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罩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001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热罩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隔热罩总成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设置在靠近油箱的排气尾管上,且与所述排气尾管成预设间隔设置;将所述隔热罩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其中,所述隔热罩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密贴合所述排气尾管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将所述隔热罩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该隔热罩总成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强度高,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与排气尾管相邻的油箱表面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隔热罩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代步工具。汽车的排气管是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排气管在排气过程中,其温度非常高,可达几百度,容易对排气系统周围零部件造成损坏,尤其是易造成油箱表面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而现有设计中,通常采用在油箱表面加隔热措施的方式实现,但是,此种方式,实现较为比较困难,隔热罩的设计、安装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热罩总成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的在油箱表面设置隔热装置,实现比较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罩总成,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设置在靠近油箱的排气尾管上,且与所述排气尾管成预设间隔设置;将所述隔热罩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其中,所述隔热罩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密贴合所述排气尾管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将所述隔热罩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在沿轴向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间隔分布的成半圆形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且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突起部的
半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半径相等的半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二突起部的半径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均包括:贴合圈,所述贴合圈与所述排气尾管紧密贴合;所述贴合圈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固定所述贴合圈紧密贴合在所述排气尾管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所述贴合圈紧密贴合在所述排气尾管上。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沿轴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隔热罩成预设角度的翻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由预设厚度的铝材质一体冲压成型。一种汽车,包括油箱和排气尾管,其中,还包括上述的隔热罩总成,所述隔热罩总成上的隔热罩设置在靠近油箱的排气尾管上,且所述隔热罩的外壁正对所述油箱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通过在排气尾管上安装隔热罩总成结构,避免了因排气尾管温度过高而造成油箱表面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此种隔热罩总成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强度高,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与排气尾管相邻的油箱表面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热罩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突起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热罩总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的在油箱表面设置隔热装置,实现比较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隔热罩总成及汽车。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热罩总成,包括:隔热罩100,所述隔热罩100设置在靠近油箱的排气尾管(该排气尾管为排气管位于尾端的部分)上,且与所述排气尾管成预设间隔设置;将所述隔热罩100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箍210和第二卡箍220;其中,所述隔热罩100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密贴合所述排气尾管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所述第一卡箍210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连接,所述第二卡箍22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20连接,将所述隔热罩100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需要说明的是,该隔热罩100为呈半圆形,包裹住排气尾管面向油箱的一侧,阻止排气尾管的温度向油箱蔓延,有效地降低了油箱表面的温度,此半包裹排气尾管的隔热罩的设置,减少了隔热罩的材料使用,降低了隔热罩的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所述隔热罩100的结构强度,所述隔热罩100在沿轴向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间隔分布的成半圆形的第一突起部130(所述第一突起部130的结构形状如图3所示)和第二突起部140,且所述第一突起部130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突起部140的半径。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部110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0均为半径相等的半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二突起部140的半径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该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表面平整,以方便第一卡箍210和第二卡箍220的固定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设置时,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的半径比第二突起部140的半径至少要小5毫米,以保证隔热罩100和排气尾管的间隙至少有5毫米,从而形成空气隔热层,保证隔热效果,否则,会降低隔热罩100的隔热效果;但是隔热罩100和排气尾管的间隙也不能设置的过大,否则会容易造成与其它部件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卡箍210和第二卡箍220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包括:贴合圈,所述贴合圈与所述排气尾管紧密贴合;所述贴合圈包括: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所述第一支架2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13,所述第二支架21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4,所述第一固定部21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14连接,固定所述贴合圈紧密贴合在所述排气尾管上。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隔热罩总成的安装与拆卸方便,所述第一固定部21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固定部21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图中未示出),螺栓215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所述贴合圈紧密贴合在所述排气尾管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有效防止隔热罩100开裂,所述隔热罩100沿轴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隔热罩成预设角度的翻边结构150,通常情况下,所述翻边结构150垂直于隔热罩100边缘处的切线。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热罩100由预设厚度的铝材质一体冲压成型,在实际应用中,该铝材质的厚度通常为0.8毫米。所述隔热罩总成的具体安装方式为:先将隔热罩设置在靠近油箱400的排气尾管300的外表面,且隔热罩100的外壁正对油箱400,并使得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紧密贴合在排气尾管300的外表面,将第一卡箍210包裹在第一安装部110上,并用螺栓拧紧,将第二卡箍220包裹在第二安装部120上,并用螺栓拧紧,以此便完成了隔热罩总成的固定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油箱400和排气尾管300,其中,所述汽车还包括上述的隔热罩总成,所述隔热罩总成上的隔热
罩100设置在靠近油箱400的排气尾管300上,且所述隔热罩100的外壁正对所述油箱400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热罩总成的第一安装部110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0的半径比第二突起部140的半径小至少5mm,保证隔热罩和排气管的间隙有5mm,大大提高了隔热能力;隔热罩呈半圆形,在排气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罩(100),所述隔热罩(100)设置在靠近油箱的排气尾管上,且与所述排气尾管成预设间隔设置;将所述隔热罩(100)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箍(210)和第二卡箍(220);其中,所述隔热罩(100)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密贴合所述排气尾管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所述第一卡箍(210)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连接,所述第二卡箍(22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20)连接,将所述隔热罩(100)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罩(100),所述隔热罩(100)设置在靠近油箱的排气尾管上,且与所述排气尾管成预设间隔设置;将所述隔热罩(100)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箍(210)和第二卡箍(220);其中,所述隔热罩(100)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密贴合所述排气尾管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所述第一卡箍(210)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连接,所述第二卡箍(22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20)连接,将所述隔热罩(100)固定在所述排气尾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100)在沿轴向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间隔分布的成半圆形的第一突起部(130)和第二突起部(140),且所述第一突起部(130)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突起部(140)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0)均为半径相等的半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二突起部(140)的半径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210)和第二卡箍(220)均包括:贴合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超荆磊秦霞徐达唐金平耿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