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136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4:56
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由一个用以安装天线主体的动平台、一个定平台和三个结构相同的连接分支组成,每一个连接分支均由一个上连杆、一个下连杆、一个复合球铰、一个电动缸和四个旋转铰组成,上连杆与下连杆分别与动平台、定平台铰接。上连杆的一端与下连杆的一端通过复合球铰相连接,在定平台的中心位置加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电动缸的缸体底端与对应的连接座通过旋转铰铰接,在下连杆上安装有连接座,电动缸的推杆顶端与连接座铰接。该机构满足卫星天线工作空域任意姿态连续跟踪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直线驱动方式驱动下连杆运动,改善下连杆受力,提高机构的刚度,增大天线座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属于天线装置领域,应用于航天遥感、卫星通讯中的固定式、车载式、机载式和船载式卫星接收天线中。
技术介绍
卫星天线一般由天线反射体联结一个天线座架构成,天线座是天线的支撑和定向装置,用以使天线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或者跟随目标运动,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天线整机的性能指标。目前,世界上公知的航天遥感所采用经典的俯仰-方位型天线,其天顶位置存在着一个无法“过顶”连续跟踪的“盲锥”区域,盲锥区域的大小(即盲锥的锥顶角)取决于天线与飞行器的距离和飞行器水平飞行速度。目前,工程实际中多选择在避开卫星运行轨道经过天线天顶的地方建造卫星地面站天线。传统经典的遥感卫星天线由于盲锥区域的存在无法实现工作空域任意姿态连续跟踪,难以满足卫星信号和数据不间断连续工作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过顶“盲区”的天线座结构,以期解决天线在工作空域连续跟踪问题,满足卫星信号和数据不间断连续工作的需求。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由一个用以安装天线主体的动平台、一个定平台和三个结构相同的连接分支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由一个用以安装天线主体的动平台(1)、一个定平台(5)和三个结构相同的连接分支组成,如上所述的连接分支由一个上连杆(2)、一个下连杆(3)、一个复合球铰(6)、一个电动缸(4)、一个旋转铰(7)、一个旋转铰(8)、一个旋转铰(9)和一个旋转铰(10)组成,上连杆(2)与动平台(1)通过旋转铰(7)铰接,下连杆(3)与定平台(5)通过旋转铰(8)铰接,与上述天线座的动平台(1)铰接的三个旋转铰(7、7′、7″)绕动平台(1)中心轴线相隔120°均匀分布,与定平台(5)铰接的三个旋转铰(8、8′、8″)绕定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直线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天线座机构由一个用以安装天线主体的动平台(1)、一个定平台(5)和三个结构相同的连接分支组成,如上所述的连接分支由一个上连杆(2)、一个下连杆(3)、一个复合球铰(6)、一个电动缸(4)、一个旋转铰(7)、一个旋转铰(8)、一个旋转铰(9)和一个旋转铰(10)组成,上连杆(2)与动平台(1)通过旋转铰(7)铰接,下连杆(3)与定平台(5)通过旋转铰(8)铰接,与上述天线座的动平台(1)铰接的三个旋转铰(7、7′、7″)绕动平台(1)中心轴线相隔120°均匀分布,与定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雨雷井国宁曾达幸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