成可转动的滑动连接;后滑板 8上有制动块300,后滑板8固定在套管301上。滑管5通过套管301连接后滑板8,套管301活套在滑管5上;后滑板8上有制动 块300。安装架205固定在套管301上,后滑板8通过螺丝固定在 安装架205上。制动块300可由橡胶或塑料制造,后滑板8呈水平 状态时,制动块300距离地面20毫米,后滑板8往左侧倾斜一定 的角度可使制动块300接触地面,滑板操作者可很方便地操作制动 装置。后滑板8或前滑板3上也可以安装现有滑板上使用的制动装 置。前滑板3和后滑板8上的止滑机构还可以釆用捆绑机构,即所 述的前滑板3和后滑板8上的止滑机构为有脚扣,捆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结构的滑板改进,前滑板(3)与后滑板(8)构成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前滑板(3)与后滑板(8)通过滑杆机构构成活动连接,前滑板(3)上有前轮(17),后滑板(8)上有驱动轮(15),驱动轮(15)通过超越离合器连接绕线轮(13),绕线轮(13)有复位机构,绕线轮(13)上的拉线连接前滑板(1)或滑杆机构;前滑板(3)和后滑板(8)上分别设置有止滑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春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