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197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6:20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具有:排气通路,其使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流过;整流器,其具有对排气通路内的排气的流向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以及废热回收器,其设置于比整流器靠下游侧的排气通路,并且具有回收排气的热量的废热回收部、以及经由冷却流体从外周侧对废热回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排气通路具有:第1缩径部,其从整流器朝向废热回收器而逐渐地缩径;以及第2缩径部,其从废热回收器朝向下游而逐渐地缩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JP2011-169514A公开了一种排气装置,其具有使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流过的排气通路、设置于排气通路的催化剂、以及在比催化剂靠下游的排气通路设置的排气回收器。由这种排气装置所具有的废热回收器回收后的热量被用于发动机的暖机、制热等。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中,废热回收器的上游侧的排气通路构成为朝向该废热回收器而扩径。在这样的结构中,经过催化剂后的排气不是均匀地流入至废热回收器,而是偏向废热回收器的中央部分而流入。其结果,不能有效利用废热回收器的整体,存在通过该废热回收器而实现的废热的回收效率降低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过废热回收器而实现的废热回收效率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具有:排气通路,其使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流过;整流器,其具有对排气通路内的排气的流向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以及废热回收器,其设置于比整流器靠下游侧的排气通路,并且具有回收排气的热量的废热回收部、以及经由冷却流体从外周侧对废热回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排气通路具有:第1缩径部,其从整流器朝向废热回收器而逐渐地缩径;以及第2缩径部,其从废热回收器朝向下游而逐渐地缩径。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装置的发动机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地板下催化转化器的排气净化部的主视图。图3是废热回收器的斜视图。图4是图3的废热回收器的IV-IV剖视图。图5是废热回收器附近的排气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装置60的发动机1的概略结构图。图1所示的发动机1为例如搭载于车辆的直列4缸内燃机。发动机1具有气缸体10和在气缸体10的上部固定的气缸盖20。气缸体10由气缸部10A和在该气缸部10A的下部形成的曲轴箱10B构成。在气缸部10A形成4个气缸11。在气缸11内,活塞12设置为自由滑动。活塞12受到混合气体燃烧时的燃烧压力,沿气缸11进行往复运动。曲轴箱10B将1根曲轴13支撑为自由旋转。在各活塞12连结连杆14。这些连杆14的下端与曲轴13连结。活塞12的往复运动经由连杆14及曲轴13而转换为旋转运动。气缸盖20安装于气缸体10的上表面。由气缸盖20的下表面、气缸11的侧面以及活塞12的顶面形成燃烧室15。另外,在气缸盖20形成有与燃烧室15连通的进气口30及排气口40。对于1个燃烧室15,设置2个进气口30和2个排气口40。在进气口30设置进气阀31。进气阀31由可变气门机构32的摆动凸轮驱动,与活塞12的上下移动相对应地将进气口30进行开闭。可变气门机构32构成为,能够改变进气阀31的升程量或动作角等气门特性。另外,在排气口40设置排气阀41。排气阀41由可变气门机构42的摆动凸轮驱动,与活塞12的上下移动相对应地将排气口40进行开闭。可变气门机构42构成为,能够改变排气阀41的升程量或动作角等气门特性。在进气口30与排气口40之间的气缸盖20设置火花塞27。火花塞27在发动机1的每个燃烧室15中设置1个。该火花塞27在规定的定时对燃烧室15内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在气缸体10的气缸部10A及气缸盖20设置有水套16、22。水套16、22成为用于对气缸11及燃烧室15的周围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冷却流体)循环的通路。发动机1还具有进气装置50和排气装置60,该进气装置50将进气(新气)引导至该发动机1,该排气装置60将来自该发动机1的排气引导向外部。进气装置50具有进气管21、进气歧管22、空气滤清器23、空气流量计24、电子控制式的节气阀25、以及燃料喷射阀26。进气管21是使进气流过的通路。进气歧管22将进气管21和进气口30连通。进气歧管22将进气分配至发动机1的各气缸。这些进气管21及进气歧管22作为将进气引导至发动机1的进气通路而起作用。在进气管21的上游端设置空气滤清器23。空气滤清器23去除从外部引入的进气中的尘垢、尘埃等异物。