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4153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能够降低部件间的负载损失。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1)具备长行星齿轮(14)和短行星齿轮(21),其特征在于,在长行星齿轮(14)及短行星齿轮(21)的齿的端面,从长行星齿轮(14)及短行星齿轮(21)的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且朝向齿宽方向的中心设有曲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等的拉维奈尔赫(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在中心轴配置前太阳轮及后太阳轮,且在各太阳轮与同心地设置的齿圈之间配置长行星齿轮及短行星齿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59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中设有长行星齿轮、短行星齿轮这样的长度不同的齿轮,因此齿轮的啮合点偏置,在旋转时各行星齿轮产生扭矩力。并且,存在未取得该扭矩力的平衡而各行星齿轮的旋转轴(支撑轴)倾斜的情况。在此,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的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通常被实施倒角加工,在该实施了倒角加工的部分(以下,称为倒角部)与未实施倒角加工的部分(以下,称为平面部)的边界形成有角部。因此,当如上所述行星齿轮的旋转轴倾斜时,在齿轮端面的角部和与该齿轮端面相邻配置的周边构件(例如垫圈、轴承等)的接触面之间产生局部抵碰。此时,在上述的周边构件的接触面例如由于因润滑油量的不足引起的润滑状态的恶化而成为摩擦系数高的面的情况下,由接触面承受的转矩的一部分作为转矩反力而作用于各行星齿轮与除此以外的齿轮的彼此齿面。并且,其结果是,作用于彼此齿面的表面压力变大,负载损失增大。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部件间的负载损失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具备长行星齿轮和短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长行星齿轮及上述短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从上述长行星齿轮及上述短行星齿轮的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且朝向齿宽方向的中心设有曲率。由此,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通过在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设置曲率,使与周边构件的接触面接触的区域平滑地倾斜,因此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与周边构件的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增大,防止局部抵碰的发生。其结果是,作用于部件间的转矩反力减小,由该转矩反力产生的齿面间的表面压力减小,因此降低了部件间的负载损失。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设于上述短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的曲率大于设于上述长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的曲率。由此,在大小两种行星齿轮的齿上设置的曲率中,使旋转轴倾斜得更大的短行星齿轮侧的曲率增大,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部件间的表面压力增加,并进一步降低负载损失。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曲率是与上述长行星齿轮和上述短行星齿轮旋转时的旋转轴的倾斜量对应的值。由此,通过设定与短行星齿轮和长行星齿轮的旋转轴的倾斜量对应的适当的曲率,能够有效地抑制部件间的表面压力增加,并进一步降低负载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能够减小作用于齿轮的齿面间的转矩反力并抑制齿面间的表面压力增加,因此能够降低部件间的负载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A是概略性地表示以往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中的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的放大图。图2B是概略性地表示以往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中的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与周边构件的接触面接触了的情况的放大图。图3A是概略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中的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的放大图,是图1的A部及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B是概略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中的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与周边构件的接触面接触了的情况的放大图。图4是概略性地表示将以往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中的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与本专利技术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的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进行了比较的情况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 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11 后太阳轮12 前太阳轮13 中心轴14 长行星齿轮14a 平面部14b 曲面部14c 齿顶面15 支撑轴(旋转轴)16 轴承构件17 分隔件18 环构件19、20 行星轮架21 短行星齿轮21a 平面部21b 曲面部21c 齿顶面22 支撑轴(旋转轴)23 轴承构件24 环构件25、26、27 行星轮架28 齿圈114 长行星齿轮114a 平面部114b 倒角部114c 齿顶面114d 角部121 短行星齿轮121a 平面部121b 倒角部121c 齿顶面121d 角部S 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参照图1~图4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没有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而且,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替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1例如用于车辆的变速器等,如图1所示,具备后太阳轮11、前太阳轮12、中心轴13、长行星齿轮14、支撑轴15、两个轴承构件16、分隔件17、两个环构件18、行星轮架19、20、短行星齿轮21、支撑轴22、两个轴承构件23、两个环构件24、行星轮架25、26、27、齿圈28。另外,在图1中,在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1中仅示出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结构,其他结构省略图示。而且,在实际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1中,各齿轮的齿啮合,但是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各齿轮的齿分离地图示。后太阳轮11及前太阳轮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中心轴13。而且,后太阳轮11及前太阳轮12在中心轴13中设于沿轴向偏置的位置。并且,在后太阳轮11的周围设有长行星齿轮14,在前太阳轮12的周围设有长行星齿轮14及短行星齿轮21。长行星齿轮14在行星轮架19及行星轮架20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旋转轴)15。在长行星齿轮14的内部设有两个轴承构件16和分隔件17。而且,在长行星齿轮14的两端与行星轮架19、20之间分别设有环构件18。并且,这些轴承构件16、分隔件17及环构件18通过供支撑轴15插通而被支撑。另外,轴承构件16例如是向心滚针轴承,环构件18例如是垫圈、推力滚针轴承等。短行星齿轮21在行星轮架25及行星轮架26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旋转轴)22。该支撑轴22的长度与长行星齿轮14的支撑轴15的长度相同。在短行星齿轮21的内部设有两个轴承构件23。而且,在短行星齿轮21的两端与行星轮架25、26之间分别设有环构件24。并且,这些轴承构件23及环构件24通过供支撑轴22插通而被支撑。另外,轴承构件23例如是向心滚针轴承,环构件24例如是垫圈、推力滚针轴承。在此,短行星齿轮21靠近支撑轴22的轴向上的一端部侧配置。即,在支撑轴22上,在轴向上的从中央到一端部之间配置短行星齿轮21,在轴向上的从中央到另一端部之间什么也不配置而成为空间。而且,齿圈28与后太阳轮11及前太阳轮12同心地设置,且与长行星齿轮14啮合。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长行星齿轮14及短行星齿轮21(以下,适当地省略为行星齿轮14、21)的具体结构。另外,以下,为了比较,首先说明现有技术的结构,之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以往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的长行星齿轮114及短行星齿轮121(以下,适当省略为行星齿轮114、121)具备如图2A所示的结构。另外,图2A是在以往的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中与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A部及B部相当的放大图。行星齿轮114、121的齿的端面被实施了倒角加工。即,行星齿轮114、121的齿的端面由未被实施倒角加工的平面部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具备长行星齿轮和短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行星齿轮及所述短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从所述长行星齿轮及所述短行星齿轮的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且朝向齿宽方向的中心设有曲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0 JP 2015-0692471.一种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装置,具备长行星齿轮和短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行星齿轮及所述短行星齿轮的齿的端面,从所述长行星齿轮及所述短行星齿轮的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且朝向齿宽方向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大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