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粗煤气除杂装置包括旋风分离机构、冷却除焦油塔,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除焦油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除焦油塔包括冷却塔体、冷却水管组、折流板组,所述冷却塔体的中端设有进气口,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连通,冷却水管组位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的正上方,冷却水管组从上到下设置多排,相邻两排的冷却水管组交错设置,以对粗煤气进行降温使焦油液化,所述折流板组位于冷却水管组的正上方,以使雾状的焦油在折流板的阻挡下形成液滴下落。通过设置旋风分离机构,能够将大部分烟尘以及部分焦油颗粒分离出去。再通过冷却除焦油塔的冷却水管组的充分冷却,就可以使焦油由气态变为液体。就可以使焦油由气态变为液体。就可以使焦油由气态变为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粗煤气除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粗煤气除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粗煤气的成分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硫化氢、有机硫、水蒸气、焦油、灰尘等。由于焦油、灰尘等密度较大,且在水蒸气的参与下,容易发生沉降和粘附,造成输送管道堵塞。现有技术通过洗涤冷却的方式,实现对焦油的分离。但是分离后的焦油中还含有大量的洗涤液,需要进一步分离,且洗涤液做功消耗的能源也较多,后续洗涤液和焦油的分离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分离方式简单、耗费能源较少的粗煤气除杂装置。
[0004]一种粗煤气除杂装置包括旋风分离机构、冷却除焦油塔,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除焦油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除焦油塔包括冷却塔体、冷却水管组、折流板组,所述冷却塔体的中端设有进气口,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连通,冷却水管组位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的正上方,冷却水管组从上到下设置多排,相邻两排的冷却水管组交错设置,以对粗煤气进行降温使焦油液化,所述折流板组位于冷却水管组的正上方,以使雾状的焦油在折流板的阻挡下形成液滴下落。
[0005]优选的,所述冷却塔体的进气口处设有贯流风叶,贯流风叶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的一侧延伸至与进气口相正对的一侧,贯流风叶的轴向与粗煤气的进气方向相同,以使粗煤气均匀分布在冷却塔体内。
[0006]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组倾斜设置在冷却塔体内,以使冷却水管表面的焦油能够沿着冷却塔体的侧壁留下来,防止焦油冷凝成为固态。
[0007]优选的,所述冷却塔体的顶部设有T型管,所述T型管的一个管口与冷却塔体的出气口连通,T型管的另外两个管口上设有阀门,以控制气体的进出,且T型管的其中一个管口与粗煤气管道连通,剩下一个管口与下一流程的进气管道连通,以通过粗煤气定时对折流板和冷却水管表面的焦油和烟尘进行清理,相应的,冷却塔体的侧壁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与另一个粗煤气除杂装置的旋风分离机构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塔的顶部为倒漏斗型,以便于烟气粗煤气汇聚。
[0009]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粗煤气除杂装置包括旋风分离机构、冷却除焦油塔,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除焦油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除焦油塔包括冷却塔体、冷却水管组、折流板组,所述冷却塔体的中端设有进气口,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连通,冷却水管组位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的正上方,冷却水管组从上到下设置多排,相邻两排的冷却水管组交错设置,以对粗煤气进行降温使焦油液化,所述折流板组位于冷却水管组的正上方,以使雾状的焦油在折流板的阻挡下形成液滴下落。通过设置旋风分离机构,能够将大部分烟尘以及部分焦油颗粒分离出去。再通过冷却除焦油塔的冷却水
管组的充分冷却,就可以使焦油由气态变为液体,此时,焦油处于雾状,通过折流板就能够是雾状的焦油以液滴的形式下落,从而除去了粗煤气中的烟尘和焦油,由于不需要进行喷淋的方式冷却吸收焦油,大大降低了后续喷淋液与焦油的再分离过程的复杂程度,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粗煤气除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除焦油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粗煤气除杂装置10、旋风分离机构20、冷却除焦油塔30、冷却塔体301、冷却水管组302、折流板组303、贯流风叶304、T型管305、油水分离器40。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请参看图1图2,一种粗煤气除杂装置10包括旋风分离机构20、冷却除焦油塔30,所述旋风分离机构20的出气口与冷却除焦油塔3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除焦油塔30包括冷却塔体301、冷却水管组302、折流板组303,所述冷却塔体301的中端设有进气口,旋风分离机构20的出气口与冷却塔体301的进气口连通,冷却水管组302位于冷却塔体301的进气口的正上方,冷却水管组302从上到下设置多排,相邻两排的冷却水管组302交错设置,以对粗煤气进行降温使焦油液化,所述折流板组303位于冷却水管组302的正上方,以使雾状的焦油在折流板的阻挡下形成液滴下落。
[0015]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折流板上设有亲油层,以加速液滴的形成。
[0016]本技术的粗煤气除杂装置10先通过旋风分离机构20将粗煤气中的烟尘和部分焦油液滴去除,然后再通过冷却除焦油塔30对粗煤气进行降温的同时,使雾状焦油在折流板的作用下反复碰撞,最终形成重力大于浮力的液滴下落。下落后的液滴在汇流后可通过油水分离器40进一步将焦油和水进行分离。
[0017]从进气口进入的粗煤气分布不均匀且为方向较为一致的层流状态,不利于微粒间的碰撞,也不利于折流板的工作。因此,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体301的进气口处设有贯流风叶304,贯流风叶304从冷却塔体301的进气口的一侧延伸至与进气口相正对的一侧,贯流风叶304的轴向与粗煤气的进气方向相同,以使粗煤气均匀分布在冷却塔体301内。粗煤气均匀分布在冷却塔体301内,同时,也使得气流成为更加紊乱的紊流,便于焦油粒子之间的碰撞,从而更利于形成液滴。
[0018]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组302倾斜设置在冷却塔体301内,以使冷却水管表面的焦油能够沿着冷却塔体301的侧壁留下来,防止焦油冷凝成为固态。
[0019]长时间工作之后,部分焦油混合烟尘会附着在冷却水管和折流板上,影响换热和出气。因此,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体301的顶部设有T型管305,所述T型管305的一个管口与冷却塔体301的出气口连通,T型管305的另外两个管口上设有阀门,以控制气体的进出,且T
型管305的其中一个管口与粗煤气管道连通,剩下一个管口与下一流程的进气管道连通,以通过粗煤气定时对折流板和冷却水管表面的焦油和烟尘进行清理,相应的,冷却塔体301的侧壁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与另一个粗煤气除杂装置10的旋风分离机构20连通。通过温度较高的粗煤气可使固态的附着物变为流体排出。为了加强效果,可通过加压的方式以较大的速度使粗煤气从塔顶进入冷却塔体301中。
[002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的顶部为倒漏斗型,以便于烟气粗煤气汇聚。
[002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煤气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风分离机构、冷却除焦油塔,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除焦油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除焦油塔包括冷却塔体、冷却水管组、折流板组,所述冷却塔体的中端设有进气口,旋风分离机构的出气口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连通,冷却水管组位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的正上方,冷却水管组从上到下设置多排,相邻两排的冷却水管组交错设置,以对粗煤气进行降温使焦油液化,所述折流板组位于冷却水管组的正上方,以使雾状的焦油在折流板的阻挡下形成液滴下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煤气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体的进气口处设有贯流风叶,贯流风叶从冷却塔体的进气口的一侧延伸至与进气口相正对的一侧,贯流风叶的轴向与粗煤气的进气方向相同,以使粗煤气均匀分布在冷却塔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