在比空气滤清器23靠下游的进气管21设置空气流量计24。空气流量计24检测在进气管21内流动的进气量,对控制器80输出检测信号。在比空气流量计24靠下游的进气管21设置节气阀25。节气阀25通过使进气管21的通路剖面积连续地或阶段性地进行变化,从而调整导入至各燃烧室15的进气量。节气阀25由节气阀致动器25A驱动而进行开闭。节气阀25的开度由节气阀传感器25B进行检测。在进气歧管22针对发动机1的每个气缸而设置燃料喷射阀26。即,在进气歧管22的各支管,各设置一个燃料喷射阀26。燃料喷射阀26在规定的定时,将与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对应的量的燃料喷射至进气歧管22内。供给至燃料喷射阀26的燃料储存于未图示的燃料箱。发动机1的排气装置60是将来自该发动机1的排气净化而向外部导出的装置。排气装置60具有排气管61、排气歧管62、歧管催化转化器63、地板下催化转化器64、废热回收器70。排气歧管62的上游端与气缸盖20连接,排气歧管62的下游端与排气管61连接。排气歧管62汇集来自各排气口40的排气并向排气管61引导。这些排气歧管62及排气管61作为将来自发动机1的排气向外部进行引导的排气通路而起作用。在排气歧管62的汇流管62A设置歧管催化转化器63。歧管催化转化器63具有净化排气的排气净化部63A。排气净化部63A构成为格子状的载体、即具有排气能够通过的多个通孔的圆筒状部件。排气净化部63A也可以构成为通孔的剖面形状呈六边形即蜂巢构造体。此外,排气净化部63A的通孔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或六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在排气净化部63A的表面承载有对排气进行净化的三元催化剂。排气净化部63A利用三元催化剂而净化在从通孔通过的排气所包含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气净化部63A的通孔具有将排气的流向整流为固定方向(通路延伸方向)的功能。这样,歧管催化转化器63构成为具有将排气的流向进行汇整的排气净化部63A(整流部)的整流器。比排气净化部63A靠上游侧的汇流管62A形成为朝向该排气净化部63A而扩径的扩径部62B。比排气净化部63A靠下游侧的汇流管62A形成为从该排气净化部63A朝向下游而缩径的缩径部62C。通过这样构成汇流管62A,从而即使在汇流管62A内配置排气净化部63A,也可抑制排气阻力的增加。在排气歧管62的汇流管62A的下游端连接排气管61。排气管61是将从排气歧管62通过后的排气向外部进行引导的通路。在排气管61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地板下催化转化器64和废热回收器70。地板下催化转化器64具有净化排气的排气净化部64A。排气净化部64A构成为如图2所示的格子状的载体、即具有排气能够通过的多个通孔64B的圆筒状部件。排气净化部64A也可以构成为通孔64B的剖面形状呈六边形即蜂巢构造体。此外,通孔64B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或六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在排气净化部64A的表面承载有对排气进行净化的三元催化剂。排气净化部64A利用三元催化剂而净化在从通孔64B通过的排气所包含的碳氢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具有:排气通路,其使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流过;整流器,其具有对所述排气通路内的排气的流向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以及废热回收器,其设置于比所述整流器靠下游侧的所述排气通路,具有回收排气的热量的废热回收部、以及经由冷却流体从外周侧对所述废热回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所述排气通路具有:第1缩径部,其从所述整流器朝向所述废热回收器而逐渐地缩径;以及第2缩径部,其从所述废热回收器朝向下游而逐渐地缩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04 JP 2014-0781621.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具有:排气通路,其使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流过;整流器,其具有对所述排气通路内的排气的流向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以及废热回收器,其设置于比所述整流器靠下游侧的所述排气通路,具有回收排气的热量的废热回收部、以及经由冷却流体从外周侧对所述废热回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所述排气通路具有:第1缩径部,其从所述整流器朝向所述废热回收器而逐渐地缩径;以及第2缩径部,其从所述废热回收器朝向下游而逐渐地缩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整流部构成为具有排气能够通过的多个整流孔的筒部件,所述废热回收部构成为具有排气能够通过的多个通孔的筒部件,所述废热回收部的外径小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见彻荻原智户田康公永井宏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